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保存最好的五座古桥

 豆孜爸 2012-08-23

南京保存最好的五座古桥

图/文:冯方宇

宋风遗韵-长乐桥

  说到宋代桥梁,在江苏境内,可能最出名的要算是无锡惠山寺内的金莲桥了。而在南京偏僻的溧水县群力乡家边行政村西南,也有一座历史悠久、保存较好的宋代古桥-长乐桥。它横卧在二干河上,向西可登卧龙山。现存石桥仍保留了宋桥的风格。桥长36米、宽3.7米,为一座3孔石拱桥,由座石和青石分节并列砌法砌成。桥上原有石栏板,现无存。该桥是溧水古驿路上的一座重要桥梁,现桥体保存完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宋代,溧水县城向北到句容境内就有一条古道,至少在宋代,长乐桥就已经建成。宋代景定年间编订的《建康志》上就有这座桥的记载。从桥的构造上看,它采用的是“分级并立”建造法,就是将整块条石像搭积木一样层层垒上去,中间并无横梁。这样建成的石拱桥在全国目前也很少见。因为长期担任交通功能,长乐桥在历史上曾经多次重修。明代归政乡人刘济、刘政出资重修长乐桥,并在桥头留下重修碑记,但现在仅存龟趺碑座,修桥的文字记录已经难靠,不过有人在池塘边的半掩埋的石碑上发现了漫漶不清的“万历”字样,说明该桥在万历年间曾修过。近千年间,长乐桥上见证了无数往来于南京和杭州之间的人员和车马,目前仍然能看见桥面的青石板上布满了几百年来南来北往的马车碾出的车辙。桥体上的石板分为黄青两种颜色,据说,青色条石就是明代重修时铺上去的。

  民国初年,溧水到句容的这条道路不再使用,长乐桥结束了她的交通功能。长乐桥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桥栏全部失踪。2004年11月,南京市文物局于启动了长乐桥的维修工程——打围堰,抽水。把原来沉埋在淤泥中的桥体完全展露出来。修复好的长乐桥基本保留着古朴沧桑的风貌,但已经能承受更长的时间考验。

  值得一提的是长乐桥桥身两侧的螭首非常有意思,分几种不同的样式,有面目狰狞类似七桥瓮那样的怪兽,也有几种螭首则做成了漂亮的花纹,看起来非常的祥和。这到底是宋代的遗留还是明代重修上去的已经难考证,不过看起来更象是明代的风格。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探访难度:★★★★★/建议探访方式:自驾车

长乐桥

长乐桥桥面与废弃的石碑座

长乐桥螭首

长乐桥花纹“螭首”

长乐桥已经不在承担交通要道的功能,每天也仅仅是当地村民偶尔走过

民风淳朴-蒲塘桥

  在溧水向高淳行驶的宁高公路上,有一条蒲塘河,河上列着两座桥。北边的新桥连接着宁高公路干线,与新桥平行而立的,是一座体量颇大,古风苍劲的九拱石桥,就是著名的溧水蒲塘桥。在南京地区,九拱蒲塘桥可算是桥拱最多的古石桥了。

  传说在明弘治年间,当地有个书生名叫赵琪,其寡母在六十大寿时,希望儿子能在门前的蒲塘河上造一座坚固的石桥,以造福桑梓,利涉万民。儿子非常孝顺,一口就答应了。于是,赵琪筹钱置物,准备造桥。谁知工程尚未开工,赵琪却因积劳成疾不幸身亡,这时造桥的重任便落到了赵家两代寡妇的肩上。她们请来能工巧匠,花了近五年的时间,先后造了两座五拱和七拱石桥,但都被洪水冲垮了。工匠们没了主意,但赵家婆媳二人决心继续造桥。其精神感动了两位世外高人,他们指点工匠说:石臼湖里有九条蛟龙,每逢洪水大作时,它们都要游向上游嬉戏,桥只要造成九孔,那么九龙戏水,各有其道,桥就不会被冲垮。工匠照此施工,一切都很顺利。当地还有另一个传说:在桥的四孔才进行完毕,赵家就钱尽粮绝,于是神仙让一只母猪化身下凡,带着四只小猪崽,一同变成桥墩,蒲塘桥便一夜成型。

  据溧水县志记载,蒲塘河又名老新桥河,经石臼湖通扬子江,逶迤不竭。旧有蒲塘桥,为溧水至宣城驿路上的大桥,南宋末桥废。官府在此设蒲塘渡,有司以丁夫操舟济人。元兵渡江后,此渡口一度停办。元代皇庆元年(1312)溧水州同知倪显,教授陈瑞究复设蒲塘渡。但“春夏水湍激,秋冬水落,旁石峻险,辄坏舟。行者于是乎告艰矣”。“弘治年间(元公1488─1505年)巡撤侣公道经之,命有司劝邑之富民并力复桥,未果。”其后,邑民赵琪兄弟请独自建桥。“逐捐所积蓄购石募工匠……所费无虑三千金,皆出自己囊,无一毫取诸他。”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共费时五年。桥成之后,复用原名蒲塘桥。正德十年九月,县令陈宪嘉赵氏义举,曾改名尚义桥,并作《尚义桥记》,后仍名蒲塘桥。清乾隆间,肖必禧赵时仲等重修。

