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驱病、 战胜疲劳六法
根据《音流瑜伽》记载:气和声音是具有构成人体生命能量的五根之气,这是一种具有气息和声音合成能量的气声波,不同的声音其包含气息,则含量就不同,人的声高、声低就表现力而言,气息和声音合成的能量就不同;人们发现了声音波动的特殊功能,既发出的声的传递,产生音主体振动和边缘振动;为了控制声音的大小,气息发出的能量有大有小,也有长短的区分;人们发现了“声音合在气上”的方法,气息与声音之间有相互增强能量的作用。
气声法: 1、肺火大: 用“嘘”气声法,吸气收腹,呼气两唇微拢“嘘”——气声徐徐吐气,反复12遍。 2、肝火旺盛者: 用“呵”气声法,吸气到腹,腹部梢微一点鼓起,呼气口形稍圆“呵” 气声缓慢释放气息,反复12遍。 3、心火大: 调气和匀,以鼻吸长引气到全身,然后呼气徐徐“啊” 气声吐气,做12遍。 人体在发声开始前,气息进入发声准备状态。开始发声时,先吸气,让声带达到必要的收紧强度,并配合吸气相互靠拢并使声门合闭;进入发声时,此时由于呼吸肌群的作用,储存在肺泡、支气管里的空气被排出,使声门下气压开始增高,当气压超出声带闭合紧度时,气压就会迫使声带冲出来。在冲出后的一瞬间,声带借气息本身的压力缩小声门肌肉的作用,冲开声带有节律地冲开与闭合一系列振动,气流通过声门,形成一系列“气声”造成空气稠密和稀疏相间的动荡状态,而形成声波,即气声波。此时声波再经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体的放大或者缩小,就成为人体的声音,气声产生良好的健康作用,如,有“凉润身体”和“调控心态”的作用等。
用满吸法挺胸吸气,一个吸气当中分3个档,每个吸气用三分之一吸气量,每个吸气后屏住气息一秒,直到最后一个吸气完成后,自然屏住气息惯满胸前,不得少于3秒,一般6以上,10秒则更好,屏气时,双手握拳,做身体力向下身传感,然后呼气时,身体放松,双拳放松,胸前发“啊——”字音轮。 当人遇到悲惨景象难受,精神对外界刺激承受能力小,甚至心理恐惧,这属于肝胆气、肾气虚弱的表现,除以内脏着手外还要从神经着手配合呼吸调理。 吸完气后,做一个瞬间的屏气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力量,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气声均匀、流畅、持久。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实际力,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气状态做停顿,以达到保存气息能量爆发的目的。这种保存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合成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发声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的延长时间。 5、克服饥饿法: 用自然呼吸法,先做一呼一吸的几个调整,再吸气时,用舌头一裹将唾液一起咽下,这时用手在胃部顺时针揉一下,一般咽的越多肚子就鼓了。注意,咽下去的是伴随有空气,但不是空气在起作用,一方面咽下的唾液含有气,通过消化道壁进去使里面生命力更强,从西医讲,吃进垂液,是甘露,与空气,胃撑起来,饥饿感就没有了。揉后不仅不饿,精力还会好些。作体力劳动饥饿时吃5~7口就可以挺起腰来,目的是让你精神集中,克服饥饿,若遇到生命危机的时刻,通过这个方法,可延长生命时间,增长精力,等待救援。 唾液在人体进化过程中,很神奇地使唾液中形成了抗血凝物质,使人体得到巨大的免疫功能;人类唾液中所含的丰富蛋白质,因此唾液被称之为“甘露”;在静坐修习时,更能有效的分泌出,好好吞咽,十分有益身体,常入口,能百病不侵,免疫增强,并精力旺盛。 6、身体没劲: 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吸气开始,向腹部扩展,双手十指交叉向前举过头顶,同时配合横隔膜往下压,会阴、肛门往上梢提,腹部梢收紧用力,此刻气息呈收摄状态;然后缓慢呼气,交叉双手分开,自然回落下垂;呼气力尽头后,全身安静的缓缓吸气—呼气,全身缓缓感受放松,如此,可以快速消除疲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