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水浒传里两大淫妇均姓潘?

 昵称3957934 2011-09-01

为何水浒传里两大淫妇均姓潘?  

 为何水浒传里两大淫妇均姓潘?

为何水浒传里两大淫妇均姓潘? - 星期八旅馆 - 星期八旅馆,我的香格里拉

 (甘婷婷版潘金莲)

  相信很多看过水浒的朋友们心头都会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水浒传》里的两大淫妇都是姓潘呢?一个也就罢了,文学嘛,不必较真;可出现两个,那就很有探究的必要了。当然,我们无法起施老先生于九泉之下,目前典籍记载更是在这方面毫无记录,因此,真正的原因只能是我们后人的妄加揣测而已。本文仅仅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敬请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那么,水浒两大淫妇是谁呢?公认无疑的是这两人:潘金莲和潘巧云。宋江的老婆阎婆惜也是个淫妇,迷恋上“风流俊俏,更兼品竹调诗”的张三后意图告发宋江被杀,没搞出多大的风浪;卢俊义的老婆贾氏与管家李固苟合,借机陷害卢俊义,后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劫法场,救出卢俊义,这对奸夫淫妇被“拼命三郎”石秀所杀,也没搞出多大的声响。而“两潘”就不同了,造成的轰动影响与灾难性后果远远超过前两者,特别是潘金莲。若是你不知道她与西门庆的那点事,肯定要被说是外星人了,可以说,潘金莲已经成为中国的“淫妇”图腾。

 

    先来看看“两潘”的昭昭劣迹:

    潘金莲,22岁,长得是花容月貌,堪称“阳谷县花魁”。作者的评语是:“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淫棍西门庆:那人立住了脚,正待要发作;回过脸来看时,是个生的妖娆的妇人,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直钻过爪哇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

    这样一个美女,因与西门庆通奸,毒死武大郎,后被曾经心仪的叔叔武松“劈开胸脯,拽出心肝”。前后三回(24—26回),一个难耐寂寞、淫荡不忠、恋奸情热的荡妇形象跃然纸上,赢得千古骂名。

    潘巧云,25岁,是蓟州府的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梁山泊第三十二条好汉、天牢星“病关索”杨雄的老婆。她本是屠户的女儿,因生于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那天而得名。可惜命途多舛,先嫁给一个姓王的小官吏,婚后没多久丈夫就死了;守寡一年多后,再嫁监狱长杨雄,惜乎因不知自爱仍不得善终。

    潘巧云姿色出众,书中有一处写到。在杨雄家中,目击者石秀:布帘起处,摇摇摆摆,走出那个妇人来。生得如何?石秀看时,但见: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黑裀裀,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这番描述如果是在写一个青楼女子或者狐狸精是非常恰当的,但在“水浒传”中却是用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身上,给人就一个印象:骚货!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与海闍黎裴如海勾搭成奸,潘巧云被石秀设计,与杨雄一起骗上翠屏山,为杨雄杀害。书云“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杨雄又将这妇人七件事分开了,却将钗钏首饰都拴在包里里了”。看来这杨雄刽子手当久了,恐怕是有些心理变态,看得人毛骨悚然!也是整整三回,第44回—第46回。

 

    那么,回到前面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水浒传》里的这两大淫妇都是姓潘呢?真是众说纷纭,网友的创造力无穷啊!在网上我看到了很多朋友精彩的跟帖,整理后与大家分享:

 

    搞笑版:

    1、本书中人名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伟大的作者逃跑的妻子姓潘

    3、隔壁貌美的小娘子姓潘

    4、作者和姓潘的女的有仇,估计被抛弃过,一定是被姓潘的女子深深滴伤害过了

    5、因为施耐庵崇拜杨家将,所以恨屋及乌

    6、因为施耐庵喜欢“潘玮柏”

    7、这得去问施耐庵老先生了

    ……

 

    比较有道理的说法:

    1、谐音:很简单的道理啊,“潘”和“攀”同音,攀富贵,攀大款,攀靓仔……可惜没有“攀”这个姓氏,于是用“潘”,其所暗示的内容,一目了然。

    2、泄愤:为什么里面杀人如麻?李逵吃人肉的情节都写出来啦,一般的书会这样写吗?

那个潘什么可能真的是伤害过作者的某女子。

    3、出气:其实是因为奸臣潘仁美,因为小说在杨家将之后产生,潘姓给人不好印象,所以顺水推舟了,以不得罪人。

    4、讽喻:施耐庵曾经在张士诚手下干过,张士诚的手下大将潘元绍、潘元明在关键时刻背叛张士诚。施耐庵创造了两个潘姓的不贞女子来讽喻他们为臣不忠。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认同第四种说法。淫妇与叛臣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点:不忠。淫妇的不忠必然导致家破人亡,叛臣的不忠必然导致忠臣死节,社稷易主。而从目前仅存的记录施耐庵生平的典籍材料中,我们纵览他的生平,不得不说前面的第四种提法很有可能。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耐庵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由上可见,作为一个满怀报国热忱、渴望在乱世中实现安邦定国抱负的人,对于自己的那一段争天下功败垂成的经历肯定是痛定思痛,也正因为如此,潘家两兄弟结党营私、祸国殃民、背主求荣的行径施耐庵才分外不能容忍。

 

    施耐庵正是因为站在张士诚的立场上,所以很鄙视潘元绍、潘元明哥儿俩。潘家兄弟原是张士诚反元起事时的伙伴,趁元末乱世攻城掠地。张士诚称吴王时,二潘大见宠信,潘元绍被招为吴王爱婿,潘元明则手握重兵,出镇杭州。但二人在张士诚危难时,竟先后投降了朱元璋,从而加速了张士诚的失败。

 

    根据《明史》等书记载:张士诚为人,“外迟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其实是个见好就收的厚道人。“(张士诚)既据有吴中,吴(地)承平久,户口殷盛,渐骄纵,怠于政事。”其弟张士信和其女婿潘元绍特别喜欢聚敛,“金玉珍宝及古法书名画,无不充溢。日夜歌舞自娱。”身为驸马的潘元绍的所作所为使得张士诚失去民心。

 

    1366年湖州之役时,潘元绍驻兵乌镇之东,连番失利。而在湖州之役结束之前,朱吴另一军由李文忠率领攻取浙西桐庐、富阳、余杭等地,进兵杭州。结果,杭州守将潘元明未经战斗将城献出,至此,张士诚浙西诸州、县全失。

 

    1367年9月份,苏州城已被围10个月,粮草早尽,罗掘俱穷。张士诚拒不投降,最后城被攻破,朱吴军由葑门、阊门入,守城兵溃,太守周仁及徐义、潘元绍皆降。

 

    因而,我们可以这样推测:施耐庵写《水浒》时,有意将书中两个背夫偷偷打野食的不忠之妇,都取姓为“潘”,使得后人凡谈及淫妇,必说此二潘,以此来发泄心中对潘氏兄弟的不满与讽刺。真是“文人杀人不用刀”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