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地气”不如除“官气”

 ahbee 2011-08-27
据报道,重庆南岸区干部下基层,除了“三进三同”结穷亲之外,又有了新做法:从今年开始,该区所有机关干部,每人每年都要下乡种地,每年下乡种地的时间,累计起来大概在1个月左右。据悉,下乡种地情况会纳入年终考核,这样做一是让干部多和群众接触,二是可以体验生活、磨练意志。(据5月5日《重庆晨报》)。
看完新闻,笔者不禁想起一句笑谈: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士兵。没想到,笑谈在现实中有了真实的印证,不恰当地套用一下,那就是不想当种好田的农民不是好干部。笔者无意聊侃决策者的“用心良苦”,但对这种“接地气”的做法实在不敢苟同。想想成千上万的干部一齐下乡种地,那肯定是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然而,如此的轰轰烈烈、浩浩荡荡,在笔者看来,无异于头痛医脚、乱点鸳鸯,能否收获上级的奖杯、百姓的口碑,实在很难说。
干部不是神仙,能说能做还能种田?群众更不是瞎子,种了田就是执政为了民?且不说干部愿不愿下,会不会种田,单是考核,就足够玄乎的:至少1个月如何确定,是每次签到,还是按月汇报,是自种还是请人种如何划分,收获如何计算、谁来考核,又如何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如此等等!怕就怕到时“地气”没接着,反而是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荒了自已的“责任田”,令干部有怨气,让百姓真生气。
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越来越严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漠视民生甚至扰民、侵民、害民之事屡屡发生,严重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正如群众所言: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听广播、闻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看得到烟,二十一世纪上电视,只能瞧影。究其原因,并非那些所谓“公仆”们没沾“地气”,而是“官气”太浓,并非没下基层,而是身下心未下,又是层层陪同,又是事先安排,还有记者随访报道,秀很足、派头也够劲,下基层变成“吓基层”。君不见,浩浩公车上边来,开进“农家乐”不出来,这又岂是一纸政令、一分田地所能解决的。
领导干部种地,其实并不新鲜,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全体军民干群齐动手,毛主席就亲自种过地,不过主要目的并不是搞好干群关系,而是在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减轻群众负担。满园春色并非是因为一只蜜蜂,同样,与百姓鱼水情深,靠种地是种不出来的,而是因为我党一以贯之的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优良作风。焦裕禄并未在兰考种过麦子,孔繁森也未在阿里养过牛羊,他们深得百姓爱戴,是千千万万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因为他们时刻心系群众的甘苦、情牵百姓冷暖。将“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演绎成“当官要为民作主,就该回家种红薯”,生硬套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显然是舍本逐末。
该干嘛干嘛,这是做人的本分;干好本职工作,更是领导干部的天职;坚持群众路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群众注重的是苦有处诉、怨有人解、难有人帮、利有人护,上班时找得到干部,有事时看得到领导,一张笑脸、一杯热茶、一颗真心、一个结果就足够了。与其费功夫创新花样形式接“地气”,还不如下力气真正除“官气”,为群众解决一些难题,办一些好事实事。这种隔靴搔痒的下乡种地,大可不必。
暮然回首,干部却在乡下种地处!这对我等百姓来说,喜耶?悲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