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 一书给我的启示
傅文录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简称《李可专辑》),是近些年来笔者所阅读的众多书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可谓是上乘之佳作。虽说《李可专辑》词语地方化较多,但纯朴逼真的描写与形容,的确地反映了李氏的心声,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方面东西实在太多了,确实是受益匪浅,感触较深。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学好中医的信念。《李可专辑》中记录其四十余年的行医里程,看到其李氏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县医院内部每当有了濒临死亡的病人,都要转入到中医科进行救治,由于治疗奇迹的出现,在当时的县级影响被迅速传为佳话,而还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在全国各级医院中可谓是绝无仅有的。透过《李可专辑》中的医案记录,我看到了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不仅疗效确切,而且诸多经西医判死型的病证在李氏的手下都成功地被救治,乃至痊愈,正如《内经》云:“言未可治也,乃未得其术也”。表明只要你掌握这种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就一定能够治好该病,你治不好这个病是因为你还没有掌握住治这个病的有效方法。因此,读完《李可专辑》之后,我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揣摩其中的奥妙机关,不仅增强了学习中医之信念,同时也扫除多年积聚在心头上犹豫与徘徊,使这颗迷途上的心灵看到了曙光。 对附子的应用认识深刻。按照教课书的要求,一般附子用6~15g,且需先煎0.5~1小时,以舌尖尝不麻时再服用。其实这样的剂量对于一般的轻症或普通的阳虚病人尚可,但对于病情较为顽固的疑难病人,就是辨证确切,然药量不足,则临床效果就是不显。通过感悟《李可专辑》应用附子的主法,由30~200g的应用方法与思路,得知在病情危重的病人,如心力衰竭严重的情况下,不仅要大量急煎频服,而且《李可专辑》中恰恰体会到非需先煎以减轻毒性,正好是急救心衰的良药。其实这种思路与现代应用洋地黄的理论是相一致的,那就是洋地黄的有效量与中毒量在一道非常接近的水平线上,非达此量则不能起效,超过此量则有可能中毒。因此,胆大心细,正是应用好附子的关键所在。在《李可专辑》的启发下,笔者开始辨证准确阳虚的前提下,附子用量为10~30~60g的应用方法,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为验证附子的疗效与毒性,笔者亲自体验四逆汤(附子60g,炙甘草60g,炮姜30g)加砂仁而服用,并亲自煎药,用先煎舌尝的应用方法,亲身体验服用方法,为应用好附子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 开拓了多种剂型的治疗方法。步入临床,有的病情单纯口服汤药确实不太方便,其次,有病情则需要长期服药才能取效,或借助特殊的给药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李可专辑》之中,所采用口服散剂的方法治疗慢性病,同时用外治法治疗关节炎,用药酒的方法浸泡治疗全身性皮肤或关节病变,用药膏的方法治疗或巩固治疗一些奇难杂症,不仅疗效较好,而且给药方便、利于药物直达病所。因此,笔者对于一些慢性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由于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为了服药方便,易于坚持,笔者研用,煮散剂的方法,即用散布包裹后煎煮方法,即方便用药,又便于长期坚持,笔者用于治疗高血压,长期持久服药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病人已坚持在三年以上,收到良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对于癫痫一病,过去自己一直苦于无方便而有效的方法治疗,在《李可专辑》的启发下,笔者采用加味神赭散(神曲、代赭石、三七、琥珀、紫石英、灵磁石、青礞石、紫河车)散剂进行长期服用半年以上,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患儿也乐接受,收到了良好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汤药虽说疗效确定,但有的病人由于长期服用而引起反胃恶心等,而改变经药的剂型,对于一些特殊的慢性病人是非常需要的,而只有乐于接受的给药方法,才能达到我们的治疗目的。 大方重药治疗疑难杂症。由于受教课书的影响,初入临证以来,近20年的处方用药,多在8~10味上组方,追求君臣佐使的经典配伍,剂量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一律6~15g左右,除少数简单的病证有效以外,大部分疑难危重病证难以起效,久久徘徊不得其解。《李可专辑》一书,研究张仲景的用药剂量,即张仲景时代的一两,并非现代教课书上讲的等于3g,经过考证及临床实验研究,其一两等于现代的15g左右,而且经过长期的大剂量应用观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在组方上,《李可专辑》也突破了传统8~10味方剂的经典特征,因病情而大方剂(组方多在20~30味之间)重剂量(重点药物如附子30~200g,其它药物如吴茱萸30g,山萸肉100g,熟地黄90g,金银花240g,当归50g,等等不计其数),其临床效果可谓是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愈。这种大方重剂量用法给我们启发很大,打破了长期以来固定僵化的惯性思维模式,也逐渐摸索出了大剂重剂量治疗疑难杂病的方药应用规律,并且也总结出了大方治疗疑难杂病的思维与方法,并在《中医杂志》及《上海中医药杂志》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可谓是理论临床两提高。 《李可专辑》一书,每当自己临床上遇到了久治不效之病时,便细细阅读与之有关的篇章,时读时新,受益多多,并且总是能给笔者的启迪或启发,每读一遍,总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觉。兴奋之余,笔者还把《李可专辑》推荐给自己的同事、同学、老师,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与应用体验,受益颇丰,值得有心之人一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