  蒲塘桥长91.3米,净宽5.7 米,是一座坦拱桥。桥下有八个带分水尖的桥墩,其上九孔中,中心孔最大,跨径10.6米,两侧各孔逐渐收小。拱石为地产火山凝灰岩,颜色偏红,用无铰联接并列砌置的方法砌成。据记载,施工时,“先以桩木绝河而下之,次以石固其两崖。河之中垒石为趾,分九瓮,水去无滞,上以版石通墁,两旁栏干石壁立”。该桥修成距今已有四百八十余年。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修建公路时,又利用该桥作为公路桥。抗日战争初期,部队撤退时,用炸药破坏该桥,在桥面上留下一个大凹坑,后来整个桥面经过水泥修补,已经看不到当年的石板桥面。随着交通量增加,特别是重型车辆经常行驶,超过了该桥的荷载能力,致使桥的侧墙局部脱落;拱圈横拉条石多处断裂;部分拱圈及桥墩向外侧。近年来,溧水县政府对桥面进行了修补及防护,又在西侧另建新桥,结束了它作为公路桥的使命。

  蒲塘桥的一大特点是桥栏非常有意思,具有当地浓厚的民间特色。桥栏柱头雕刻的虽然比较质朴,但有各种各样的装饰,有的柱头就雕刻成一个小亭子的形状,十分可爱。

  目前,古蒲塘桥两旁生态环境良好,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村民在桥头又修建了一座土地庙,里面供奉着土地公婆,十分具有民俗特色。

  顺便提及的是,离此不远的高淳县境内有一座与蒲塘桥相似的明代古桥-襟湖桥,原本也非常有价值,可近年来为了方便航运,将中间的几个桥拱拆除加高改建,以便高大船只通行。现在,古襟湖桥的状况不堪入目,实在可惜。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星/探访难度:★★★★/建议探访方式:自驾车

蒲塘桥

蒲塘桥

蒲塘桥

蒲塘桥桥拱

蒲塘桥桥栏柱头“如意纹”

蒲塘桥桥栏柱头“小亭子”

蒲塘桥桥栏柱头“方胜纹”

蒲塘桥头的土地庙

明初典范-七桥瓮

  七桥瓮在南京光华门外红花乡七桥村,横跨秦淮河上,是明初建造的石质拱桥。明时,称上方桥,因桥有七孔(七瓮),所以清代又称七桥瓮或七瓮桥。七桥瓮设计精巧,建造坚固,是我国古代拱桥中的杰作之一,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大名气。对南京来说,七桥瓮也是一个孤本了,因为南京已经找不到类似七桥瓮这么大的明代桥梁了。

  七桥瓮全长89.6米,宽13米,桥墩长2.5米.其桥身用花岗岩和灰岩掺石灰浆、桐油等砌成,异常坚固,尤其梭形桥墩两侧分水尖石上各镌刻6只精美的分水兽(螭),卧伏在桥墩巨石上,向外突出约3米,劈波斩浪,气势如虹,不仅美观,而且具有标明洪水位的作用。桥瓮上方及桥耳两翼,雕刻着15只螭首,面目狰狞,雕工精良。600多年来,桥一直在内河航运上发挥重要作用。七桥瓮地处南京东南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初,为拱卫京城的门户,它北峙钟山,南对方山,桥西南又是明朝驻兵练武的军事要地-大较场。明代在此驻有羽林左卫,清代也有军队驻守。太平天国时曾在附近构筑八座军事堡垒,以保卫天京。天京保卫战时,太平军和清军在次有多次激战。辛亥革命光复南京时,江浙联军在此大败清军。1949年后曾多次修葺。由于古代的桥栏缺失,后改成比较粗糙的水泥桥栏,由于公路需要,桥面也改成了沥青路面,另古桥面貌大打折扣。如今,七桥瓮保存基本完好。

  6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七桥瓮至今依然在承担着交通航运功能,桥上通过的车马行人变成了数吨重的大卡车,轻舟小艇变成了运沙的大型货船,古桥早已不堪重负,附近采沙厂的运沙船经常从七桥瓮通过,由于运沙船吨位较大,撞上桥体,撞坏拱券的事情就经常发生。12只精工刻凿的螭首已经有好7只撞落水中,不见踪影。剩下的5只,南面3只,北面2只,其中1只的兽头甚至被人“砍”去。7个拱形桥洞里的石砖也已经残缺不全,中间桥洞受损最为严重,有20多块石砖脱落掉入水中。而保护范围内,搭建违章建筑、破坏文保单位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

