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疗效早已证明中医是科学

 九彩飞翔 2011-08-28

 疗效早已证明中医是科学

毛嘉陵  撰稿    

    2011819日我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给该院的研究生做了一次讲座,主要谈了与中医科学文化有关的个人看法,通过现代科技对大自然探索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思想认识,分析了以西方科技文化方式为主导的认知思维方式的局限和不足,以此认为现代科技并非世界上惟一的认知方式,也并非惟一正确的认知方式。同时,提出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东方科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成就。

    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非中医专业学生,一无共同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历,二不知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三是这些同学能够进入如此高层次的研究机构学习生命科学,更证明了他们的认知思维必然与中医专业学生存在巨大差距,这为沟通加大了难度。加之最近我非常繁忙且极度劳累,没有腾出大脑来研究如何更好地与非中医专业学生沟通。

    在最后的互动阶段,有位同学提了一个非常好也非常尖锐的问题,即“中医没有解剖如何证明是科学”。当场,我从实践性和科学标准缺失两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从他的表情看,可能还是很不满意。因此,下面再系统地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一、人类有两大认知体系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认知思维和行为方式,由此获得的知识在形式、表达和深度等方面也必然不一样。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丰富多彩,但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路径:

一是从空间和物质实体角度为主认知世界,由于空间和物质实体都是可分割的,其研究兴趣必然会集中在无休止地对物质实体进行“解剖”,也就是从局部入手进行研究,特别关注物质实体的本质、结构以其所具有的功能,形成了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体系;

二是从时间和关系属性角度为主认知世界,由于时间不可分割,只能从整体、关系和属性上对客体进行观察和把握,从而形成了以整体论为基础的东方科学知识体系。

 

二、中医有解剖但却并不在意解剖实体

以有没有解剖来判断和证明某一种医学是否是科学,很显然,这是站在西方现代科学文化角度来提出的问题,而且这也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早在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在极力呼唤民主与科学、声讨专制与蒙昧的同时,也是从人体解剖构造下手对中医药学进行猛烈批判:医不知科学,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其想像之最神奇者,莫如之一说。……试遍索宇宙间,诚不知此之为何物也!”

    其实,中医是有解剖的,只是现代很多人不知道,而且中医专业人士为了与西医拉开距离也不愿提中医解剖的事情。在《内经》中就有不少解剖方面的记载: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肠胃》记载:胃长二尺六寸,……径五寸;……小肠长三丈二尺。

    中国古代经过多次战乱,古人不可能没有对人体内脏、肌肉、骨骼等进行观察的机会。那么,为何中医药放弃了直接以解剖入手的认知方式呢?这是因为中医药所接受的是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的影响,追求的是从宏观角度认知世界,因此必然会放弃直接从解剖实体认知人体,而是从整体上、从人体外在表现上去反推人体内部物质实体的变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邓铁涛从医学临床角度对中西医作了分析:西医是微观医学,从细胞到分子、基因……越来越细。中医学的理论与之相反,是宏观医学,把人(病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观察和研究。西医能治好病,中医也能治好病,按照上述真理的标准来看,中西医不是互相排斥,正好是互相补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一对。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会创造出更高更好的理论与效果来。这是后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

 

三、象思维才是中医的趣味中心

中医的知识体系并非直接依据解剖建立起来的,而是在解剖基础上,更结合了只有生命活体才具有的生理病理现象,即象信息,从而创造性地以象信息为主要认知思维依据形成的。通过从宏观整体上通过对的认识和把握,认识正常人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生理功能状态,即藏象;通过从宏观整体上对初级的病象,按属性或状态进行分类,然后归纳为更高层次的病象,即断定为反映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病理变化的某种证型。也就是辨证施治的思维结果,即辨出来的

中医象思维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医所认识的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藏象证型,都不直接与人体内的某一具体器官组织实体相对应,而表现出来的是实体与之间的一种间接的对应关系。这种认知思维形式,看似没有解剖,其实不仅有解剖,而且还高于单纯解剖这种还原论认知方式,这也是中医最具创意的学术核心。

 

四、中医临床价值逐渐被世界认可

    上千年以来,中医药无数临床案例和确切的临床疗效,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学术理论具有巨大的临床实践价值,也证明了中医药所运用的认知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实践性和科学性。正因为中医药独特的学术体系所表现出来的临床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几十年来对中医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从世界卫生组织(WHO)近30年来对中医药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1975年成立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76年将传统医学事业列为世界卫生组织主要工作之一;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第30届大会通过“促进和发展各国传统医学的训练和研究工作”的决议并设置传统医学专家委员会;197711月在日内瓦召开“促进和发展传统医学”会议上肯定了“传统医学”;1978年成立传统医学规划署;1981年成立国际传统医学合作中心。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刊物《世界卫生》发表针灸专刊,宣传介绍针灸,并建议针灸可用来治疗43种疾病;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纪事》发表“针灸在现代保健中的应用”的社论,建议各国积极发展针灸工作。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特别制定国际所接受的标准针灸穴名方案;1996年又在意大利米兰提出63种针灸治疗适应病症;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制订了一个地区性的传统医药发展战略;2003年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召开的年会上,制订了传统医学战略。200811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就传统医学主办全球性大会。

