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养生经——食补篇(3)

 阳光妥妥 2011-09-07

中华养生经——食补篇(3)  

2011-09-03 08:40:12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

       语意:食五谷,即粳米、小豆、大豆、麦、黄黍,以养五脏的正气;食五果,即桃、李、杏、枣、栗,以助五谷养正气;食五蓄,即牛、羊、鸡、犬、猪,能补益五脏;食五菜,即葵、韭、葱、薤、霍,能充实脏腑。

       语见《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认为:“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也就是说,谷肉果菜,皆有五气之味,宜适当配合而食之,以补益精气,无使偏食,否则偏胜偏衰,易引发病变。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说:“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也就是说,辛、酸、甘、苦、咸五味,各有其一定的作用 ,如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等。在调理饮食的时候,应或随四时之宜异而宜散宜收,或因五脏之别而所苦所欲,总之要各随其所利而是当应用。

       素食为主、荤素结合是古人的遗训,这个智慧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人养生经验的总结,当然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有关。素食并不专指主食,它也包括副食在内,诸如蔬菜、水果及由此加工制成的豆类制品。元代大医学家朱丹溪专门写有一篇《茹淡论》,指出:“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可见,他是把谷菽菜果都包括进素食的范围中了。不过,人们发现,纯素食的生活方式对养生也是不利的,所以,提倡以素食为主,并无贬抑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的意思。各式各样的谷物、水果、肉类、蔬菜,气味各不相同,混合食用,对人体的精气才有更好的补益作用,因此都应适量摄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