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就是告别往事,相信明天 在人类的美德品质中,乐观当是排在前3名的。在心理学上,乐观泛指一个人对周围人与事物的正面、积极的认知取向,其核心在于对生活有利结果的期盼。在日常生活中,乐观就是能够多角度看问题,不断给自己挖掘可以开心的理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马丁.塞里格曼提出,乐观是一种积极的认知风格,它使一个人在挫折困难时,具有三种解释方法: (1) 失败和挫折只是暂时的,不是长久的;(2) 由此,乐观也是一种信念,这正如下面的词句所表现的那样: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控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 乐观心态是一种修炼 乐观如此重要,它是天生的吗?其实,乐观是一种修炼,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可以达至的境界。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艾里斯(Albert Ellis)曾提出了ABCD理论。它主张,在诱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个人对此的信念B(Belief)和个人对此的情绪与行为反应C(Consequence)三者关系中,A对C只起间接作用,而B对C则起直接作用。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C﹐并非由A造成,而是由B造成。而要调整B对C的不良影响,就要靠质疑D(Dispute)来完成,这里的D就是认知转换的作用。由此,人不断地学会从正面、光明的角度来看待挫折,就会在逆境中磨练人的斗志,从失意中提高人的智慧。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 肯尼迪曾言:“在中文当中,危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是‘危’字,一个是‘机’字”。肯尼迪点评中文,妙就妙在讲“危机”这个词拆开看,说明危机当中孕育着生机。而不断运用ABCD的认知调整,就会提高人的快乐、欢欣、自豪、欣喜、感激等愉悦情绪的能力,终而获得个人的心灵旺盛。 由此,乐观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它并非由客观事实所决定,而是随个人快乐的经验所左右。有的人家境尚好,涉世甚浅,每每遇到挫折就陷于悲观,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家境贫寒、饱经忧患,虽备尝艰苦却对乐观豁达,期盼未来。 总之,面对生活的困境与不顺心之事,一个人的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人们只要认识到任何危机中都有孕育着生机,他就会改变视野,调整心态。 这便是乐观心态给人带来 的激励。 乐观修炼小贴士 怎样修炼乐观豁达,我给大家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 知足常乐 即在自己成功的时候要多看自己的不足,而在自己挫败的时候要多看自己的成绩,这样就会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人只要能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别人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你。 二、赏识他人 即要学会给予别人欢乐,令他人感到温暖。赏识他人不等于否认自我,抬举同事不等于放弃竞争。与此相反,人越是在交流中赞赏他人,就越可能自己也会得到欢乐,并使得工作环境十分和谐。 三、目标可及 即人既不可有过高的奢望,也不可过低地看待自己,这样才能乐观对待自己的工作,防止恶性情绪的循环。 四、相信自己 即在面对挫折时,要坚信明天将是另一天,这样才能激发自我的动力和毅力去解决困难,并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五、幽默化解 即善用幽默来化解烦恼。幽默是自我调节的维生素,也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可使人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并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幽默还可使人从容应对各种尴尬局面,将烦恼抛掷一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