分享

[红楼品读]红楼暗笔:这一次,贾母内心何来近乎崩溃的无助感?(二)

 林闻 2011-08-12
  篇前的话:《红楼梦》前80回,有许多重大事件、重要故事线索,曹雪芹是以暗笔处理的,即暗写。看明白这些暗写的内容,方能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矛盾冲突的原委,以及人物性格及行为的内在逻辑。
  
   荣府的老封君贾母,第29回说过一番很“绝望”的话。起因是清虚观张道士提亲,宝玉与黛玉二人发生了激烈冲突。黛玉又哭又吐,宝玉则摔玉砸玉,闹得不可开交。连第二天薛蟠生日的摆酒唱戏都没去,急的贾母抱怨:“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宝、黛二人怄气又不是头一次,即使这次闹得厉害些,也不过是小孩子家的一时性起,算不得什么大事,贾母心疼、着急也是常情,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过头话,连想死的心事都有,让人感到她心理近乎崩溃,可怜兮兮地脆弱无助?
   老太太一向开朗乐观,她可从来就不是这样脆弱的人啊,她自己就说过:“我进了这门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第47回)眼前这点事既不惊又不险,怎么会给老太太带来这么大的烦恼?你看,宝玉挨打,贾母一出场,就以泰山压顶般的气势,镇住了贾政;贾琏与凤姐儿因为鲍二家的打起架来,老太太几句话就平息了事态;邢夫人为贾赦讨鸳鸯做妾,贾母训斥得邢夫人理屈词穷。老太太什么时候脆弱过?这次宝、黛两个孩子怄气,贾母或劝或哄或训,有什么不好办的?
   一定是有比这些事更严重的事情,才会让这个非同一般的老太太如此失态。
   无他,仍是元春赏赐端午节礼的指婚暗示,给贾母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张道士提亲那个事,贾母几句话走早就打发过去了。
   整个荣国府的人无不知道贾母的心事——让黛玉做自己的孙媳妇。凤姐儿、薛姨妈都曾拿这个话题跟黛玉开玩笑。第57回,薛姨妈在公开场合声称要把黛玉“定与宝玉”,婆子们也都凑趣,说“到闲了时和老太太一商议,姨太太竟做媒保成这门亲事是千妥万妥的。”薛姨妈道:“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兴儿在给尤二姐介绍荣府的情况时,说得更是明白无误:说宝玉“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66回)
   但是,王夫人绝不会同意黛玉。要知道,在宝玉的婚事上,王夫人的话语权不在贾母之下,所谓“父母之命”,王夫人作为母亲是正角儿。现在,元春又站在了王夫人一边,天平两边的重量就更大大地不一样了。
   元春的意志,贾母是不能明着违抗的,因为元春是老太太面见时都要跪拜的皇妃。所以,贾母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面临的是巨大的压力。
   幸而元春还没有把事情做绝,没有明下“懿旨”,而是采取赏赐节礼的办法表达自己的倾向性意见,既很鲜明地支持了王夫人的想法,也给贾母留有余地,好让家里人慢慢统一意见。
   对元妃的指婚暗示,贾母没有正面回应,未置可否,她采取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转移和拖延战术。老太太的心事既不能明言,又没人可以商量,她需要时间解开这个扣。
   在贾母还没有找出应对办法之前,宝、黛这两个不省事的冤家,哪里知道老太太的心里压力,反而因为张道士提亲这点子屁事大闹特闹,越闹就等于把事情闹明,越闹越添乱,越闹越没有回旋余地。老太太会预感到:为张道士提亲就闹得这样天翻地覆,设若元春颁下懿旨正式指婚,不出人命才怪!
   这一切构成双重的巨大压力,还不足以让人崩溃失态发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