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新华人寿内乱:谁掌控制权 3

 愚人之乐园 2011-09-07

 在经历了领导者更替、企业性质转换以及机构设置调整之后,新华人寿内部曾经的一系列问题是否一扫而空?

养老“无底洞”?

新华人寿一直以来都不缺乏话题。

2010年爆出的“高管天价养老保单”事件,曾将新华人寿推到了风口浪尖,有关“侵吞国有资产”、“高管损公肥私”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

不过,对这份“天价保单”以及整个新华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的定性,似乎并非是“高管套利”这么简单,可能另有隐情。

根据多份新华人寿的公司文件显示,在2002年,新华人寿设立了一项养老保障计划,规定A类以上干部(部门经理以上)退休后,每月提供金额为退休时月薪的25%(2006年调整为32.25%)乘以司龄系数和职务系数的退休补助。此外,公司还建立了一项覆盖全体员工的补充养老计划,内容是每月发放一笔额外的养老金到社保个人账户。入职第一年的每月发放数额是月薪的5%,此后逐年累加1%,最高累加至15%。对于A类以上的员工,起初两项补助项目可以同时享受。不过,新华人寿的养老保障计划制定之初,并未考虑周全。

随着新华人寿新入职高管数量的增加以及薪酬的提升,上述养老方案给企业带来的财务负担不断增加,并且在未来有可能严重挤占新华人寿的经营现金。在关国亮“执政末期”,即酝酿对上述养老方案进行调整,试图将这一方案未来的费用支出限定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随后,关国亮倒台,这一事项暂时搁置。但孙兵主政立稳后,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下发两份新华人寿养老保障计划和补充养老计划《实施细则》,将能够享受养老保障计划的高管限定为2002年4月前入职的公司元老,以此作为无法实现股权激励的一种安慰补偿,并将每月计算养老金的基数固化为6000元。

同时,新方案规定在养老保障计划和补充养老计划两者中,员工只能任择其一。2006年以后入职的员工则参照国务院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根据这一方案,有资格参加养老保障计划的员工总数为165人,其中大部分为部门经理级别的中层干部。

一位新华的股东方人士表示,“巨额保单事件”是审计署审计中国人寿时倒查发现的,“此前股东并不知晓此事”。

而根据一位新华前高管回忆说,2009年年初于苏黎世召开的股东会上,孙兵将这一计划作为工作汇报的内容之一,公开向股东进行了陈述。他说,股东当时对这一方案并没有特别重视,没有表示异议。同时,在提交股东会审议的由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也披露了新的养老方案。这一审计报告同样被股东通过。

一时间,时任新华人寿总精算师的杨智呈成了公司里最炙手可热的“红人”,因为165名有选择权的中高层干部大多请他帮忙计算,到底哪种方案能拿到更多的养老金。最终选择参加养老保障计划的共有47人。新华人寿前述高管说,这47人为什么愿意选择养老保障计划,是因为他们大多是“老弱病残”老员工,月薪上调空间不大,所以还是养老保障计划更为“划算”。

在人数确定后,新华人寿以购买商业保险的形式,执行了47人的养老保障计划。这就是后来惹出轩然大波的“天价养老保单”。

这份保单最初是在新华人寿北京分公司购买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多次提出建议,这份保单属于关联交易,每年年报均要披露和说明,较为麻烦。”前述新华前高管透露。

管理层最终决定将保单转移至向客户分红比率较高的中国人寿处。由于这笔保费并非一次性支付,到孙兵离任时,该保单接受过一笔保费,金额为2600多万。据新华人寿内部人士表示,在孙兵离任办理补充养老手续时,康典又签字同意向这份保单拨出了一笔上千万元的保费。

另一位新华人寿的人士说,这份保单某种程度上是一份违规的“空头保单”,“现用现支”,在员工退休前,账户上其实是空的,只有退休时公司才向中国人寿交纳相应的保费。

谈及“养老保单”引发的非议,前述孙兵时期的高管表示,“保单符合条件100多人,实际涉及47个人,高管只有七八个,并非像传言的那样是‘为高管买保险’,此外,该保单发生在汇金公司入股新华人寿之前,彼时新华只是一家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也算不得侵吞国有资产。”

