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课堂实录

 天马行空asd 2011-08-24

[原创]课堂实录

(2010-07-12 17:43:32)
 

请进入一堂数学课堂实录——《二项定理》,现场认识一下“循环大课堂”的结构、过程、方法,体验一下它的独特魅力。

【这节课的时间分配为“25+20”,即前25分钟解决本节课内容,后20分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35+10”只是一个基本设定,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预习环节将获得更充裕的时间。】

一、前段(25分钟)

课前十分钟,教师到达班级,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1、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定理;2、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然后根据学情临时布置展示任务;下发下一节的导学案。学生在本组组长的安排下到指定的黑板板书本节要展示的内容。老师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明了学情。

上课。首先进入“五分钟讨论时间”。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昨天预习的内容进行站立讨论,老师查看黑板的板书情况,对错误的板书用红色粉笔标出,而后参与学生讨论,继续了解学情。

【“站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快的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很受学生欢迎;“五分钟”时间内,学生或讨论、或背诵、或诵读课文,老师则有时间根据学情设定对策。】

五分钟后。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我相信这个目标一定会达到,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生(全体):有!

师:好!下面有请“lakers”小组上来展示第一个问题。

学生1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满怀信心的走到他们小组的黑板前。

生1:我们组展示的是:问题(1)是在(a+b)2的展示式中的为什么有四项,这是因为两个(a+b)相乘,每个里面有一个a和一个b,而且每个(a+b)中,a或b选定后,才得到展开式的一项,因此,由分式乘法计数原理可知,合并之前有4项。问题(2)是……。问题(3)是因为a2为两个(a+b)里都选a即;ab为两个(a+b)里选1个a 即 ;b2为两个(a+b)里都不选a即。我们组的展示完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环视教室,生2站起。

生2:关于问题(3)我有一个不太一样的理解,关于a2 和b2的得到,可以用排列数来解释。

生1:这里面没有顺序性,不能用排列数来解释。

生2:我认为可以,在数值上是一样的。

生1:……

全体同学看着他们两个,却没有发言的。老师意识到生2提的问题已经超过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于是作为“学习者中的首席”,教师开始点拨。

师:我们应该肯定郭冬阳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王恒的解释,现在我们举个例子,大家算一下。(同学计算后)在探讨新的方法时,可以采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即再举几个例子,有可能就会找到反例。好,有请下一组。

【差异就是资源。教学共同体的构筑把个人的学习转换为共同体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在交流、质疑、对抗、合作、释疑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利于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促进的人际关系。另外,开放的课堂不一定就是高效的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控制目标、控制主线、控制状态、控制进度。

生3上场,全场掌声起,因为该同学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同学自发的给予鼓励。

生3:我来总结一下性质:第一,(a+b)n的展开式共有(n+1)项a的系数递减,b的系数递增;第二,…… 我的展示完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4:应该是a的指数递减。

生3:对,应该是指数,不是系数,我搞混了。

生5:还有一点,我认为应该写是每项的指数之和为n。

生3:是,我们组没想到这一点。

师:好,周通同学最近发言很积极,而且成绩进步很快,希望继续努力。有请下一组。

【鼓励是最基本的课堂法则,特别是来自同学的——亲切、自然、有效。教学民主不只是老师平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更深层的是学生之间的平等相助,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让每个人自由的享受学习的权利和尽到帮助的义务。】

生6:我们组重点讲解第三题,大家有问题吗?

生7:你应该写答。

生8:不写答应该扣分。

生6:唉,对!

【学习与考试要求就这样自然的联系到一起。而且,课堂上直接暴露出的学生疏忽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警醒作用更大。】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充分。最后有请“随意”小组为我们作小结。

生9: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二项式定理的公式和它的应用,还有一些简单的性质……最后给大家补充一点做题方法:在二项式的计算中计算量比较大,因此我们要更加心细一些,把这个定理理解在我们心中,结合我们小组的名字,心随我意,我的人生我做主!

全体学生爆笑,因为生9平时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学生。

【作为教学世界核心的课堂,既要传承知识,更要激扬生命,即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学习一旦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心,这不仅是最高效的学习,也是最真实、最有效的德育。】

师:二项式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希望大家要对这部分内容心更细一些。好,下面用5分钟的时间,大家做一下当堂检测的有关内容。

全体同学安静下来,进入到检测中,老师巡视。五分钟后,学生把检测内容对桌相互交换,批改,最后交给组长。

师评价本节各小组及个人的表现,并将得分情况写在团队评价的表格里,然后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

课中的核心环节是“展示”,学生对胸有成竹的问题积极进行展示,同组的同学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准备增援;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时可以发问并作好纠错。老师由传统课堂上的“霸主”转变为“学长”:倾听、激励、点拨、引导。

二、后段(20分钟)

  老师把下一课的导学案发下去,提出学习目标,简述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下一课的任务有初步了解,然后指示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全面预习,独立地、尽量多地解决问题。

  师:下一节内容是本节内容的延续,我们继续研究二项展开式的应用,大家可以上网或查阅参考书查询有关数学史上一些二项展开式的内容,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现在开始个人预习,发现问题的请举手.

同学们进入了紧张的个人预习中……教师巡视,直至下课。

【课后】

  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不能进步。课后师生要做好后续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

教师。①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对学生、学习小组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②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③形成对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学生。①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回顾自己在课堂上参与了多少,展示的怎样,提出了几个问题,主动解决了几个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今后应该怎么办。②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不留“后遗症”。③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导学案、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背囊”,是期末、高三的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老师帮助才理解的东西,以及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用红笔记录在导学案上,将错题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犯。通过这样的“堂堂清”达标,在实现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学生纠错、反思的习惯。

【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个体被激发出的能量,他们的自主、自为和自立,也看到了团队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这就是“循环大课堂”的全部。其“灵魂”可以归纳为: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个形态:展示、纠错、点拨、拓展,其中“展示”是关键中的关键,它是对“预习”和学习效果的检阅,是高效课堂的“果”,是驱动学生课下高效预习的发动机。课堂上,老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有的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学生说三句,老师就说那“点子”上的半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