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汤方药物组成表
我始终有一个看法,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就如同军事家作战要先研读兵法,包括用兵原则,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古代兵家用兵致胜经验,如诸葛孔明的八卦阵法(或称八阵图)等等。了解兵法之后还要有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后勤补给,武器中的**、机枪、直射炮、曲射炮,各有不同战斗战术需求,要相辅运用。我们医家亦然,先要详研《黄帝内经》,再深入了解药物学、方剂学,每味药有每味药不同性味功用,每一方有每一方立方原则,如灵活运用,就可像商朝厨师出身的宰相伊尹,调和鼎鼐,达到冶病效果。 所以,我从医三十多年,初期花了很多时闻研读古籍,尤以仲景先生的《伤寒》、《金匮》,读了三千余遍,每次有不同的领悟、心得,再结合临床后,更觉仲景方的奥妙与神奇。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将仲景方重新整理,在《张步桃解读伤寒论--药物篇》就有列出表解,本书第36至41页也再次列出,以方便读者了解。 这个“伤寒论汤方药物组成一览表”,我参充考明末清初大医家徐灵胎的《伤寒约方》、柯琴的《伤寒来苏集》及清末民初医家姜佐景先生的《伤寒论精简读本》归纳整理而成。其中姜佐景的《读本》与徐灵胎的《约方》很近似。姜佐景的老师曹颖甫,又名曹家达、曹拙庐,因善用承气汤,后人称曹承气。大家都了解承气系列药力强,往往一帖灵光,故又称曹一帖。曹颖甫乡音太重,常难与病患沟通致来诊者寡,但经姜佐景整理《经方实验录》内容珍贵,可资参考。 “伤寒论汤方药物组成一览表”共117方,分桂枝、麻黄、葛根、白虎、承气、栀子、柴胡、泻心、四逆、甘草、丸剂杂疗等系列。我个人有些不同的看法,如大陷胸汤、大陷胸丸有大黄,而归承气系列。十枣汤无大黄,何以归承气?我思考因有大戟、甘遂、芫花,都是峻烈利水剂。泻心汤类有旋覆代赭石汤,而无黄芩、黄连,但很明显地是生姜泻心汤去芩、连、乾姜,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基于方剂组成演变,仍归泻心汤类。四逆汤中,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茱姜汤并无附子、乾姜,为何归四逆汤类?原来是临床出现四肢逆冷现象,其方药作用和四逆辈接近,故归四逆系列。最后是麻黄升麻汤,如照徐灵胎、姜佐景见解应归麻黄系列,但我却认为本方虽有麻黄、甘草,只少桂枝,但主治却与麻黄汤证无关。本分方只治上热下寒症,上热是指咽喉不利、吐脓血,下寒是下利,共十四味药,其中茯苓、白术、乾姜、甘草几乎属于理中汤、四君子汤架构,是针对下利的,而针对上热用天冬、石膏、甘草、升麻则治咽喉不利、吐脓血的 。 方剂分类,见仁见智,如《伤寒论》中有很多条文,究竟应排列归纳六经中的哪一经,各有见地,以栀子系列为例,就分别出现在〈太阳病中篇〉、〈阳明病篇〉〈瘥后劳复食复阴阳易病篇〉。至今大陆伤寒专家学者亦未提出意见及看法。我经三十多年对《伤寒》、《金匮》投入很多心力,配合临床经验,将117方调整作出本表,读者可能发现有不妥之处,但不影响《伤寒》本身价值。 仲景谈方剂,他认为方是方,剂是剂。《医家金监》提到:“方者一定之法,法者不定之方也。古人之方即古人之法寓焉。立一方必有一方之精义存于其中,不求精义而徒执其方,是执方而昧法也。”例如清震汤治雷头风,头面长疙瘩到底什么是病?雷头风与现代病名可有相似之处?我曾查阅中西病名对照,几乎无从相对应。经我多年思考其组成之荷叶、苍术、升麻的药性,让我想到苍术能吸收吞噬人体某一部位组织液或渗出物,经苍术吸收后肿胀消退,也因此我用在脑瘤、积水,疗效令人满意。如肠胃积水,湿用苍术或同科之白术使肠内水份减少而痊愈,如平胃散、四君子汤;进而妇人带下用苍术、白术或健运脾胃的山药。这也是一方立寓,一方必有一方之精义。 早期台湾老一辈中医常感叹,台湾中国医药学院与大陆各省同步成立,却处于单打独斗、师徒相授方式研发中医药,不若大陆以集体力量投入研发,信息交流广泛齐备。台湾学习中医,学药仅凭汪昂的《本草备要》,学方即《汤头歌诀》或《医方集解》,信息奇缺。