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逻辑清晰,推理严密。俞非的思维深刻而敏锐。 回到第一段,虽然违约之后,商品可能短暂的暴涨,而后转入暴跌。对我这种习惯长时间锁仓的人来说,跟不违约没啥区别。但是经过我多方面的思考,美债违约的可能性非常小。当然,也不代表本人的推理一定是正确的,这里先打个伏笔,到时候一定有朋友来耻笑,好给自己一个台阶。 有人指出当时雷曼的事情,出乎了市场的预料,现在的氛围和当时很像。我很早就有文章就提出雷曼只是一个定向爆破,但是雷曼和美债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只有壮士断腕一说,哪有壮士断腰的?雷曼的倒闭,雷曼债券的违约,与美国政府的信用毫不相干。所谓弃卒保帅,雷曼可能连卒都算不上,他连美国的央企都不是。 政府信用那么重要吗?是的,独立战争后,美国欠下了2500万美元的债务,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拿刘军洛的话说,当年印第安人被迫将曼哈顿以24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白人。但是如果拿24美元,以6%的历史平均复利利率来算,到今天价值远超曼哈顿的地面建筑5000亿美元。(而买30盎司黄金的话,今天都不到5万美元,只能在曼哈顿买一个亭子间),那当时2500万美元是什么概念? 美国的独立英雄都是农民出生,不就是美元嘛?要多少印多少。只有一个人坚持反对,那就是亚历山大汉米尔顿,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美债的发明人,美国的经济学之父。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信用崩溃,那么这个国家将永远沦为贫穷的国家。他坚持发行美债,以美债为抵押来发行货币(维持货币的币值),原价购回战争时候的欠条,有多少买多少。从那一刻至今,美债成为了优质资产。他是美国今天经济的基石,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战场上的华盛顿(善于打仗的人,历史上从来都不少,经济大师则少的可怜)。不了解历史的人,自然不能了解美国的底线。 当然,历史只是一个方面,哪怕过去重演一万次,并不代表这次一定会重演。所以除了摆事实,我们还要讲道理。 这里需要补一下课,了解一下美元的发行机制。 其实黄金死多头应该是非常了解的,宋红斌的第一本书堪称精华。里面讲的清清楚楚,美元的发行,是美国政府发行美债,抵押给美联储,美联储印刷美元购买这些债券。简单讲,美联储印钱借给美政府,美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偿还美联储,美联储销毁印刷的“本金”,只赚取利息,一个循环结束。(这句话,宋红斌没讲) 所以,美元的抵押物是美债,也就是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我们知道人民币的抵押物是外汇储备,人民币的信用,并非由外币的价值来决定的,而是人民币的外汇支付能力来决定的。同样美元的信用,也不是由美债的价值来决定的,而是由美债的偿还能力来决定的。 债券的定义,是一份借款合同,这和股票不同。股票的关键是创造分红,债券的关键,是按时还款。美债暴跌,哪怕100美元面值,跌倒1块钱,只要持有到合同规定的时间,美国政府仍然必须按合同规定来偿还本息。 所以美债可以暴跌,但是绝对不能违约。前者是市场行为,与政府无关。而后者是政府行为。信用崩溃,以后还有谁来买美债?下一个10年的特里芬弱美元周期怎么办?虽然美债违约,美国能获得相当的利益,但是长远来看,无异于杀鸡取卵。 顺便再补补课,美债提高上限,就是说美元可以继续印刷了?不好意思,你被那些专家洗脑了。美国政府发行债券,要美联储购买,才算是印刷货币,字面上算是宽松吧(其实还要看如何用),看看上面的美元发行机制。 如果是市场购买,那叫紧缩。(当然债券数量没变,美元数量也没变。但是美元从市场集中到了美政府手里。美政府显然不会在瞬间投放市场,投放必然有个过程。而且美政府显然会通过自己的意愿,将货币投入关键的行业,而非在市场上乱串,那是不是紧缩?作用跟我们的央票差不多)。 ———————————————————————————————————————————— 核心观点: 1、美元的抵押物是美债,绑定美国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美元的信用,不是由美债的价值(或价格)来决定的,而是由美债的偿还能力来决定的。 2、美债可以暴跌,但不能违约。前者是市场行为,与政府无关;而后者是政府行为,事关政府信用。 3、美债若由市场购买,那是紧缩(可流通美元阶段性减少);若由美联储购买,才算是印刷货币。 结果马上就要揭晓了。 即使未能如俞文所料,也不能否定该文的价值。 世事难免有意外,作为预测,只能选择最合逻辑的结果。 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不是8.2是否达成债务上限协议,而是美债是否违约。 美债达不成提高债务上限协议,也不一定就会违约,理由是: 1、由于近期美财政收入增加而支出减少,至少可维持到8.10; 2、美总统可以不通过两院授权而直接发债,这个不违背美法律; 3、美联储可以抛长债购短债,延缓美财政支付本金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