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水蓝天林徽因 (下)

 怡爽 2011-09-14

  

编辑怡爽 文/韩石山

  碧水蓝天林徽因
                            

             第一讲(下)

          
        林徽因早年的文章中有一句话,可以借用来说她,说是:“让我们共同酸甜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这话稍作改动就成了,伟大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让自己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历史。简略点说,就是,他嘴边的笑纹,会横过历史。看林徽因的照片,你会发现她的嘴边经常浅浅地流溢着动人的笑纹,往后再见了,你不能光是欣赏她的笑纹,腮边的的酒窝,要想着我的这句话,她的笑纹,有力地,坚韧地,横过了历史。

        看看下面这个基本事实,就知道这个人的一生,是怎样的悲惨了,怎样让人感慨万千了。
        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一个小老婆,没几年父亲又娶了第二房小老婆,母亲备受冷落。在她二十五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可说是身世凄凉吧。
        在她二十六岁的时候,患了肺病,休养好了,但是到她三十四岁的时候,在由长沙去昆明的路上,旧病复发,而且越来越严重,直到五十一岁去世,后半生多半时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去世的前几年,体重只有五十多市斤,形销骨立,只剩下一把骨头了。真可说是半生磨难,与鬼为邻!
        这都不算什么,少年时的苦楚,晚年的病痛,谁也会有的。有种说法,“工作着是美丽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最想望的,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毕业后有正式工作,这可说是现代人的一种最为正常的心理。一个知识分子,没有工作,不一定就是衣食无着,而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有时甚至可说是一种人生的耻辱。如果说这个道理成立的话,我们应当对林徽因表一番同情。
        我算了一下,她一生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有名分的工作,挣工资的工作,时间不过三年。就是刚回国,在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授三个多学期,1928年秋天到1930年冬天学期没结束的时候,不到两年的时间。再就是1935年,应北平女子大学文理学院之聘,教过一学期的“英国文学”课。再加上抗战时期在昆明,曾在云南大学教英语补习课,不会超过两个月,合在一起,顶多也就是三年的样子。
        好多人都知道,她和丈夫梁思成一起去河北、山西、河南、江南考察古建筑,那她的身份是什么?是梁思成夫人。
        1930年冬天,林徽因患病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第二年春天在协和医院查出肺结核之后,就再也没有去沈阳,住在北平养病。梁思成呢,太太回到北平,加上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局势一直不稳定,第二年春夏间,也辞职回到关内。正好前一年,有个社会贤达叫朱启钤(桂莘)的,在北平成立了个中国营造学社;这个人民国初年曾任交通总长,代国务总理,喜好研究古建筑,退出政界后兴办实业,很有钱。梁思成就参加了这个学社,当研究员。有的传记上说,林徽因也在营造学社任职,我想不会的,因为这个机构是个纯民间机构,是朱启钤一个人独力支撑的,不会聘一个病人当研究员。就是朱启钤不说什么,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品格,也不会想到在这么一个民间机构里支一份干薪。
        抗战期间,朱启钤已经破产,负担不起营造学社的开支了,梁思成还要支撑这个摊子,就当了学社的社长;过去是朱启钤挂名的。这样,筹措资金的责任,就落到他的肩上了。这个机构,还是一个民间机构,顶多可说是个准官方的机构,也就是说,教育部会补贴些钱,或是给个项目,但绝没有常年的经费。整个学社,不过五六个人,在这样的一个机构里,梁思成绝不会再给林徽因一个职位。再说这些年,林徽因一直卧病在床,绝不可能胜任正常的工作。
        有人会说,抗战胜利后,梁思成去清华大学创办建筑系,解放后,林徽因参加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能没有名分吗?能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吗?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但也不是弄不清楚。
        确实有资料可以证明,在设计国徽期间,林徽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1949年建国前夕,全国政协将设计国徽的任务交给了清华大学营建系,当时不叫建筑系而叫营建系,营建系给全国政协提交的《拟制定国徽图案说明》的落款中,在“集体设计”的名目下开列了两个人,分别是林徽因、莫宗江。又以“参加技术意见者”的名目,开列了四个人,分别是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这个名单的排列很有意思,只有老派文化人,才会这样排列,就是真正主其事者,排在最后。梁思成是营建系的主任,将他的名字排在最后,肯定是他的主张。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注明身份,有的还有专业名目。林徽因和莫宗江的名字后面写的都是:雕饰学教授,做中国建筑研究。那么,林徽因该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了?
        我仍然认为不是。这是为了给全国政协一个交代,说明我们的设计阵容多么强大。林曾有过教授的头衔,现在要设计国徽,国徽属于一种雕饰艺术作品,林有这个专长,挂个雕饰学教授的头衔就是了。实际上,她当时肯定不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这种情况,搁在这现在,是要出事的,保准会有人告状,说轻点是以权谋私,见利忘义,说重点是欺骗中央,作乱犯上。梁思成加上林徽因,借给他们个胆子也不敢做这种事儿!
      但是,知道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是怎么成立的,知道了老派知识分子的品格,这样做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了。
        抗战期间,中国营造学社可说是艰难支撑,到抗战胜利,已无法维持,只剩下两三个人了。梁思成给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将中国营建学社并入清华大学,设立建筑系,将来扩展成建筑学院。正好清华大学没有建筑系,也想成立建筑系,梅贻琦听了很高兴,同意了梁的建议,并上报教育部批准。这样,中国营建学社复元的时候,就由清华大学安排飞机,回到了北京。可以说,1946年清华设立的建筑系,就是营造学社的班底,梁思成既是营造学社的社长,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主任。两块招牌,一套人马。这样设立的建筑系,梁思成怎能把自己长期卧病在床的夫人,聘为建筑系的教授?
