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杂说

 天地虚怀一 2011-08-28
太极杂说128


太极网罗

   大家走劲时,照了三个面。第一面,左手背相搭,右手搭在对方左肘,成坳步,他用俗称棚劲向我右边压迫我左手,练陈拳赵堡拳的都知道,要手给手,进肩进肘,先找檀中后找期门,先穿心肘,后回身肘,我身进肘过胸肋,中定一点反应也没有,可能以为我重心已失吧,我只好笑笑。再来一个照面时,右手相搭左手搭肘,依然坳步。中定依然压向左我右手,隅角强中门弱,(我想换一个明一点的劲,你总该有点感觉了,)左手过他右期门,手背接他右手腕内侧,即内关,右肘领其左手至体侧,进身进右步,右掌已然轻按在檀中,此时中定身体后仰腹部前挺腰已失双手在体侧,还说“再来”。(要打的话,早就倒了,还等到现在。)第三面,我也不进中也不挂手,对对劲吧,这总该有点数吧。顺他左手压我右肘的劲就把他连手带肘领起来(白鹤亮翅以成,左右手与领劲一合就有了),没打。他右肘向下一沉,又把我送到倒撵猴这种上去了,我右腿向左侧后退右拧身,左腿过他右脚,还是没打。领起的人,又放下了。我想,说不定他能放出劲呢?“那你在大卫身上,放放劲看看”,根本就无法放出多少劲来,大部分还留在自己身上。


l         松与紧,刚与柔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练拳中有松无紧是不可能的;和人站立一样,只有一条脚紧了,另一条腿才能放松....这是顾留磬<<太极拳术>>里的到法,但顾没有讲到金鸡独立,分脚,摆莲,二起脚,旋风腿等单脚着地时腿如何放松,其实单腿里面也分阴阳的(松紧).看你何处做松何处做紧了,马岳梁单腿抵御数人推拉,必定是个中道理呀.这是高层次化解,也是掌握重心的绝好例子,值得太极拳者深悟的。


l         正确的散打鞭腿技法,是正常人感到很别扭的一种姿势,很难控制平衡。鞭腿在姿态上的关键,是上身和腿部成一直线;要领上的关键是送髋。你如果在右鞭腿时身体向右转,会因为易保持平衡而感到舒服,但却是一种错误的姿势,自己觉得有力,但力在内部自耗,送不出去,鞭击力传不到沙袋上。


l         散打和太极共通的地方,一是内部重腰胯劲,二是在姿式上的表现是三节从内向外动——出拳应该是胯先内合、肩再送出、最后是把拳甩出去;出腿在击中时,胯和膝是在脚的前面的,时间上的主次先后分得很清楚。好的拳手也是意一动,腰腹(丹田)一哼一哈一扭一合即打人于无形,此点最重要,也最难。


l         散打练意练劲,但不练气不练极柔阴阳,这是和太极区别的地方。


l         至于重心问题,这是太极的要点.讲中定也好,内劲也好,推手也好,散手也好,根本点就是重心.以此类推,只要拳法都讲重心稳定的.特别练太极的推手,首要破坏别人重心,尔后击打,劲方能透入对方体内(谓之内伤),这是技击原理,很多人不以为然的.我遇一个与形意的,练了20多年了,他每秒击出5拳,很厉害,空着打还可以,但被我粘住双手后,居然一拳没能发出!所以太极推手决非不能散手啊。


l         二道力的探讨实际上涉及到太及拳究竟是什么原理的问题,太极拳应该是在对手旧劲已失而新劲未生最弱的时侯攻击对手,使对手丧失战斗力。练己和知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两个方面,练己即使练到两胯倒阴阳倒得很好也不能随时随地各个方向很自由的化和发,因为此时力是分新旧的,仍有机可乘。如果是转太极就不同了,不贪不欠连绵不断,不管接不接手,只要对手劲出意出,身上就会有应对,就能接上劲借上劲借上意,对手的劲就会停在那儿进出都不方便,进也挨揍退也挨揍,分寸拿捏得好的话,对方一点知觉都没有。此时,对手何时出力何时倒霉。如果能借到别人腿上的力而不是去破坏别人的根,真是另一种感觉。