  目前,市政府对七桥瓮进行了“立体保护”,同时,以七桥瓮为主体的生态湿地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中,七桥瓮生态湿地公园地形调整已经基本完成。该公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能同时容纳游客5000余人,建成后将形成七桥瓮入口区、湿地滩涂保护区、植物休闲体验区、生态科技展示区、梅家廊综合服务区五个片区。不久后大家就能看到一个崭新面貌的七桥瓮。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探访难度:★★/建议探访方式:骑车、公交车、自驾车

七桥瓮

七桥瓮

皇城门外-玄津桥

  玄津桥在中山东路逸仙桥南,为三孔石拱桥,横跨古杨吴城壕,长41。6米,宽19。1米,始建于明初。原桥面、桥栏两端各有一对石狮。明末桥两侧还建有游廊。1981年桥面改沥青路面,桥栏用水泥补砌。由于皇宫处于南京城东,所以官员日常大多从西安门出入皇宫,所以玄津桥使用频繁。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玄津桥改为元津桥。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梓而辟中山东路并建逸仙桥,玄津桥不在做为交通要道。2001年仿照明代风格用汉白玉修复了桥栏。

  值得一题的是,玄津桥东南侧,还保留了一小段明代的桥栏,非常珍贵。这段桥栏可以说是南京明初皇家建筑(特别是桥梁)的一个“孤本”,因为明故宫的金水桥、明孝陵的升仙桥的桥栏都丝毫不存了。可以看出玄津桥桥栏与皇宫内部建筑的桥栏不同,采用的并不是明初典型的龙凤柱头,也不是寿桃形柱头,而是粗壮的方型柱头,上面覆的是莲瓣纹样。栏板也非常粗壮,采用的是传统的宝瓶装饰,意味着“出入平安”。在桥栏东西南北四个角,柱头上分别雕刻着一只小狮子,可惜现在只能看到一个,还十分残破。小狮子的雕刻是典型的明初皇家风格,底座是一个小巧精致的须弥座。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探访难度:★/建议探访方式:骑车、公交车、步行

玄津桥

玄津桥遗存明代桥栏

玄津桥遗存明代桥栏柱头石狮

  

玄津桥遗存明代桥栏柱头石狮

小巧玲珑-飞虹桥

  在喧闹嘈杂的夫子庙,有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就是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建在著名的江南贡院的旧址上,将江南贡院一分为二。在住院大楼南面,还保留着明远楼等少量江南贡院的遗迹,住院大楼北面,则保留着一座小巧玲珑的飞虹桥。

  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城的东南隅,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据《南窗纪谈》所载:建康(南京)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由知府史正志创建,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亦不多。若遇考生增多时,则借用僧寺举行考试。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南京举行。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永乐皇帝便没收臣犯臣纪纲的府邸,又取怀来卫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后经明、清两代的不断扩建,至清光绪年间,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后,贡院即闲置无用。民国7年决定拆除贡院,开辟市场,只保留了明远楼、飞虹桥和明远楼东西少数号舍及明、清碑刻22方。后来江南贡院又一度成为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所在地,抗战期间此处又为汪伪政权所利用,成了汪伪行政院及最高行政法院。

  飞虹桥是江南贡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在贡院帘门外,横有一条宽约十余米的清水池,池水将江南贡院拦腰分作两段,飞虹桥凌驾池上。飞虹桥宽6米,长约15米,单孔石桥,用青石筑成。由于地形的关系,飞虹桥的桥拱最高处并不在桥中间的位置。两侧的桥栏上,雕刻着高浮雕的,象征着“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吉祥纹饰,其构图之美、刻工之精令人称绝。飞虹桥在科举时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江南贡院内、外帘的分界点。为防止外帘官员(监考官员)与内帘官员(阅卷官员)相互勾结舞弊,贡院立有严格规定,考试期间任何人员不得逾越“飞虹桥”半步。正如至公堂内楹联所称“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飞虹桥是江南贡院的“三宝”之一(其它两宝是明远楼与贡院碑刻)。飞虹桥是科举时考试和阅卷的分界点,成为古代科举防止作弊的惟一见证。很长一段时间,飞虹桥下的池塘干涸,桥身也半埋在泥土里,近年来,院方清理了桥下的干土,重新修复了一个小池塘,让古老的飞虹桥又凌驾在水面上。不过,尽管如此,飞虹桥还是被隔离在了贡院博物馆之外,如果将来有恢复江南贡院的历史面貌的规划,期望能把这重要的飞虹桥“还给”江南贡院。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探访难度:★/建议探访方式:骑车、公交车、步行

飞虹桥

飞虹桥

飞虹桥

飞虹桥桥栏

飞虹桥桥栏

飞虹桥桥栏

飞虹桥和江南贡院的明远楼在一条中轴线上

后记

  其实,做为中国四大古都,南京还有很多著名的古代桥梁遗存。比如镇淮桥、文德桥、五龙桥、武定桥、淮清桥、内桥、北门桥等等。但大多由于被改建或者损毁,已经不能看出古桥的模样,所以以上提到的五座古桥是南京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一致的关心和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