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自改”初探

 luhuwu 2011-08-19
作文“自改”初探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2006年06期
【原文出处】《中学语文教学》(京)2006年03期第30~32页
【作者简介】袁海燕,河北滦南县综合高中 063500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教师疲惫不堪,二是学生受益甚微。用叶老的话说,叫做“徒劳无功”。
    鉴于此,我认为作文批改原则是“师生同批同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
    师生同批同改的做法有:
        一、择优集体批改
    具体做法:教师先浏览一部分作文,了解此次作文共同的优缺点,然后选择若干篇写得较好而又有代表性的文章,由同学们在课堂上集体批改。为什么一定择优呢?我们认为这起码有两条好处:(1)和选择较差的文章比,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2)对作文较好的同学鼓励作用大,对较差的学生也有引领作用。
    集体批改形式有两种:
    1.把作文抄在一种专为批改作文而制作的折叠黑板上,让学生讨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由教师执笔,按大家的意见修改。
    此法好处是:可以面向全班做较精细的批改,因而学生收获大;便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展思维;便于教师引导,易于集中正确意见;能看、能想、能说、能听,多种官能并用,特别是视觉效果好;还可以为学生自改做出示范。此法不足:不能人人动手;无法检查每个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意见不好保存。
    2.把准备集中批改的作文印成讲义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先自改,然后在全班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大家再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具体做法分以下几个步骤:
    (1)挑选样本——确立修改目标
    挑选样本的依据是批改目标。批改目标确立依据有二:一是依据本次作文训练目标,比如审题、立意、材料运用等;二是依据本次作文实际情况,即学生习作反映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确立批改目标一是为了作文指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二是为了降低批改的难度,让学生对作文批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利用两节课修改。因为修改目标的不同,所以修改的篇数也有多有少。一般说来,如果修改目标是审题、立意,那么修改的篇目大约10—12篇;如果修改目标是调整思路、选材、遣词造句等,那么大概修改8—10篇。全篇修改大约6—8篇。
    (2)课前讨论——充分酝酿,初步修改
    讲义发给学生后,学生可以随时讨论,充分酝酿,从而为课堂修改做了充分的准备。
    (3)课堂争鸣——理论导引,二次修改
    课堂批改,完全是开放式的,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因为“有备而来”,因为“批评家”与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评家”的批评时又据理力争,有时观点尖锐,课堂讨论异常热烈。以命题作文《高一生活反思》为例。
    有一同学写道:
    “我非常爱玩,所以总觉得空余时间不够,每到星期天,我就特别高兴。风和日丽的下午,拉着几位舍友同道,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有说有笑,逛逛商店,再进游戏厅继续我的‘星球大战’,一会儿就乐不思‘校’了。什么功课,什么学业,这时都一股脑儿地抛在脑后。悬梁刺股的古代先人若看见我这般浪费时间,非气得悬梁自尽不可,我可真是枉为人后啊。”
    初读,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写得好,但甲同学认为叙太多,思太少。作者争辩道:“我是‘议’在叙中,我反思的是贪玩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枉为人后’不就是反思吗?”甲同学反驳说:“你是‘意’在其中,而不是‘议’在其中,没扣紧文题。”作者一时语塞。我趁机引导:该怎么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加“点睛之笔”。突然乙同学站起来说:“他的文章很有风格,我看加几句议论,不但没点睛,而且有添足之嫌,换成‘高一生活回顾’就是好作文了。”他的话音一落,全班就响起热烈的掌声。作者竟上前给她鞠一躬,表示心悦诚服。
    (4)课后修改——运用理论,三次修改
    经过反复、激烈的争鸣后,大家意见趋于统一,老师作总结,形成更为明确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第一次批改的经验,再批,较轻松自主,而且批改的信度大大提高。实际上,学生已经在运用他们获得的写作理论了。
    上述讲义法修改的四个步骤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又是在老师很“民主”的状态下指导完成的。因为“挑选样本”权在老师手里,而修改又是在大家讨论中完成的,这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这一方法非常适合于高一上学期,学生刚入高中,对于写作理论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这对于他们由无意写作到有序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导引。
    这种方法能弥补在黑板上集体批改的不足,且利于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不足之处是:修改意见不好显示;视觉效果差;意见往往比较分散。
        二、小组批改法
    经过一学期的指导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就可以把批改权移交给学生一部分,即老师不再挑选样本。而是按照写作水平的高低搭配作文批改小组,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
    小组批改与讲义法不同的是,学生批改的作文,不再是“样本”,少了典型性,批改的难度增大了。因此两节课修改,第一节小组讨论批改,第二节各组把本组评出的样本拿出来口头评述,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争鸣,这种争鸣尤为激烈,有时像辩论一样,唇枪舌剑,突出体现了“集体的力量”,经过争鸣,师生小结,对修改过的文章,再进行修改。
    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在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组成小组研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主体作用就是把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让争论双方明白,坚持己见必须同时以理服人,而这个“理”实际上渗透的还是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两节课修改完毕,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
        三、学生互改
    学生互改与小组批改法不同的是把四人合作改为两人,方法步骤大致同上。这样组织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是同桌、前后桌,也可以自由结合;时间也更好安排,可在课上,可在课下。