        可是到了北平解放(尚未建国),中央给了这么个任务,总要组织一个班子,林徽因又有这个特长,当然要参加了。要参加总得有个名分,给个就是了。只要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不支清华的薪水。这就是老派知识分子做事的方式,也是老派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世上还真有较真的人。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一文中说,全国解放后他母亲“被正式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有人就给清华大学人事处写信,要求从档案里查清林徽因的正式身份。清华大学人事处的人,真还叫档案室的人查了,没有林的档案。又让建筑系人事科的人,在系里的档案里查,也没有。“后经建筑系人事科查证,林徽因确不是清华大学的正式工作人员。有一段时间曾为我校客座教授,故而没有她的档案材料。”(《林徽因寻真》第277页,陈学勇著,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
但是在林徽因去世的讣告中,又确实写着:“清华大学兼任教授”。
        客座教授是按钟点支薪的,兼职教授得有本职,林徽因只有一个本职,就是梁思成太太。总不能说以太太之本职兼清华教授之兼职吧?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给全国政协报告上说的雕饰学教授也好,清华人事处说的客座教授也好,讣告上说的兼职教授也好,都只是一个名分。不管她参与创办建筑系也好,给建筑系上过课(讲座),指导过研究生也好,做这些事的到时候,她都是没有薪金的。最能说明她在建筑系的地位的,该是这样一件事。五十年代初期,清华建筑系开系务会议,常在梁思成家的客厅里开,林徽因病不太重的时候,常参加这样的会议,“她思维敏捷,说话节奏又快,她的激情亢奋很有感染力”。后来病重了,只能躺在床上。客厅在西边,她的房间在东边,西边开会时,她听到什么,想发表意见,就隔着过道喊:“思成!”梁思成听到后,马上赶过去,过一会儿回来传达林的意见或建议,开一次会,梁先生要来回跑好几次。林先生的思想太活跃了,主意太多,大家有点吃不消了,就作了个决议,以后开会就在系办公室,不在梁家开了。当有人将这个决定告诉林徽因时,她马上就意识到大家是嫌她烦,很是委屈。也就是说,她在建筑系的地位,只是梁思成的夫人。如果她是教授,建筑系只有一个主任没有副主任,以她的资历,就是二把手了,开会不让她参加那还了得!
        也就是说,林徽因一生真正有名分的工作时间,只有三年。虽说正式的教授身份只有三年,一点也不影响她一生中,对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点也不影响她作为一个文艺复兴式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再看看她一生的成绩。我们只说数量,不说质量。
        作为一个文学家,不说诗歌,说其他文学门类的著作,在梁从诫编的,收录最全的《林徽因文集·文学卷》里,有散文十篇,小说六篇,剧本一部(未完,缺第四幕),译文一篇。其余全是书信。
作为诗人,在上书中,收有各类诗作六十六首。
        在她生前,没有出过一本著作集子。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出了一本不太厚的文学作品集。以这样的数量,别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了,就是参加福建省作家协会,怕也不够资格,当个厦门市作家协会会员还差不多。
        再看作为舞台美术家的成绩。林徽因确实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的,毕业后,又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著名的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了一个学期,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舞台美术专业的留学生。梁思成所以想在墓碑上写上“舞台美术家”,主要的是从林的学历上着眼的,毕竟这才是她的专业。但说起成绩,也十分可怜。一是1931年8月写过一篇《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是一篇剧评,批评一出戏剧舞美上的不足。二是1935年,为天津南开学校演出的戏剧《财狂》,作过舞台美术设计,这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舞台美术设计。此外,就是为《学文》杂志设计过封面,为陈梦家的书《铁马集》设计过封面,还为中国在英国的一次展览设计过广告画。这些都很难说是舞台美术设计了。
        再看作为建筑家的成绩。《林徽因文集·建筑卷》倒是厚厚的一本子,但真正作为林个人的有分量的著作,并不多,最有分量的几篇,几乎全是与梁思成联合署名,有的干脆就是梁思成的著作,比如《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宋辽金部分,只是因为梁思成说这是林徽因写的,现在才算到林的名下,全书只署梁思成一个人的名。这是著作,实际参与的建筑设计,虽有多件,但都是与梁思成一起完成的。当然,林是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纹饰的设计,但这些设计,严格来说,不能说是某一个人的功绩,只能说她是参与了,有的还是主要设计者,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纹饰。
        就是这样在常人看来微薄的成就,我仍要说,一点也不影响她作为一个杰出人物的形象,就像她后半生的形销骨立,卧病在床,一点也不影响她的天生丽质,超凡绝俗一样。甚至不妨说,正是这许多的缺憾,这许多的未完成的美丽,使她具有一种更为巨大的魅力。如果她真的在某一方面,有了世俗的成就,比如就是一个完全的建筑师,也不过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师而已,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也不会对后世有这么大的启示作用了。能让人想象的业绩,是最大的业绩,再没有比想象更大的东西了。
        这是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不是我们平常的人生理念可以规范的,也不是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理念可以理解的。要真正理解这样一个人物,必须深入到她的社会环境,她的情感世界中去,就这,还不能完全理解。虽说长期收集她的资料,研究她人生中的一些事件,我也不敢说我对这个人物有了透彻的理解。只能说隐隐约约地,也是大致清晰地,有了自己的看法。
        基于以上事实和理念,我对林徽因其人的总体的看法是,她的一生,是一个美丽的形象的毁灭的过程,也是一个更为美丽的形象的重塑的过程。摧残这个美丽形象的,是疾病,战乱,不健全的体制,还有无法理清的情感纠葛,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同样,重塑这个更为美丽的形象的,也是疾病,战乱,不健全的体制,还有无法理清的情感纠葛,难以抚平的心灵创伤。
        说的再简单点,是繁华孕育了她,是苦难造就了她。   
编辑推荐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
      邵洵美是一位真正的中国文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英才。
        傅斯年这样的人,真可说做到了孔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在他那一茬人里,论出身,论学识,论办事的能力,综合评定,叶公超确乎称得上头等人才。
        朱自清是这,是那,我都没有异议。我说一句话,想来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朱自清是个男人,然后才是这是那。
        谈林徽因,应当抱着一种敬仰的心情,不能光想着她多么的美丽,还应当想到她多么的高大。
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上,一说到现代文学就是“鲁郭茅,巴老曹”,我看了只觉得可笑。我只能说,这是现在的人写的,是只懂得政治,而不怎么懂得文学的人写的。将来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谁不写谁我都不在乎,但不把徐志摩和郁达夫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那么这部文学史肯定是不合格的,说轻点是无知,说重点就是秽史。