 

疗效早已证明中医是科学
2011年8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求索论坛》讲座

 

五、有疗效就是硬道理

以上介绍足以证明中医的科学价值获得了世界医药主流组织的认可。但是,由于现代中国人在接受了二十世纪3050年代西方以物质为中心作为认知世界惟一正确的认知方式后,也就不再满足中医与解剖脱节的说理方式,即使临床有效,也认为中医不是科学。而一定要认为只有从实验室出来的知识才是科学。诚然,实验室的认知方式,帮助我们认清了很多未知世界,这也是现代科技文明得以带来世界巨变的原因。但是,人类却并不生存在封闭的实验室的真空环境之中,而是生活在具有多重复杂因素可以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正因为如此,虽然西医借助现代科技以物质和实验室为中心创造出的很多成果,看似科学、先进,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因为西医在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感知和领悟上几乎是一个空白。而中医以天人合一整体观指导下的认知方式,却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回归自然必将成为现代人新的认知趣味点。

    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位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名人认为:西医能说清楚道理,治不好病也是科学;中医不能说清楚道理,治好了病也不是科学。这个说法不仅是片面地以西医的标准或学术表达方式来看问题,而且在逻辑上也是根本讲不通的。下面我们对此作以简要剖析:

    第一句话:“西医能说清楚道理,治不好病也是科学。”如果西医治不好病,这怎么能称得上是科学呢?这说明它没有真正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也没能采取正确适当的治疗措施,所以治不好病。这种所谓的“能说清楚道理”,实际上是并没有说清楚道理,而且还可能是一种错误的道理。

    第二句话:“中医不能说清楚道理,治好了病也不是科学。”中医与西医本不是一种知识体系,因此,不能用西医的理论表述方式来评判中医。这里所认为的中医“不能说清楚道理”,实际上是指不能按西医的表述方式来说清楚所谓的道理。如果中医治好了病,这正说明它认识到了疾病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也提供了正确适当的治疗措施,所以才能收到疗效,也就是治好了病。在有疗效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因为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就否定其科学性,甚至还要认为中医不是科学,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背“求真务实”科学精神、不讲道理的错误态度。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来自于实践,理论既要指导实践,更要为实践服务。如果理论与客观实际发生冲突,首先需要调整和改进的是理论,而不是固执地用僵化的理论去否定鲜活的客观事实。

   有疗效就是硬道理。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很多常见病、多发病、急性病、慢性疑难病都有明显和确切的疗效。因此,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各种学说即使现在还不能完全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来解读,但也是可信、可学和可用的。 

    可以这样说:中医不是靠是否能够用西式现代科学知识讲得清楚所谓的道理而存在,而是确切的甚至是神奇的疗效。如果能够用西式现代科学知识讲清楚所谓的道理,那一定就是西医,而不是中医。还要强调的是,如果回到中国传统科学知识体系中来解读中医,那也是完全能够“讲得清道理的”,因为寒热虚实等等中医的道理,同样能够解读全世界所有患者的健康和疾病。

 

六、中医是东方科学

科学的最早定义其实并不复杂。的英文“science”源于拉丁文“scientia”,最早的意思就是指知识学问17世纪传入中国后,中国学者根据《礼记·大学》中格物而后致知(意即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知识),将science译为格致格知。明治维新时,日本学术界认为science是指分科的学问,故译为科学1893年康有为和梁启超将其引入中国,而后才逐渐流行起来。

如果科学仍然仅指西方最早所划分的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知识,而没有被异化成知识的评价标准,更没有被变异为真理的代名词,那么,中医药有何必要去争当“科学”?既然,现实社会已将正确的知识统称为科学,那么,中医药就应当而且也有足够的理由,理直气壮地去争取科学的学术名份。

如果按照西方白种人黄头发、蓝眼睛作为标准来定义人,那么,黑种人、黄种人就都不是人了,你能同意吗?……同样,将西方认知方式作为科学的认知标准,而将东方科学知识体系排斥在科学之外,无疑是片面的、武断的和霸权的学术恶风。

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具有极高学术地位的“卢卡逊数学教授”,由于他与彭罗斯一起提出了“黑洞”理论,1988年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奖,并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传人”,而真正使他风靡世界的是他写的那本小册子《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卖出了2500万册。霍金虽然获得了很多很高的殊荣,但很遗憾的是,他的那些异常“神圣”而深奥的理论,却几乎就是一个难以获得验证的“预言”、“假说”,难怪有人戏称其为“一颗空对空导弹”。据说,霍金理论如能得到验证,霍金可能早已获得诺贝尔奖。

由此,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没有得到验证的霍金理论,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巨大的“肯定”和“荣誉”?而经过了几千年无数人体验证的中医药学,又为何难以获得“共鸣”和“认可”?西方科学提倡的“客观真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又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无意也没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去责难霍金及霍金理论,同时,我们也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幻想"、“预言”和“假说”,但问题是无论多美好的“幻想”、多好听的“预言”、“假说”,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都不可能具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那么,霍金理论又为何能被如此“吹捧”呢?这实际上是东西方两种文明所处不同地位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人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局限。

