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天雷教育 2011-08-14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提高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导入新课应遵循新课改背景下思品课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创设情景法,课前社会调查法,发布新闻法,讲述故事法等等。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应以每位学生参与的程度为检验标准,创造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表现自己。导入新课也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与学贯穿于师生共同合作的始终。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坚持一个“导”字,把握一个“活”字。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去追求知识,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导入新课要有新意,要体现出“新、巧、齐、乐”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是上下课内容连接的纽带,更是一节新课的开始。学生对这节课有没有兴趣是从老师的第一句话、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开始的,所以要求老师必须精心设计好开头课。导入新课要有新意,能引发学生好奇心,体现寓教于乐,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设计的思路走,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只有这样,才能使导入新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相反,如果一堂课开始就索然无味,是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热情的,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更谈不上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导入新课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性要强。导入新课要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出发,解决好三类学生对不同成绩的要求,即好学生、差学生和中间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导入新课的设计要注重针对性,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捕捉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心理变化,肯定和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树立和培养他们学好思品课的信心。

第四,导入新课的设置要善于把学生的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结合,促其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效果较差。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中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