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印象

 hbxyf 2011-08-26
敦煌印象

    浩渺的天宫中,随着音乐的响起,只见一位伎乐天神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起舞。时而伴着项饰臂钏叮当作响。突然,他举足顿地,旋身而起,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顷刻间,四座惊叹,时空在此刻仿佛也不再流逝……这便是前段时间进行文物考察时,我在敦煌莫高窟看到的一幅“反弹琵琶”伎乐图,诸神齐乐,好一派和谐景象。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西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有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据考古研究,敦煌的历史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的夏朝。在《左传·昭公九年》中记载“允姓之戎,居于沙州。”这里的沙州就是敦煌。汉武帝时期,中原政权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打击,并在西域先后设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历史上称为“河西四郡”,敦煌之名就此问世。初到敦煌,给我的最大感受不是历尽千年的沧桑,也不是沙漠之舟的神奇,而是一种通古及今的和谐。这和谐来自于敦煌纯朴的民风,来自人们憨厚的笑脸,更来自莫高窟壁画上人神同乐的一幕幕景象。

    莫高窟是敦煌的代名词,它南北长1600余米,上下共5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1987年莫高窟在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它的:“莫高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它先后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回鹘、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日暮时分,站在三危山前,落日的余晖映在山上,万道佛光仿佛幻化而出。石壁上那一座座洞窟又似乎都在述说着一段属于他们的历史。

    “飞天”是莫高窟的主要艺术标志。提到“天龙八部”大家并不陌生,飞天便是“天龙八部”之一。他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主要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他们两个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427窟,此窟共有108身飞天绕窟一周,这些飞天有的双手合十,有的扬手散花,有的手捧花盘,有的手持莲花,有的演奏箜篌、琵琶、横笛、竖琴等乐器,迎风起舞,绕窟飞翔。他们姿态万千,体态轻盈、腰系长裙、身披彩带、迎风舒展。飞天的四周,彩云飘浮、香花纷落。窟内壁画及雕塑那精湛的创作技艺、细腻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那历经千年却依旧鲜艳的壁画颜色,使佛像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这些无不使我们感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此景此刻,呈现在你眼前的已不仅仅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壁画盛宴,仿佛你也融入其中,无拘无束、将要随风起舞。壁画中的他们面容安祥,略带微笑,心无旁骛不受世俗的一丝纷扰。在这番境地中,再多的烦恼也都烟消云散。这便是和谐的至高境界吧!

    藏经洞是莫高窟成名于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有着重大的考古价值。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里面保存有一尊高达34.5米的大佛。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也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除禁止携带照相器材外,每位工作人员配备的窟门钥匙也是不同的,这样可以调节进窟游客的数量,减小人的体温和哈气对壁画产生的不良影响。

    敦煌不仅有着厚重的历史,还充满了诗情画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敦煌另一处著名的历史遗迹,相传因运送西域原产的美玉而得名。“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之同期建成的阳关,同样作为汉代的战略要地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鸣沙山月牙泉更是以其奇特的地质环境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当你站在阳关,仿佛眼前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立于大漠,仿佛看见通往西域那长长的驼队,伴着驼铃远去。透过敦煌的文物古迹,可以使人们看到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敦煌就是这样一方时空交错可以让人零距离感知历史的神奇而又和谐的土地。

    历史的厚重不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是因为一个时代。历史承载着时代,时代又造就着历史,代代相传,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展望未来。这就是我的敦煌之旅,难忘之旅。 (乔 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