由于复杂的历史变迁,西方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强势地位,在研究领域也同样存在学术“霸权”思想,这就难免会使那些看似科学的评判标准出现偏颇和不公平,只要是在西方文明基础上产生的东西,即使存在不完善甚至不符合最基本的“可验证性”原则,也能大行其道。如不具“可验证性”的霍金理论也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科学”来传播,而中医药学这种经过验证且具有相当可重复性的医学成就,只是因为没能用现代科学概念来转换它、没能用现代通用的科学术语来描述它,仍然被质疑,甚至还有人以此作为提出取消中医的理由。这就是霍金理论与中医药学学术地位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药学,就不能回避对“科学”的反思和再认识。

多年来,在没有统一的科学概念的认识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统一的大家认可的体育竞赛规则的情况下,就开始体育比赛,只会一团糟。可见,现在继续争论谁科学、谁不科学,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吵到最后,只能是公说个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任何形式的科学定义都是人为扣上的帽子,不同人的不同文化习俗和认知方式,就可能在面对同一客体时,给其戴上不同的帽子

我一直坚持认为,科学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正确的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或系统知识。或是赋予了一定条件限制的知识或系统知识。仅此而已,没有那么复杂。但我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权威的专家,所以我说了也不算数。那么,我们来看看我国权威的工具书是怎么说的:

《辞海》和《新华词典》认为科学是:发现和认识自然、社会、思维发生发展的知识体系。按此定义,中医当然属于科学。这个定义也许还是我国还有大大小小各级社会科学院的理论支撑。

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从实验室研究角度认为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如果按这种标准来评价,西医也有很多内容并非能够符合这个定义的条件。而在人文社会学方面的很多研究更是很难全部满足这种要求,那么,是否我国的各级社会科学院也应该更名或撤消了?此外,还有一种认识是只有能够量化的知识才是科学,以此评价西医也不是科学。 在国外,很多都是将医学与自然科学并列,而并未包括在自然科学范畴之下。  

从以上介绍也可以看出,科学概念并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统一的标准或认识。东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并存的多元化现实,充分说明了科学并非一元化,而是具有多元化。按照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工具书的定义来评价,科学就是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或知识体系,由此可见,中医理所当然属于科学。而我要强调的是,从整体角度认知世界的科学就叫东方科学,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属于东方科学。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医所依据的内经时代解剖知识虽然非常粗放,但仍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知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在上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中,充分证明了这种认知方式形成的知识体系,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疗效。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认为它属于中国人早期的医药科学智慧。

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应当以象思维为中心,吸取现代科学在对物质实体方面的研究成果,深入解析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可望创造出比古代的早期象思维更高一级的现代象思维成果,即真正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新中医。要实现这种理想,也非常欢迎研究现代生命科学的专家朋友来共同探索。

  

七、定义科学不能闭门造车

被现代西式固化了思维、且局限于实验室的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者,最应当多从医疗临床的客观现实出发,多从患者的实际利益出发,来更加全面和务实地定义科学。因为科学的定义本身就是人为的概念,并非自然的存在。再者,患者并不在意谁科学、谁不科学的争论,他们关注的是谁能减轻自己的病痛和挽救自己的生命,谁就是科学、谁就好。人为地分辨科学与不科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此,与其这样争吵我们还不如更多地关注有价值的知识,排除无价值的知识,这才是真正地在做有益的学问。 

患者的健康利益高于一切。建议对中医药有异议的人,多了解一下现代科学哲学最新思想,并多从实际出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不是手持过时的所谓科学标准,到处打棍子、扣帽子,成天争吵这不科学、那不科学。

通过以上分析,中医从它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的认知、无数临床实践和目前在世界上的发展情况,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只是在认知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表达方式上与西医不同而已。因此,我们不能脱离现实而闭门造车,忽视中医药的卓越理论和伟大实践,用人为的甚至是个别人的看法作为所谓的科学标准,草率地将中医药排斥在科学大们之外,或以西医知识作为检验中医科不科学的标准。 

 

八、中医不须解剖证明也是科学

由于中医药学的认知思维基础虽然对解剖实体有所依,但并非主要依赖解剖实体,而更关注的是只有生命活体才具有的生理病理现象,即象信息。通过对人体表面所反映出的信息,去分析推导出机体内部的变化。中医药知识体系能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反映人体生理病理规律,而且也能有效地对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调理和干预。如果中医药没有认识到人体的生理病理本质和变化规律,也没有合理的治疗手段,就不可能有疗效。

因此,我们认为中医作为一门具有悠久临床实践的医药健康科学知识体系,早已用疗效证明了它的科学性、科学价值,完全符合我国主流工具书对科学概念所做出的权威定义。因此,中医不须解剖证明也是科学,或是一种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结束语

只有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多元化和共同繁荣,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我坚信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东方科学一定会再次辉煌……

我们期待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己的实际健康情况,理性地选择就医方式。

我们无意也不可能强求你选择中医药治病,在此只能请您欣赏电影《孔子》的主题曲: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