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峰河上赏石桥

 文影尘痕 2011-09-08
                               孤 峰 河 上 赏 石 桥

        青弋江上一条不起眼的支流——孤峰河,它发源于泾县云岭陈塘水库,流经北贡、里马村、外马村后,河面逐渐宽阔起来。两岸青山滴翠、树木葱茏、民风淳朴;河中碧水潺潺,鱼虾欢娱畅游;河上一道道滚水坝形状各异,一座座石拱(板)桥姿态万千,徜徉其间,令人爽心悦目。
        上游第一座桥叫虎澜桥,是云岭通往北贡、烟墩的必经之地。虎澜桥重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石桥依山势而建,横跨于两山之间的最窄处,由条石和混凝土修筑而成,桥身单孔,但高大雄伟,远看似长虹卧波,近观实天堑变通途。
        进入南陵县三里镇吕山村后,河面上平跨着新、老两座合乐桥。新桥是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的公路桥,一桥横跨泾、南两县,连接云岭与三里,桥面中侧竖立着国务院设立的泾县、南陵两县的第2号界碑。下游100米处,在两棵古老的水桦树间,静静地平趟着另一座古老的合乐桥。这座桥修筑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证,据村中近百岁的老人介绍,他们年幼时,古桥就已经存在,因此,其建造年代最迟也应在清代末。一九六三年,桥墩被洪水冲垮部分后重修,四十多年来一直安全使用至今。古合乐桥由四墩三孔构成,每孔桥面用三块约5米长、30公分见方的条石平铺而成,无拦杆,桥墩由条石垒砌而成,迎水面呈三角形以减少洪水对桥身的推力,背面呈方形,垒桥墩的石条上钻有方孔和沟槽,用特制的“冂”形铁钉固定。由于河床在此处比较低,稍远便不容易发现这里还有座桥,走进一看,特别是从下游往上看,甚是宏伟高大,步行其上,道有些心悸。发洪水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建桥人的匠心独具,是一座不可多见的方孔石板桥。
        沿着合乐桥往下,河流在叫做乌龟岭的山坡下转了一个90度的大弯,河水经年累月地冲击着山边的岩石,在弯里形成一个很深的潭,人称大龙潭。几百年来,潭水从没有干涸过,人畜(牛)从都不敢到潭中游泳嬉水。龙潭的下面是吕山村部所在地,这里有东汉、六朝古墓群,几千年前,古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今天,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五孔连跨的石拱桥,桥上供车来人往,桥下筑坝挡水,一是蓄水供村民生活饮用、灌溉河边农田;二是筑渠引水至火山大畈,滋润那里的数百亩良田。古时这里就叫岸头、岸坝,这座桥由此得名岸头桥,此村居民以张姓为主,当地人称张家岸头上。当代,从这里走出了近10位大学生。再往下游1500米,紧靠着吕山的一个村庄叫“金埂”,传说这里有“金门槛”。一千多年前古人就在这里开矿炼金。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吴王光剑”,就是从这里出土的。
        在孤峰河即将流出南陵县界的地方——若坑(古时称环溪若坑),自古居住着沈姓大家族,明代帮助朝鲜收复平壤的龙虎大将军沈炼就出生在这里。在古代,这里是云岭、茂村等地前往三里店、南陵乃至芜湖的必经之地。明朝末年,泾川云岭陈凯公骑马从这里上木板桥过河,因行至桥中央前面木板脱落,马儿倒退回岸而救了性命,为了感谢马儿的救命之恩,与其弟陈钜捐巨资在此建石拱桥,并取名“马义桥”。
        马义桥构筑于河床的岩石上,全用优质麻石垒砌,桥身双拱高耸,三墩屹立,跨度30余米,桥面宽有5、6米,铺设着整齐的石阶,两边有护拦。桥身高大,呈现坡度,突立于山间平地中的孤峰河上,似巨龙卧波,蔚为壮观。桥上古藤缠绕,枝条垂挂。春天,桥身古藤上缀满细小的淡黄色花朵,便成为“花桥”,吸引众多行人驻足观赏;夏天,高大的桥身下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好去处,游泳嬉水的好地方;秋天,古藤技叶五颜六色,与远处枫树岗的红枫叶遥相辉映,甚是养眼怡人;冬天,银装素裹,天、地、桥一色,似银桥飞架人间。400年来,马义桥与椅子山、枫树岗相依相伴,历经战火的洗礼,屡遭洪水的侵袭,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孤峰河上,背负川流不息的行人,迎送南来北往的车辆。
        再往下游,河面更加宽阔,石拱桥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漫步孤峰河上,观赏着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石桥,仿佛置身于石桥的博物馆,既可领略到沿岸的风情民俗,更可感受到历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芜湖日报*南陵周刊》2006-9-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