    学生互改确实是一种最简捷的作文批改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最好。但运用中,却往往达不到批改效果,原因是批改作文需要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学生怎么写还不明白,怎么改就更加茫然。所以此法应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标尺,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之后再实行。笔者是在高二下学期开始学生互改的,这也是高三主要的作文批改方式。
    学生互改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互改引发了两人的争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于是自然找到教师裁决。实际上学生互改变成了另外一种更加主动的师生同批同改。
        四、自我修改
    自我修改,这是一种更带根本性的改法。它一般是在教师先看一部分作文,掌握了共同的优缺点,又进行讲评之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去修改自己的文章。这学期,《我的故乡》一文,就是采用此法进行修改的。
    浏览了一半作文后,我发现这次作文主要问题有二:一是假,一是俗。讲评之后,我让学生自我批改,具体任务有二:①画出你文中作假的地方,换成真实的内容。②自我评价:你的文章选材俗不俗?如果俗,请改为不俗的内容。收上来检查发现,质量明显提高,许多同学简直是重写了一篇。这可见自我修改的重要。
    自我修改之后,还要写“后记”。内容包括:①优点及其原因;②缺点及其原因;③修改方法。还有一种自我修改,是在学生打好稿之后,自己反复斟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提倡的,这里不再赘述。
        五、当堂口头批改
    就是指定一个学生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文,师生边听边记下优缺点。读完之后,评价其优劣,并提出修改意见。这种办法,多用于学生完稿之后,誊写之前,其中被指定的朗读者,可以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有代表性优缺点的学生,也可以是自告奋勇要求批改的,还可以是按次序轮到的。评价修改时,如果为了发展学生智力和口头批改能力,可组织讨论;如果为了节省时间,可由教师评论,学生静听。
    这种办法有下述优点:(1)省时省事,简便易行,往往一节课可批改七八篇作文,甚至更多;(2)便于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力和思维的敏捷性;(3)有利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六、评比竞赛
    评比竞赛是指自下而上地评出某次作文的最佳文章。具体步骤是:
    先以小组为单位,用流水的方式,把本组作文全看一遍。看时,根据实际需要或改或不改,或加批语或不加。然后,评出本组最佳作文。接着,把各组最佳作文抄出(抄时还可根据大家意见进行修改),贴在教室墙上展览。过一定时间后,再组织学生评比,评出全班最佳作文。之后,教师还可组织讲评。
    评比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当然也容易出好文章。况且,评比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评比中每个同学都要看十几篇作文。这样,他们一方面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另一方面,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比较思维的训练。如果评比中发生争执,那更是一件好事,因为争执本身,就是一种不自觉的作文讲评,也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
    以上各种自改方法还可以结合使用,如集体批改之后辅之以二人互改或自我修改,小组批改结合评比竞赛,等等。
    有人可能会担心学生自改的效果。我们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从我们实行自改的实践看,只要组织得好,学生自改在以下几方面往往比老师改要好:(1)态度认真,批改的精细程度往往超过老师,因而比老师改有更大的收获。(2)全是面批面改,而面批面改比背靠背改效果好得多。这是老师改所无法普遍做到的。(3)培养了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这也是老师改所无法代替的。
    作文让学生自改,那么教师干什么呢?下面,再谈谈教师在批改中的作用。
    我们认为,从目的、作用方面讲,教师的批改应是为学生自改服务的。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把握,搭好学生互批平台。
    在学生批改之前,老师要认真阅读学生全部作文,对学生本次作文的优点、缺点及各个方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本次作文批改的导向。例如,这次评作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并写出批语:一是作文思路是否清晰,二是全文构思是否新颖,三是找出作文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四是作文的引题、结尾如何。这样,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就有了定向性,避免了盲目和无从下手。下一次作文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具体情况,设计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样反复多次,涉及到的问题就会“面面俱到”,学生也会全方位地点评和打造自己的作文,受益匪浅。
    2.为学生自改做示范,从而使学生掌握自改的方法
    教师执笔在课堂上集体批改,就是这种示范,比传统方法在作文本上批改,效果好多了。
    3.对学生自改起指导和裁决作用
    因为无论是哪种自改方法,学生都会提出一些问题,发生一些争执,这就需要教师解决疑难,裁决是非。
    4.检查学生自改情况
    学生自改,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有的不认真,有的不会改,有的甚至把好文章改坏。因此,检查是重要一环。
    基于以上目的、作用,我们在方法上也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做法。有时改一半,有时改四分之一,有时有目的、有选择地改某一部分。即使只改这一部分,也往往是粗略地批改,或只看不批,只画不改。看作文时,往往运用速读、跳读、浏览等快速阅读。总之,只要能为学生自改服务,搞好自改,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批改都可以。
    我们这样主张、这样做,并不是要完全废止全批全改和精批细改。它们作为一种批改方法,仍然有其特殊作用。例如,刚接一个班的语文课,为了摸清学生作文底数,还应全批全改。对少数尖子学生,对讲评的例文,对择优集体批改的文章,还是应精批细改,必要时,还应面批面改,甚至反复批改。另外,如果教师有精力,有兴趣,愿意多改一些,改细一些,当然是值得赞扬的。但教师的批改不应取代学生的自改,教师不得越俎代庖的原则,在这里也是适用的。
    由于采用了以上这些以学生自改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法,我们的实验班在作文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这一点已经得到许多同行和专家的肯定。其二是减轻了教师负担。现在,一个班的作文本,大约有两个小时就可以处理完。教师基本上从批改作文的沉重而无效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从而用更多的精力从事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起初一些学生受传统批改方法的影响,不愿意自改,甚至认为这是老师偷懒;自改时,往往有学生违反纪律,也常常发生争执,因而课堂秩序不好维持;一些学生态度不认真,自改质量较差;有的老师非议,有的学生家长也反对,等等。但这些问题,只要积极想办法就能沟通、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