实际上二道力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似乎在讨论不存在的问题 。


l         右鞭腿的鞭击力来自腰胯的整劲,尤其是左腿的绞击配合最为关键。因为右腿的绞击配合要差些,所以左鞭腿的水平差很多。另外,在出重拳时,只要腰一松,腿和拳的劲就合在一起了。因此,我体悟到腰胯膝在发整劲中的核心作用。


l         推手的接劲很重要,所谓"着到何处所处太极",指在自已完全放松,整体贯串一气的前提下,与对手接劲的,这时几乎可着到就发的,也可说是着到时做了个极小的立体圈(意识立体圈).另外,在着前的一瞬间,是很讲究的,也是很关健的,这一瞬间就是定优劣的基础。


l         技击中的另一个问题,既是“断点”问题,即劲之断点,凡劲有断点,易为人所趁。许多太极拳的书籍很着重于绵绵不断的描述,或如水或如丝及至纯意于虚无缥缈中,可见“不断”在太极拳劲路中的重要性。我老师在推手中总在不断地找对方的断点和缺陷,一但找到,即刻如水般灌注进去填满对方,给我很大的启发。也正反映出“二道力(劲)”的危险性,即被控要害后,对方为了不伤你,将劲松开或断掉了,此时对方有断点,易为你所趁。不练太极拳或练太极拳感悟不深的人,对“断点”还是较难理解和体会的。就算理解和体会过,推手时断与不断也只能是相对的,是功力和悟性的体现,要找对方的断点,同时又要尽量使自己更不断。在我的理解中,真太极的推手,不管时间多长,有多少个动作,却只有一气呵成的一道劲,没有二道力。


l         推手过程中自己感到对方的二道力(是否可讲二道劲?),是你的听劲不好的原因,是走化过程中意念感觉"丢"的表现.沾粘连随,有沾粘在手,连随在走之说.即是靠手法,身法,步法来完成沾粘连随的过程的.但这种沾粘连随是属于低层次的,也容易产生"丢","顶"之类的毛病;高层次的沾粘连随除了上述要领外,还含有意念的沾粘连随,即靠内部气机澎胀收缩形成的沾粘连随,这样的话,听劲也就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l         佛家与道家求的是慧,即对本体内在及外在的最高认知。道教与道家不同,有很多派别,通过不同的修炼方法,以求达到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目的。以上各家,包括儒家都有静坐打坐等手段。所谓“功”是在此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较低层次时,只在打坐时有“功”,出离这个状态则没有;而到了较高层次时,精神气质相貌都会发生变化,虽不求胜人而人亦不能胜之。

武术的目的有三个,修身,健身,防身。最基本的是防身,即技击。这是武术的根本属性,舍此则起不到武术独特的健身修身作用。技击就是一种制约技术。要想制约别人,先求完善自我,当自我高度完善时,别人的缺陷自然就看清楚了。此时即“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矣!然而到了这个阶段,争胜负反倒在其次了,进一步的自我完善才是追求目的。这也就是许多前辈宗师说‘技击乃末技’的原因所在。


l         冯志强在〈陈式太极拳入门〉(人民体育出版社)第24页讲“三换掌”时也提到腰的虚实:“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左顾则左实;右盼则右实;中定者,定在虚实之中也,非两足站死,非八面撑煞,实神气得于虚实之中,其消息即在左右两肾的虚实中。如三换掌:两腿站立,右腰肾实则右足实,左腰肾虚则左足虚,重心在右腿;换掌时,全凭左右腰肾虚实抽换,左腰肾向左抽换而为实,右腰肾由实而变虚,此时出右掌,重心不变仍在右足,即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右腰肾向右抽换而变实,左腰肾由实变虚,此时出左掌,重心仍不变,左掌前伸为实,右掌后引为虚,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马虹在〈陈式太极拳拳理拳法〉中谈到三换掌(第一换掌)时说:“身向左螺旋略下沉,右腿逆缠里合,沉右臀,突出右外胯”。我以为“沉右臀”是“泛右臀”之误,一身既左螺旋略下沉,如果沉右臀则是左右皆沉,于理不合;二沉右臀就不能突出右外胯;三如果改成“泛右臀”,右腰肾必上抽,与冯先生的说法也吻合。

创编过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阚桂香女士在〈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一书中也提到身法的提抽,不过她没用腰肾这一古老的概念,而是用了腰側肌这一解剖术语:“右腰側肌向上伸长则右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