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能力“三分法”(中学教育)

 MouseHappy 2011-08-14
  学习能力三分法

    在对学生的分层评价中,我们通常是按成绩来划分,岂不知学生成绩上的差异性,归根究底是由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造成的。为了改变学生成绩上的差异性,我们必须从改变学生的能力差异性入手。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三类:一是只会记忆式接受的学习;二是具有灵巧模仿的学习;三是知识整合后的创造式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只会进行知识搬运,不会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如果老师让他抄写点什么还可以,但是你必须把问题和答案手把手地勾画清楚,否则,他就无法实施学习活动。让他背记或抄写某段文字,经过努力他都可以完成。你如果让他思考某个问题,想想为什么、该怎么做、或去分析其中的道理、概括其中的大意,他就显得力不从心。这部分学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差生。其实他们的差,不是差在智力,而是差在思维习惯的培养上。这些学生从最初的学习开始,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他们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理解为简单的知识搬运,就是背背记记,一旦过了智力开发期,他们的思考力便被埋没,成为后续学习的智差生。

    模仿是人的天性,但一般的人只是模仿别人的外在言行,对于他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技巧能进行模仿的却为数不多。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学生在思维上的模仿,而非言行上的模仿。学生能对老师的思维方式进行模仿是学习的一大进步,显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部分学生表现得比较聪慧,学习成绩能占据中等以上。对这部分学生,只要老师能把问题讲透,学生就能搞懂。能不能遇上一些好老师,对于他们来讲非常重要。

    杰出的学生是不会仅仅停留在模仿别人的思维,他们总不满足老师教给自己的那点东西,不自觉地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对知识会有一个跳出书本和老师的再认识过程,他们喜欢知识背后的东西,厌倦把知识搬来搬去的那份辛苦;喜欢独创的思维,总想找到一条捷径。他们有挑战心理,喜欢并善于挑战那些未知的世界,换句话说,就是有创造力。面对那些从未谋面的难题求解之路,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优秀的学习者!

    学生的学习为什么会形成以上三个层次呢?追根溯源,在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早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简单地讲,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基本上缺乏早期的能力开发,孩子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发展。他们不懂得学习,对学习也不感兴趣,只是在外力的压迫下,不得不进行知识的搬运。第二层次的学生,基本上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父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这种教育往往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虽然早期的知识接受有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但是由于没有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孩子,加上孩子再缺乏一点悟性,他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模仿的层次上。能够达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倘若不是天生有悟性,就是因为在早期教育中受到过良好的全面教育。他的启蒙老师并非只是重视知识灌输,表面上看他也许不懂教育,事实上他却在实施着最好的教育,他不仅传授知识给孩子,同样重视孩子品格发展、习惯养成和能力塑造,也许他并没有传授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给孩子,但是他却给了孩子的悟性,给了孩子的灵性,让孩子自身去寻找他自己应该具有的探索精神。我只是简单地分析了一下,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还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

                  学习成长的三种有机营养

    面对孩子,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他的学习成长,提高成绩是所有教师和家长的期盼。正是这种过度的期盼和关心,使我们的教育丧失了许多它应有的功能。今天我不想对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想就大家所关心的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

    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物的成长,它都决非仅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应该都是由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成长也不例外。谈到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我们应站在公正的立场,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说明,而不要一味地把责任推卸给孩子们,更不要用“你不是学习这块料”去为自己的不尽心和无能作辩解。学生们的学习成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习成长是一个有机过程,决不是象某些教师所说的“用功或不用功”那么简单。把学习过程简单化,本来就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再把教不好的责任推卸给学生则更显得教育的苍白。学生的学习成长史至少要有三种营养的滋润,这是学生学习方面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是知识,这是思考的内容。离开知识,人的思维就难以进行。二是思维方式,这是思考的形式,思考活动要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方式和程序进行。三是良好心态,这是学习的源动力,良好心态是促使学习持续前进的动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健康进行,从外界讲,我们必须不断地满足学生对这三种营养的需要,当然,这三种营养并非是越多越好,应以适合学生的需要为最好。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关于学习的营养问题。

    从学习能力的高度看,学习能力的核心就是思考力,而思考力的提高则要倚重于思维活动。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学习者有三方面需求:知识、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心态。这三者就象水、阳光和土壤对农作物的作用一样,影响着学习者的成长。我们先来看一下知识对学习者的重要性。通过接受和运用知识的思维活动,人们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的更早,甚至在三两岁),学生们便开始了求知的活动,经过中学、大学,一路走来,你会发现有许多知识我们是在不断地遗忘,但是你的思维却在日趋成熟,思考力却在不断地提高,它并没有因知识的遗忘而降低。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知识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载体的作用,当然,知识的作用远非如此,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没有知识作为载体,思维活动便只剩一个空壳而没有任何意义。思考力的提高要借助于知识的接受和运用,没有了知识,我们的思维活动就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对于一名渴望自我提高的学生来讲,你必须不间断地进行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而不要太在意知识的遗忘性。一些记性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常常担心因遗忘而使自己的学习活动变成徒劳。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虽然在记忆上没取得多大的成就,但你的思考力却在这“无益”中得到提高,这就是你的最大收获。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的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大家都是非常重视的,我在此不想再强调它的重要性,只想指出: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并非灌输的知识越多越好,要因学生而宜。这类同于养花种草,并非任何花草都浇灌更多的水。

    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多少人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学习活动中,知识的接受和运用,往往是借助于思维方式来完成的。如果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他的学习活动便会受到制约和影响。在中学的各门功课中,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的需求,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没掌握好就可能出现偏科现象。偏科现象,其实就是在用一种或几种思维方式去学习所有的科目,而没有看清不同的学科其思维方式上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说,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一任务却常常被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给忽视了。大家在孩子成绩差的时候,第一想到的是差什么补什么,而不去想为什么差,该补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有家长找老师或者懂教育的人给孩子补思维方式的课程,不过也不能怪家长,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老师,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批这样的老师。

    学习成长需要的第三种营养是良好心态,这也是我们教育常常忽视的一个要素。学习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心态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概意思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一份良好的感觉,这包括自信心、成就感、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父母的期望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心态的变化,进而成为影响学习活动持续发展的要素。建立学生良好的心态也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对学生来讲,则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一种需要。有好多孩子在学校产生厌学心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满足他们这种需要,因而导致的学习后遗症。

    可以说这三种营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多多益善,要因人而宜。对于厌学者,我们要在学习心态方面多加关注;对于辛苦而不出成绩的学生,我们则要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上多加教导;对于因缺乏必要知识而无法提高的学生,我们则要协助他弥补基础知识的学习,而非去钻研难题。总之,学习是一项很复杂的活动,而且是一个有机活动,对学习者的成长帮助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联系学生个人实际再给出治疗方案,不可简单处理,一概而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