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价值观

 昵称1919377 2011-08-14

有两个主观观念左右着人的大部分行为;1。人生观,2。价值观。人生观回答人活着为什么或人活在世上的目的是什么。价值观回答人应该怎样活着或生活方式的好坏态度。人生观是人活着的主要目的,它自然会影响人对生活方式好坏的评价。例如;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传宗接代,另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信封上帝。这两个人在对待先辈和下一代的关系上不可能一样。对第一个人来说,先辈和后代都是同一个生命,尊重自己的先辈就是尊重自己,抚育下一代就是延长自己的生命。这种人生观产生的特殊行为是第二种人生观的人无法理解的。反过来第二种人的一些行为也是第一种人无法理解的。所以受人生观左右的价值观是没有普世意义的。天下没有人可以客观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任何答案都是一个主观假设,这些假设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一种观点,没有对,也没有错。这就决定了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不可能完全重合,总是有一部分与生命观相关的特殊价值观。

那么是不是人的生命观完全决定人的价值观呢?各种事实表明,人并不是事事为了生命观服务。例如不同生命观的人都爱看足球,一场足球赛不可能服务所有生命观的目的,但大家还是爱看。这说明人的价值观中还有一部分是不受生命观左右的。我们进一步观察发现,那些不受生命观左右的价值观非常地接近。我来到荷兰之前做好了精神准备接受文化冲击;可非常让我吃惊的是;几乎所有我认为好的事情,他们都认为好,所有我认为坏的事情,他们也认为坏。我出生在一个儒思想很重的家庭,我虽然离家较早但浓厚的家风不可能对我没有影响,而荷兰北部是很浓厚的基督新教区。我如果体验不到强烈的价值观冲击波,那只能说明儒家价值观与基督教价值观重合区域非常之大。

但儒家的生命观和基督教的生命观是完全不同的呀!很多中国人不知道儒家的生命观是什么,儒学也没有明确地说明儒学主张什么样的生命观。好像儒学对生命观没有答案。可孟子那句话《不孝有三,无子为大》是什么意思?儒家把孝作为道德之首,而把无后作为不孝之首。儒学把社会伦理的核心建立在代代相传上!这就是儒家的生命观。也就是说儒家的生命观是传宗接代!孔子是伟人,但他的子孙也是伟人吗?如果不是,那我们关心谁是孔子的嫡系子孙干什么呢?这是基督文化理解不了的。欧洲人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古代大哲学家的嫡系子孙是谁。但儒是传宗接代生命观,孔子的后人就是孔子本人生命的延续!

这种生命观与基督徒的上帝生命观差十万八千里。如果如此巨大的生命观差距而必然导致的价值观冲突让我没有感觉,那么另一个不受生命观左右的价值观必然非常强大,且同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普世价值》!这个价值不受生命观的左右,各个不同文化的民族完全一样。我们炎黄子孙认为好的东西,欧洲人,非洲人,美洲人,澳洲人同样认为好!我们认为坏的东西,他们也认为坏!我们在根上实际上认同的是同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呢?这个最最底层的概念就是我们全部追求幸福!我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追求痛苦的民族!这是多么简单的可笑的道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还是有人说普世价值不存在。这种人估计是一辈子追求痛苦的人,他们太痛苦了,痛苦的什么都不愿意承认。

那么再高一层呢?这就来到我们社会伦理学最底层的概念;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追求幸福。我追求幸福,别人也追求幸福,在不影响我的幸福的前提下,我不应该阻止别人追求幸福。任何古代哲人只要稍微坐在家里想一想就会得到上述结论。这就是普世的价值,地球人都会承认的价值观。在这个价值观上不同的种族不可能有区别!换成大白话就是不要干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承认这个普世价值不是地球人!

那么各个文化在这个同根的价值观上再向上层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他们开始分叉路,分叉点就是如何对待利益冲突问题!我追求幸福,别人也追求幸福,我如果和谁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咣”地一声撞了个头顶头!这种情况怎么办?我如果放弃追求,对方幸福了,我痛苦了。我如果把对方搞下去,我幸福了,对方痛苦了。容易想到的是我们俩分,但怎么分呢?有人说了;“那好办,平分不就得了”。没那么简单吧!如果我为了得到这个幸福投资1000元,对方投资100元,平分对我公平嘛?再者很多情况下也没法平分啊;俩人都爱上了同一个人,你说咋平分?!不能平均,又不能任何一方退下去,你说难不难吧!这个问题难道了一大批古代哲人。怎么分呢?在分享幸福这个问题上,各个文化开始分家了。但请注意,这不是价值观在分家,而是由于人的不同智慧及利益驱使而造成的表面分歧。

中国2000多年前出了一个大哲人孔子。他说:君就像一个君的样子,臣就像一个臣的样子,父亲像一个父亲的样子,儿子像一个儿子的样子。呵呵,这万金油的话是啥意思啊!但同样是这个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孔老头在和学生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哲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话说的高级啊!说出这种超级简单的人类伦理原则的人是上帝的使者。这句话是绝对的普世价值,西方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惜,后人恰恰把这个本来属于炎黄子孙,让其它种族羡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核心原则,从孔子的理论中给完完整整地挖了出去;搞成了现在这个不伦不类的忠孝文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孔子一辈子无法让帝王接受自己的理论,最后变成了“丧家犬”。为什么?因为孔子理论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概念简直是帝王欲望的杀手。孔子告诉帝王:你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不能对贱民做?帝王一听不干了;那我当帝王干什么呀?!帝王不就是能干别人不允许干的事情吗?所以孔子就是说破了大天,帝王也不买帐。而孔子又不能修改自己的理论核心来适合帝王,否则孔子的全盘思想就底儿朝天了。这就是孔子无法出售自己理论的原因。

但后人为什么超过祖师,让皇帝发出独树儒术的圣旨呢?因为后人卖骚,把那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挖出去了。变成了忠孝仁义!忠孝!皇帝喜欢这个概念啊;我就是把你们贱民当狗、当猪对待,你也要对我忠孝。忠孝到岳飞老母往还不懂事的儿子身上刺字(有人说这是造谣)。这个忠孝文化皇帝老儿喜欢的鼻涕一把泪一把。但这还是孔子的理念吗?后人就这样打着孔子的大旗买狗屁膏药,一卖就是上千年。不要脸的人们馒头挣了不少,把孔子超前人类最起码500年的高级文化搞成了几乎世界最落后,最不要脸的文化。罪过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