他表示,通过商业保险来执行,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即便不买这份商业保险,公司还是要以别的方式执行这个养老保障计划。

知情人士说,按照当时孙兵时期新华人寿人力资源部门的测算,所有选择养老保障计划的47人假如全部活到生命表的上限80岁,则公司为此支付的养老总成本是2亿多元。如果加上分红,则该计划总成本最高为3亿多元。

除了修改养老保障计划,这位人士还说,孙兵还准备在未来任期内调低补充养老计划的每月发放金额,以确保这一计划的开支不会对公司未来价值的战略测算构成不确定因素。

一位新华内部人士表示,“孙兵对补充养老计划进行调整动手术的原因不难理解,随着工资薪酬的不断上涨,补充养老计划越来越像一个深不可测的成本‘无底洞’,甚至可能是一颗威力无穷、临界点难以预测的‘延时炸弹’。”

2009年末,孙兵离职,动刀补充养老计划的方案随之搁置,现有的补充养老计划也一直在新华人寿实施至今。一位知情人士估测,新华人寿目前每年为这一补充养老计划需支付4亿元左右的养老金,数年后这一计划引致的财务负担将更为严重。

内斗

汇金公司接替保险保障基金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在多方角力下选任的新管理层不可避免衍生出了股东们不愿看到的其他问题。

经苏黎世保险推荐汇金公司认可,康典出任新华人寿董事长。2010年2月,新华人寿和新华资产管理公司又分别召开董事会,任命太平人寿董事长何志光接任新华人寿总裁,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全担任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同时,新管理层的变更引发了新华人寿高层辞职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新华人寿中高层人员及一线销售团队的流失始终没有间断过,也给新华的新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

据了解,当初康典曾向股东承诺,一定挽留孙兵担任副董事长,不过对于副董事长的虚职,孙不肯屈就。2009年12月,孙兵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拒绝了由其担任新华人寿董事的提名。

一位新华人寿的股东对记者表示,从公司的稳定着眼,当初部分股东们也曾希望孙兵能留任总裁一职,但孙兵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身体不好”、“要休息”,股东们相信孙兵内心确实不愿再担任总裁职位,所以才考虑了保险保障基金提名的人选何志光。

知情人士透露,当初孙兵在股东大会上谢绝副董事长一职,表示只想担任“公司发展顾问”一职,并且当时股东们也同意了。时任汇金公司总经理的谢平曾在会上表示,“副董事长的位置一直给孙兵同志留着”。

不过,直到公司新班子成立并运行,孙兵也一直未获得新华人寿“发展顾问”一职的聘请通知,也没有进行正式的工作交接,并停掉了孙兵在新华内部的工作邮箱,这令孙兵耿耿于怀。

据另一位新华内部的人士透露,这一结局与康、孙之间的矛盾不无关系。他介绍说,孙兵是保险界元老级人物,而康典并无保险工作经验,在得知康典出任新董事长后,孙曾私下场合多次表示康典不懂保险,并向股东代表发短信,言称“水牛进了瓷器店”,此举令康大为光火。因此,孙兵出任新华人寿发展顾问一事也再无下文。

随着孙兵的出局,其执掌时期成立的七大中心也旋即被撤销。原总精算、产品中心总经理杨智呈,原销售管理中心主任高焕利,原运营中心主任赵子良集体投奔生命人寿,分别出任生命人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职,一些分公司的销售队伍也追随而去。被业界称为新华人寿的“第一波人才转会”。

同时,跟随康典来到新华人寿的一批管理人员也迅速被安排至一些关键性的职位,高管层几乎进行了彻底的换血。耐人寻味的是,由康典任命的新任高管,其核定薪酬要高于孙兵时期留任的高管人员,“不少人一到新华,基本年薪便在300万元左右。”这令新华人寿原来的中高层人员异常失落。

今年5月初,保监会一次性批复了天安人寿从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合规负责人等一干高管的任职资格,大部分为新华旧部。其中,包括原新华人寿资源管理中心主任郭自光、原新华行政管理中心主任方方、原新华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连庆、原新华人寿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毕闯及原新华人寿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朱旭华。

