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拟定分论点

 莫内 2011-08-16

那么,如何多角度地分析,进而列出分论点呢?下面谈几种化难为易的方法。

一、具体联想,事中抽理

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常会感到分析不出什么道理,或想到的都是几个众所周知的老套看法。尽管知道应从原因、本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却回答不出有哪些原因(或本质等),思维出现了困境。

怎么办?这里有一个化难为易的方法——“具体联想,事中抽理法。其实,很多善于分析问题的人,开始思考时,并不一定是就抽象的道理进行直接的推理分析的,而是常常联想到与该道理相关的具体事例,再对事例进行分析,思考事例所蕴含的本质、原因等等。这样进行具体分析,思维难度不大,可以很容易从事件中悟出道理,发现某些特点、性质等,因而从中抽出了独到的见解,对问题的分析也就得以丰富而深入了。作文就有了真知灼见了。

具体做法是:1.联想。比如遇到宽容这个话题,我们马上可以去联想能表现宽容精神的一些名人名事,如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还有祁黄羊举贤不避仇”……

2.事例分析。我们再对事例进行分析,可以分析原因、本质、价值等等。如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是一种博大(蔺相如有博大的胸怀) 宽容是一种高远的境界(蔺相如站在同家利益的高度宽容了廉颇,境界非凡)。我们还可以从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的事例中发现,祁黄羊之所以宽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国君举荐他,是因为祁本人有正直的人品,从中可以抽出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正直。我们还可以从外国名人名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认为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他变为朋友。可以看出:宽容也是一种智慧,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

这样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很轻易就发现了关于宽容的四个本质特点,作为备用的分论点,已经比较丰富了。每一点阐述开来,可以写出一大段。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对宽容进行抽象的思考的话,那就会费力得多,也难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

3.同类归纳。上面讲的是就一个个的事例进行的分析,其实,还可以将同一类事例合并,分析其共同点。如上述三例中,可以看宽容的共同价值:有利于自己 有利于国家 带来和谐 培养美德……这也是不错的分论点。

4.差异比较。我们还可以将有差异的相关事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一些道理。例如,将廉颇与蔺相如比较,可以看出不能宽容的一些原因:狭隘  自我中心、个人至上  境界低下  不能站在历史与社会发展宏观高度来看待事物……,还可以联想反面事情,如有些宽容会带来农夫与蛇的后果,可比较得出:宽容也是有原则的。

然后,再将这些独到的发现,当作作文的分论点,将每一点展开阐述,进行二次分析,讲道理,举事例,有理有据。这样,作文中不仅有了独到的分析,还有可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这样的作文怎么会是堆砌事例,以事代析的浅思维作文呢?

总之,具体联想,事中抽理的方法可以有三个优势:一是:帮助我们深入思考,能分析出一些个人独到的见解,写出一流的、具有个性化的作文。有些同学思维深入不下去,看到宽容只能想到一点点俗套的观点(如心怀博大),没有一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如正直”“智慧等),其作文自然就是没有深度、不充实的作文。所以,要多学习事中抽理等思维方法,来提升我们的分析能力。二是:使作文有了分论点,有了层次。从事中抽出的道理,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话题进行分析说理,本身具有很好的层次性,可以将这些抽出的道理作为文章的分论点(注意:不能太多),再加以阐述并摆事实证明。这样的作文就是充实而有立体感的作文。很多同学的作文没有分论点。只会写提出观点举几事例总结式的作文,这种作文对话题毫无剖析,只是话题的应声虫。这就是缺少缺少真知灼见的平面作文。三是:一举两得。对联想到的事例进行分析而抽出道理,用作文章的分论点之后,我们又可以将这一事例作为论据用于其中,使作文既讲了道理,又摆了事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外,要强调的是,我们平时要广泛阅读,有意识地扩大见识,储备素材。掌握的事例越多,就越能自如地运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二、发散思维、多向列举

要对问题进行多角的分析,我们常要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维发散得越开,分论点就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也越大。运用发散思维,多向列出观点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猜测各种可能性。对事物各种可能性的猜测就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式之一。要透彻分析事理,尤其是对原因、方法的分析,都离不开可能性的全面分析与列举。例如:论谦虚的作文,如果要对对谦虚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就应该全面推测——人们之所以能谦虚,是因为:受教育影响  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个人的修养  个人见识、经历、教训  认识到谦虚的好处  胸怀远大志向……有了这么多见解,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来取舍或安排详略了。

2.细分各种要素。例如,谈成功的品质,可以分析决定成功的各种要素:志向  自信  坚韧  勤奋  智慧  决断能力  情商……这样的详尽的分析,可以带来独到的见解。比如第:现代社会机会转瞬即逝,对人的判断力和决断能力要求很高,比尔·盖茨当机立断创立微软公司就是明证。社会学家的研究证明: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由此引出健全人格对人成功的重要性。很显然,选择写这两方面的内容的作文更有时代性,更精辟,作文也易于出众。而前提就是:先要能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

3.循序发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问题时,确定一个发散顺序,有利于思维的顺利的展开。如宽容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次展开,分析角度自然就丰富了。

4.多种关系的辩论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也是多角度思维的方法。例如,分析位置与价值,可先从两者统一的角度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发挥好个人的价值,从而启发人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人尽其才等。再从两者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价值,引伸出平凡的岗位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等。还可以分析将位置转化成价值的关键条件有哪些。总之,统一、矛盾、条件是进行多种关系分析的三个基本层面。