汪昂根据《医方集解》整理出《汤头歌诀》,完成时已八十多岁高龄,令人敬佩。至于《医方集解》是从药物特性分类,首从补养之剂第一方六味地黄丸到最后一章经产之剂,姑不论是否允当,但我们研读可按序按图索骥。《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方集解》都浅显易懂,可能与汪昂用北京官话用语有关。不像陈修园讲的幅州话,编出的“时方歌括”用北京官话念起来就拗口 。 从徐之材的十剂,我补充了仲景先生《伤寒论》汤方药物的组成,不外希望读者肯定传统医学的价值。十年前中研院院士何大一用鸡尾酒疗法治AIDS轰动一时,但后来又不了了之。何大一对AIDS病症的研究精神,令人感佩,值得效法。但他的鸡尾酒法,我们深入探讨,用的就是将不同素材混在一起的“和解法”。而和解法,仲景先生最有名的就是小柴胡汤,它是由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小柴胡汤被称为后天汤,即是能增强后天免疫功能。 根据媒体报导,日本有十二所大学研究小柴胡汤对AIDS有相当作用,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外校际间相互支持研究的精神。不像我们中医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甚至被现代医学排挤。如洗肾病患被批评吃太多中药,很不公平,为何大家不思考西医动不动就让病患服类固醇的副作用。有一位女孩,月经两个月未至,服了类固醇,体重从二十七公斤升到九十公斤,也是一口中药都未服,又如何解释?如果何大一先生用鸡尾酒疗法治AIDS就可当上中研院院士,那自仲景以后的历朝历代医家治癒解无数怪病,岂不是每位都可当上中研院院士! 所以,我常劝勉同道或患者对传统中医学要有民族自信心,前面提的小柴胡汤,我也用在饮食不当、上吐下泻。如2005年12月一位从部队回家休假的预官,由于饮食不洁中毒,导致上吐下泻送医院急诊,因其母亲是我们学员,来电话求诊,我用小柴胡汤止呕吐,胃苓汤止下泻,再加神麴和胃,次日其母来电,腹泻已痊愈。又如近日有孕妇感冒喜呕,我以小柴胡汤加苇根等药,很快止呕,又可安胎,让孕妇化险为夷又不伤胎儿 。 近来有一女患者,因家族遗传肥胖症,加上嗜食又不运动,体重节节上升,照媒体广告寻医减重,服了诺美婷,致眼皮松弛,睁不开,现代医学称“重症肌无力”,前行政院长唐飞也曾罹患,手术胸腺瘤依然未改善,服类固醇大力丸只能短暂控制。我曾看过这位1976年次的病患,医生告诉她一辈子眼皮不会改善,伤心异常。我用健脾补气药,原因是脾开窍于口唇,上下眼皮属肠胃系统,所以用健脾补气,又过两周改七味白术散,效果很好。如单纯口唇干裂用甘露饮、七味白术散配合运用。 有位1949年次的妇女,脸部红赤充热,皮肤搔痒,这是血管扩张。我们思考,口唇与肠胃系统有关,这是脏腑辨证,而阳明经上升头面,是从经络辨证,也是一种热象,所以要用辛凉解表和解之法。我以小柴胡汤、竹叶石膏汤加桑白皮、玄参,很快就痊愈。在治疗这位妇女的同时,一位跟诊同学问我“虹彩炎、眼出血”用小柴胡、竹叶石膏汤,为何面部红赤、灼热感也用同方。殊不知所谓“异病同治”道理,不同病症用同方,就是异病同治。而“同病异治”又不同,例如头痛,由于病因不同,用方就不同,可能因牙痛引起,就用甘露饮,缓解牙神经传导脑神经而痛。因外感邪入半表半里,就用小柴胡汤。中医绝非脚痛医脚、头痛医头。 现代医学仪器很进步,也找到很多病灶,但也有很多无法确诊的,有人因牙龈出血,现代医学说是牙周病,打了止血针未改善,又在大脑打了两个洞,大动干戈,为的是找出出血点,再从出血点以烧灼方式止血,却未见效。听后令人哭笑不得。《内经》明白告诉我们“热伤阳络则吐衄,热伤阴络则便血”,故肚脐以上是阳络,以下为阴络,齿衄、鼻衄、目衄、上牙龈出血是足阳明胃经,下牙龈是手阳明大肠经,所以面赤肿痛、鼻衄、牙龈出血、口唇红肿,都是阳明上升头面,用甘露饮、清燥救肺汤加藕节、白茅根、花生衣、仙鹤草,有时一包药就痊愈。 有同学称我是仲景转世,我岂敢当。但大家如能熟读《黄帝内经》,精研《伤寒》、《金匮》,熟记方剂组成、方义,进而对药理作用机转有深刻了解,社会民众对传统医学必会刮目相看。也许你就是下一个华佗、扁鹊或仲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