至此,新华人寿“孙兵时代”的七大中心主任,只剩两人,即战略管理中心主任孙玉淳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唐庚荣。

而新华人寿的地方公司更是一直不断被挖角。不久前,安徽分公司的一批骨干投奔了天安人寿。而知情人士说,还有一些分公司正在酝酿出走计划。

市场环境恶化,原有业务骨干的流失,给新华人寿未来的业务增长蒙上一层阴影。

大量的新华骨干陆续转投天安看似蹊跷,实际上,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孙兵“重现江湖”。知情人士说,孙兵离开新华后不久,就出任天安人寿发展顾问一职。

据一位新华人寿的前高管透露,现在天安保险很可能又要挖走新华人寿在两个省的主要业务骨干力量。他扼腕感叹,“新华的薪酬是有吸引力的,为什么大家要走?不团结!光靠钱怎么能行!”

康典系与孙兵系人马不和早已昭然,但新华的派系之争却不止于此。

新华内部人士透露,现任董事长康典和总裁何志光不和,在现任管理层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种分歧,主要在人事和业务安排上”。

康典为掌控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还兼任新华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推荐了原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徐英任资产管理公司副董事长,又推荐了李全出任总裁。这种董事长直接抓业务的人事安排,也是“业内少见”的。前述新华内部人士透露了一个细节,康在一次总裁办公会上反复强调“人事问题是底线”,新华内部人事斗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的新华内部人员俨然分为三派:一类是康典及康引进的管理人员,如品牌、法律、人力资源、财务等;一类是何志光及何引进的IT、销售等运营类人员;第三类则是前七大中心主任、前副总裁及现任总监们及他们的上下级。

“现在公司里分康总的人、何总的人,都是新华的人啊!不团结搞内斗,哪有精力搞业务呢!” 该人士说。

不过,一位新华的股东代表表示,新华因为特殊的原因,董事长和总裁均来自新华以外的机构,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而对于公司内部斗争,“哪个公司没有内斗呢?”

但如果长期如此,无法有效磨合,“也要考虑做出安排,但不能是现在。”他说。

新华人寿今年前五个月保费收入为428.23亿元,在寿险行业内排行第四。但5月新华人寿的保费收入只有61.8亿元,创今年以来的新低。

前述新华内部人士称:“除了银保新规对银保业务的冲击外,内斗之下大量人员的出走,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关国亮的“遗产”

不出意外的话,新华人寿将于年底前在内陆和香港两地挂牌上市,曾经的一代强人关国亮早已收入监中,但他对新华人寿内部产生的影响却并未殆尽。据新华内部人士透露,被关国亮挪出去的总额近30个亿的保险资金,目前追回来的只有一半,剩下近15亿的资金仍不知所踪。

2003年3月,关国亮通过华新融收购的北京永安里长安街南侧的成中大厦项目,已被收回更名“新华保险大厦”。

2005年间,关国亮还调集逾10亿元保险资金,投向长安街上另两处房产—西贸中心和北京饭店二期,这些投资已被转移到新华人寿所有。

此外,在关国亮运作下的体外资产,还包括对南方证券4个多亿以及对闽发证券2个多亿的投资。据一位当时负责追索资产的人士透露,从南方证券那边拿回来的是哈医药和哈飞的股份,后来赶上2008年股市不错,收回来了6个多亿,闽发证券那两个多亿也基本都被追回来了。

 

但据相关人士透露,关国亮2005年透过其控制的隆鑫公司,拆借给深圳汇润投资有限公司以竞购深圳航空65%股份的8.16亿元巨款中,大部分并未被追回。而关国亮依托东方集团掌控的民族证券股权最终也未能完全追回。

前述人士称:“尚未追回的保险资金,公安部、保监会、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都查过,但还是没查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饭店二期工程的产权紫金世纪股权被追回后,新华人寿既没卖出股权也没能参与后期的增发,股权被摊薄至24%。这笔“遗产”,眼下成为新华上市的一个障碍。根据当前的监管规定,房地产投资依旧是保险资金运用的禁区,监管明确提出,新华人寿要在上市前必须将其持有的紫金世纪股权转让出去,否则上市申请不予通过。

目前,紫金世纪股权已经挂牌21.5亿元转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