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顶高的树 2011-08-17

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以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主的村支两委班子,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稳定、农民增收、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把十七大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需要;是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村干部班子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这支队伍的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步伐明显滞后,队伍质量普遍不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在村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与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滞后,整体素质偏低。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势,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有的村干部求稳怕乱思想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视而不见,对外地、外村、外乡镇的新经验、新做法漠然视之,开拓创新精神不强。有的工作被动,精神状态不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魄力。整体素质偏低也是当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全县绝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低层次文化结构占据着村干部队伍的主体地位,岗位需要的政策、法律、经济、科技知识较为欠缺。
  2、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陈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部分村干部对本地经济发展走势心中无数,对新形势下如何对农村工作实施有效领导模棱两可,仍沿袭着发号施令、催收催种等“一贯制”的工作方法,不懂得运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不愿意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不善于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有的村干部对为什么建设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把握不准,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少数干部的服务观念不强,处处以管人者自居,服务意识较差。
  3、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的财力大幅度减少,村干部服务手段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并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村级财力状况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出现困难,对群众十分关心的修路通水、改田治地、就医就学、住房改造等公益事业更是无能为力。群众的要求难以满足,群众的困难无法解决,导致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出现弱化,村干部的号召力下降,工作推进的难度加大。
    4、后备干部队伍不足,选人视野相对较窄。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给村干部选拔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客观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于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村干部是党委政府联系广大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村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作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村干部必须具有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正确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形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注重探索,坚持用党的理论为指导,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问题,做好本职工作。要养成关注大局、思考大事的习惯,及时了解国内、省内的大事,多关注与农村发展有关的政策,多学习与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技术和信息,多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符本地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善于将当地的工作与全局工作联系起来思考,通过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把握,来科学筹划本地的各项建设,使工作的每一步、每一个方面都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从而增强工作的遇见性和主动性。
  二、民主决策的能力。良好的决策素质对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职干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对上级精神的准确把握,对本地情况的透彻了解,对群众智慧的正确集中。一是要具有吃透“上情”的本领。对上级出台的政策规定不能仅仅满足于被动地贯彻执行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刻分析其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既明确当前的要求又能预测下步工作走向,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方位。二是要有洞察“下情”的能力。村干部身处农村最基层,作出的任何决定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通过走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汲取决策营养。三是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村干部知识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获取新信息的渠道不畅,很容易影响其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职干部,要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善于创造良好的民主环境,鼓励村支两委成员和农民群众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只有群众广泛参与,才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过程中才能赢得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生产发展。这就要求村干部学习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基本知识,正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用活用足上级政策和本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面向市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壮大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着力研究解决市场大需求同的农户小生产对接的问题,及时研究和掌握市场动态,不断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走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发展的路子。要通过宣传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准确传递市场信息、主动提供技术指导、搞好产品营销服务等方法,教育群众换脑子,自身示范做样子,引导农民找路子,组织带领广大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四、化解矛盾纠纷、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村干部处于农村工作一线,必须具有发现矛盾、排查纠纷、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有效疏导各种社会矛盾。要注重研究农村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及时地掌握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动态。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灵活运用政策、法律、经济手段,协调和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面对聚众闹事、邪教活动以及重大灾害、事故,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依靠群众,冷静分析,沉着处理,以免忙中出乱;既要坚持原则,做到有理有据,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做到因情施策。防止因方法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三是要强化宗旨观念。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用良好的作风和周到的服务来树立村干部威信,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只有干群关系融洽,村干部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减少阻力和障碍,增强驾驭能力。
  五、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依法办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村干部要把依法办事作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要带头学习并认真执行法律法规,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违法。二是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依法治村的理念,适应利益格局调整的新形势,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利益关系;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保证群众依法享有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及选举权,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和发挥好。
  六、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通过干部予以贯彻、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是村干部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体现。这就要求村干部在熟悉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知难而上,锐意进取,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注意工作方法,善于把科学精神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把总结经验和探索创新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不务虚功,讲求实效。要突出工作重点,在众多的任务和复杂的事物面前,善于分清主次,明确主攻方向,以点带面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
     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村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多措并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增强能力、激发活力为重点,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为手段,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1、拓宽选人视野,改善队伍结构。要按照“有本事、靠得住、群众公认”的标准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一是要拓宽村选拔渠道。要注重从致富能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以及科技示范户和农产品生产营销大户中选拔推荐想办事、能办事的人担任村干部,对本村范围内确无村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可以尝试从外村选派或乡镇下派的任职方式。二是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在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双培”工作,发展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按照村干部职数1:1的比例,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制度和乡镇班子成员结对制度,积极为他们学习培训、锻炼提高创造条件,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中来。三是要探索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方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实行由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产生候选人后,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的“两推一选”制度,确保群众的选人意愿得以实现,促进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四是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村组干部职数。要严格控制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人数,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实行村干部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完善日常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集中学习培训一周以上,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二是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采取与高校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等形式,充分发挥农广校、农函大的作用,组织村主职干部参加各种类型的学历培训。要建立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县、乡镇(村)及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划拨专款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村干部到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的组织村干部轮流挂职,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3、扩大基层民主,转变工作方式。一是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走味变调的现象。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二是要加强民主监督。要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要建立群众咨询事项调查整改及回复机制,把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有机统一起来。要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评议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加速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三是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要在坚持村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坚持实行村民自治不动摇的基础上,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工作关系,规范村务运作原则,减少工作矛盾。其基本要求是村委会的重大决策未经村党支部通过不得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村支部不得干预属村民自治范畴内的事项;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防止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严格执行《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积极探索村支部“两推一选”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有效途径,通过用人机制的改革解决“两委”之间不协调的问题。
  4、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村“两委”班子及班子主要领导每年要进行一次述职,由乡镇党委组织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以及老干部的代表听取述职情况并进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的结果要在本村适当的范围内和镇党委班子中公开。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二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镇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村干部任职回避制度,避免村“两委”班子家族化。村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有以上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个村同时担任村定员干部职务。四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明确界定村“两委”与青团、妇联、治保民协、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5、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要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不仅要大力宣传表彰,而且在经济上给予重奖,适当拉开档次,坚决破除“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二是政策保障机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当出台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切实改善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逐步提高收入水平。对任职期限长且贡献突出的村干部,要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爱护,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力所能及的解决其家庭困难。要切实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益,对少数围攻、侮辱、殴打村干部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为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建立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健全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矫正权利运行轨迹。要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四是要加大对村级组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引导和支持村级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省级政府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扶持力度,帮助化解历史债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兑现村干部经济待遇所需要资金,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