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久的历史考究发现,人类如果想长寿的话,主要是通过日常养生来实现的。人类养生的目的其实就是对人体的生命机能进行调养,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有效地预防疾病发生,从而保持身体机能的旺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这里我们介绍一位百岁高龄的韩百灵老先生。他身体十分硬朗,除听力、视力略有减退外,其思维仍较清晰,生活完全能够自理。韩老先生能够长寿的同时还保持各方面身体机能正常状况,这与其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保健是分不开的。 据韩百灵老人说,凡欲延年长寿者,必须外避寒暑、内扬正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劳作,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反之,若违背养生之道,则易使百病加身。
想达到延年益寿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忌空谈理论认识而不去施行。韩老在一个多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还将自己在养生方面的实践和体会总结成了以下九条经验: 1.饮食有节:饮食是滋养脏腑的源泉,但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偏食等现象,要寒温适宜和饥饱适宜。五谷养五脏,如饮食失节,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气血虚弱,五脏失养,甚则损伤,疾病由此而生。在饮食上主张一饭一菜,食物专一,不可贪杂,随时调剂,并且不求过饱,以免雍滞肠胃;提倡清淡饮食,多吃鱼类,少饮酒水。 2.劳逸结合:劳动和休息是调节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过劳则伤气损血,过逸则滞气涩血。因此,平素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气血充沛、运行无阻而体健身强。 3.注意情绪的调节:情绪是调节人的精神面貌、思维活动的主要因素。如情绪调和、精神振奋,则不致发生情志病变;若积私愤怒、情志失调,则会伤及五脏而为病患。情绪失调与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本人修养密切相关,因而,要有坚定的信念、广阔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操,要提高文化修养。 4.注重环境的变换:生存环境对人的心情亦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养一些花草、鱼类等,也可以通过调整房间陈设摆放的位置来调节心情,时时产生新鲜感。 5.保持思维灵活:人的大脑如同机械,用之才能灵活,不用则易生锈。人亦如此,久而不用则思维迟钝。 6.注重眼部的保养:利用春秋之季,每日早晚到室外望远、看近,并在休息时闭目使眼球上下左右转动,大约10分钟即可。这有利于气血充畅而使眼不花,如已花者亦可减轻。 7.调整呼吸:每天早晨起床后到室外,要深深吸入外界的清气,缓缓呼出体内的浊气,约10分钟为止。这对增强肺的功能活动、防止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发生都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8.注意气候的变化:冷热是调节人体各器官阴阳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寒热失调、阴阳不和,则产生偏寒偏热之病,因此要时刻注意寒暑之变,以防外邪侵袭。 9.适当运动:工作之余适当进行肢体活动,有利于气血运行,使关节滑利而动作不衰。 后记:延年益寿是绝大多数人的愿望,而许多人也明白想长寿可能通过日常养生保健来实现,可是真正能在日常中注重养生的人却不少之又少。面对各种美食的诱惑,无规律的作息等违背养生原则的诸多事宜,我们根本谈不上养生,又何来长寿呢?所以正如韩老所说,不是只研究理念就行,关键是要实施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