三、追根溯源、层层剥笋

穷追根源,一层层的剖析也是多角度展开思维的方法。一般有:

1.由表象到本质。深入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话题认识自己的特长,可以这样开始分析: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对寸有所长的自信。产生自信的根源又是什么?——是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的来源是什么?——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样由表及里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线串珠地分析出许多认识自己的特长的本质(或价值)的观点:自信  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都是不错的分论点。

2.由此及彼。对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使作文避免肤浅,从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比如,话题: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对这种比喻型话题,如果不由此及彼进行人生、社会方面的联想分析,作文就不会有什么较有价值的立意。我们可以由花及人进行分析:花可盛开,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人人都应得到尊重。花盛开要有一定的条件,那么,社会要为人发挥才干创造公平合理的条件或环境。花盛开也需要自身吸收水分和阳光,那么,人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上进……这样由此及彼的分析,使作文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性,也容易写出见解独特、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当然,还有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等层层分析的方法,都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展开深入思考的翅膀。

四、多向比较、求同推异

进行比较容易看出事物间的细微的差别,也可以归纳出事物的共性,从中可以分析出一些新颖的见解。

进行比较的角度很多,一般有:1.同类比较,将相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综合归纳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2.相似比较。大体相似,又略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看事物更深入、更细致。比如,同样面对挫折:勾践的态度是忍辱负重;林肯频遭挫折,却愈挫愈勇;爱迪生面对实验室被焚烧,却是淡定、乐观。这样一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分析出对待挫折的三种方式,即三个分论点。3.正反比较。将正面和反面的事物进行对比,可以使认识更透彻。有一篇满分作文《情与理》中将范仲淹坚守理智,先天下忧而忧,与唐玄宗放纵感情导致安史之乱对比,分析出了以理驭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很成功的。

五、确立顺序,循序分析

有了一定的顺序,思维便可以按一定顺序展开,分析的角度就能丰富起来。满分作文《天地之秤——诚》中,重点写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其思路就是依社会的顺序来展开分析的。

常用的顺序还有: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顺序;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顺序;近处、远处、中国、外国等地域顺序;个人、集体、国家等范畴顺序;外因与内因、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物质与精神等哲学顺序;主观与客观,微观、中观与宏观等认识论顺序;立场、观点、态度、方法等关联顺序;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这种分析顺序还可以同文章的结构结合起来,如,按并列式结构展开,按正反式,按递进式等布局方式进行分析。

个性化见解能遵循一定的次序不断涌现,文章的分论点不仅井井有条,而且是你自己分析出来的真知灼见。

总之,学会多角度地分析,进而学会列出见解独到的分论点,是比较容易学会的分析方法,是写好议论文的基本功,是进行深入阐述的跳板。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可能是有充实的内容,有充分的分析,且层次分明的好作文了。

当然,掌握这种方法后,还应勤于练习,灵活变化。还要学习深入地阐述,表现形式也应该力求多样化。

附习作例文:(题目:说

稳中求胜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可见:非有志者不能稳。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启示:这篇作文的优点很明显:思路严谨,内容充实,见解独特,事例丰富。文章紧扣字,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提出了稳中可以求胜的观点。全文的主体部分是对能沉稳的原因分析,依照的内外因的主次顺序,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分析,得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作为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作者在构思时就是先联想到丰富的事例,而后从事例中抽出了自己发现的道理,并以此为分论点展开议论。作文就显得有见地,有个性。不足之处:道理阐述不够。〕                          高考作文如何设置分论点

 一、明确概念:

分论点:在论述中心观点时,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1、 三种方法:

1、设疑法(层进法):方法:运用纵向思维,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风度为话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

风度是一种优雅的气质(是什么);

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为什么);

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怎么样)。

2、分类法概念:在构思过程中,对话题(或关键词),运用横向思维,进行多角度分析,然后分门别类地列举几个分论点来。

方法1:针对话题(或话题关键词)本身,运用横向思维,进行多角度分析,根据它不同的内涵(属性)分类。

方法2:对话题加修饰语,根照话题所包括的不同的范围(外延)来分类。

3、分类法拟分论几种常见毛病:不属于话题的内涵;重复、交叉;不在同一层面;顺序不对

论点。

教学步骤:

为什么

1         利弊法

议论文常要论述某种主张做法,而要证明应不应这样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谈作用说危害。

如:

我们应该学会去欣赏A.欣赏别人可以给人鼓励B.欣赏自己可以增添自信C.欣赏大自然能愉悦心灵D.欣赏艺术可以增添情趣

如:关注你身边的人

A、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看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让他陶冶我们年轻的心……

B、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看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我们会变得更坚强……

C、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看他们为理想而拼搏洒下的汗水,会让我们更有斗志……

二、因果法(为什么或怎么做?)

因,就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分论点);果,就是要证明的中心论点。

如:

选择诚信

A、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B、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C、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D、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运用因果分析式,往往能使论证不停留在浮浅的表面,而深入到本质的内核。

 从怎么办

如:雕塑自我

A、雕塑自我必须因材制宜。

B、雕塑自我要懂得存精去粕。

C、雕塑自我要用一生的时光。

让我们拥抱生命。(怎么做)

A、拥抱生命,我们就必须懂得珍惜生命

B、拥抱生命,我们就必须去挑战生命

C、拥抱生命,我们就必须乐于奉献生命

训练:以和谐之美为话题,按本节课所教方法拟分论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