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获得知识——回忆?

 梦中家园 2011-09-06

三、获得知识——回忆?

  知识是怎样获得的?柏拉图主张灵魂不灭说,并坚信灵魂通过回忆是得到真理的惟一途径。在《美诺篇》中,他特别强调,“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是从学习得来的,学习毋宁说只是我们对灵魂已知的、已具有的知识的一种回忆,而且这种回忆只是当我们的意识处于困惑状态时才被刺激出来

  在《美诺篇》中,柏拉图描写了这样一个事例:苏格拉底在辩论时说,“并没有什么数学,所有的只是回忆罢了。”他声称能证明自己的观点,便要美诺叫进来一个小奴隶,问他一个关于几何学中正方形与两边比例关系的问题。柏拉图故意卖弄文字,表现得好像这个孩子“是思索过后,从某处得来回忆一样”,于是,苏格拉底便说他的灵魂是知道几何学的。柏拉图据此主张灵魂不灭说,并坚信灵魂通过回忆是得到真理的惟一途径。?

  在柏拉图的思想里,意志、灵魂都是活的、有生命的东西,心灵是灵魂在理念上的主导,是人神交割的源泉,包含着最本质的东西。当人们张大眼睛,想要通过世界察知神秘事物的时候,必须把心灵从内心提升到意识前面来。所以,柏拉图认为,教育人获得知识,并不能依靠一般的学习和传授,因为理念的本质存在于心灵,是植根于灵魂之内的。由此,一个人所能认识的,是从他内心发散出的,是要通过灵魂对前世的回忆完成的。?

  对于回忆,苏格拉底派的哲学家们应该是注意到的突出的一点就是,居勒尼的阿里斯提波所提出的“道德是否可以教授”的问题,在同时代的怀疑派智者们那里,则关心“感觉是否存在,其成分是否可信”。与今天的人提出科学判断不同,古希腊人研究这一问题是用普通意义阐说,完全把它看作了神秘的精神现象。柏拉图认为:理想的东西是惟一的客观真实,是惟一的存在;理想的东西是具有普遍性(共性)的,真理具有理想性,因此它是理想的,在任何形式上都不可变,它与感性世界相对立,灵魂只存在于理念世界及心灵之中。?

  “学习”其实只是“回忆”,这是柏拉图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反复的一种说法,在《美诺篇》中,他特别强调,“根本没有任何东西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学习毋宁说只是我们对灵魂已知的、已具有的知识的一种回忆,而且这种回忆只是当我们的意识处于困惑状态时才被刺激出来。”按照柏拉图的意思,当我们对外物感到困惑时,便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本质意义并不是掌握一种新知识的途径,而是回忆借助的重要手段。?

  以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采用通感探讨如何认识世界,而柏拉图的认知论充满了思辨意义,直接深入到探讨认识的本质。我们现在都知道,所谓学习,一般是指一种外来的异己思维进入意识的过程,这就像用事物去填充篮筐一样简单,同时,学习的内容对于本体意识来讲必然是非常态的、新鲜的。另外一对喻体是,灵魂(或者说意识)仿佛一张白纸,而心灵乃是主观上的画笔,学习这只手的作用就是挥舞画笔书写内容。感性的意识,包括感性的表象、意见、直接而来的知觉部属于“意见”的范畴,而抽象的反思(回忆)即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抽象的反思、推论的反思,都囊括在其中。?

  柏拉图完全没有停留在上述两种比喻完全是一般的内涵之上,他提出了他眼中灵魂意志的本质,他认为心灵即是以其自身为对象的东西,或者说自在自为的存在,至于理念则是自我生成的真实本体。用言语来描述就是这样,心灵的发展生成是由于善的潜在性使然,它永远都在运动,自己是自己运动的起点。换句话说,它的运动决不会脱离自身的轨道,只是对于自身的不断反复和循环。?

  很明显,柏拉图所认同的是一种自我清洗和净化的运动,根本没有非常的东西,所得到的只是对以往获得的东西的重复,这来源于一种实现本质或得到本质的自觉,任何人都有这种自觉的意识——对于有的人不曾学习,那也属于他的意识,只是没有实现本质罢了。?

  除此之外,学习的过程在柏拉图看来是一种假象,正是这种由不满到满足的假象激励了我们去求知。然而更大问题却存在于这个假象的对立面,如果我们把这种本质引起的想象当做柏拉图所谓的动力的话,很可能就出现了二元事物,即自身和意识的并存并立,把很多行动想象成对自身的否定。?

  这个问题柏拉图并没有忽视,但他的解释却很牵强。他认为,心灵有一种内在的信息,它的作用是肯定实在,当心灵发挥这种作用,对所得事物进行扬弃的时候,就能把握住客观的事物,也就是说,当它在对象中意识到它自身的影像,就可以把握事物的实质。但是只有那些经历“与神交流的热爱智慧的人们”,才可能具有这种心灵的高级技能。?

  表象无法影响事物的本质,它具有外在性、流变性,而本质具有固定性,它根植于事物心灵,是最权威的属性。?

  人们总认为回忆是一个把以前某一时段获得的内容重新在头脑中取出,或者有些人把它用作发掘自己潜层意义的内容,这无疑是抽象意义上的,大略是说深入自己的脑海找到潜在的东西——其意义正来源于柏拉图的学习论——对理念的认识不是其他的什么,只是一种固定的回忆过程,深入自我,找到隐藏在表象下的东西。?

  潜伏在我们意识之内的是什么呢?周而复始循环的到底又是什么呢?柏拉图说,潜伏在意识里的材料驳杂无章,“爱智慧的人会形成一种普通的概念对它们加以区别”,就是说,因为熟悉哲学,所以人们会对自己的意识里的内容进行细化,从而能很快地在记忆中提取内容,善于学习和先验论的内容在这里无意的被透露出来。?

  既然意识本质便是知识,而获得知识实际上就是回忆的过程,是从意识中扬弃所有的内容并发现意识中本质的影像,那么任何人所知的内容是否一样,任何人的意识是否都可以称为知识呢?按照柏拉图的概念,答案都是肯定的。意识中从前就存在着知识,就像冰放在容器里,慢慢化成了水,那么,普遍的意识和知识就没什么区别了。?

  柏拉图认为,心灵包括了灵魂,但灵魂不是心灵的全部,他把心灵中潜在的内容排列于时间之前,根据俄耳甫斯教的定义,他描述了这一事件: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它的停止运动即为人们所谓的死亡,但它可以再次出现,却不能被消亡,所以灵魂不仅不死,而且能够经常出现;这里又延伸出“轮回”的意味——“如果它看到过阳世及阴间的一切,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学习,只是回忆灵魂已经知道的东西和它从前曾经看到的东西,灵魂是自由运动的,我们不可能主动支配它,同时,灵魂也是能思维的,这和我们肉体的思维完全是两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