内容简介

      民国文人,以其个性学识改变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的说法,更以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刚烈书写着风骨与担当。
        本书作者韩石山先生潜心研究现代文化,熟知民国文人的经历与掌故。他书写民国文人,不被既有的定论所囿,不人云亦云给人物贴标签,而是从翔实的史实,从生活中的小事、细节处剖析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全貌。十四位民国文人由他娓娓道来,细致生动,鲜活有趣。可敬、可佩,可亲、可感,读后只会觉得,他们不是活在历史里,而是我们中的一员。

         作者简介

      韩石山,当代作家,学者。一九四七年生,山西临猗县人。一九七。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徐志摩传》《李健吾传》《寻访林徽因》《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谁红跟谁急》等著作三十余部。《民国文人风骨》系作者近年来所写现代文化名人文章的结集。无论史料的爬梳,还是人物的品评,均有不同流俗之处。

         目录

      邵洵美:该另眼相看了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以傅斯年和黄万里为例
        梁实秋的私行
        叶公超的脾气
        潘光旦的文采
        朱自清和他眼里的女人
        闲话事件与一个漂亮女子的苦衷
        郁达夫和北京的银弟
        徐志摩和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对宝贝
        胡适的败笔
        碧海蓝天林徽因
        金岳霖的逻辑                          
        老英雄的风流
        一代名家李健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