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北京香山饭店1982年建成。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的目的,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大面积采用白色,给香山饭店的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加上城堡式的立面,那一个个很有规律的窗洞,那青灰色的磨砖对缝的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山饭店与国内其它旅游旅馆——如广州、漓江、苏州、蠡湖、燕京等骨牌式的建筑相比,与国际上那些备有旋转餐厅,灯笼电梯的共享空间的所谓“现代化旅馆”相比,与众不同,别具一格,这是香山饭店设计的成功所在。 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种不同性质的院落: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为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上的要求,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处理较为简单,但在香山这个特定环境中已够了,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的,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香山饭店的庭院虽然已具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但建筑本身并没有多少园林味,这是比较遗憾的。 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用磨砖对缝的青砖将窗户联接起来。据贝聿铭介绍,因为“不处理就会显得很单调”,“组合在一起就不致于单调了”,是纯属装饰性的。如果要把这种装饰与唐代建筑的木结构架填充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比较,并说明它源于唐宋风格,是很勉强的。因为木构架填充墙建筑,并非中国独有,也不是受中国建筑影响的几个东亚国家独有,早在十四世纪,西欧诸国的半露木构建筑已在民居中流行。 据介绍,香山饭店“在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硬山和单坡屋顶,这是中国民居中常见的形式。当人们从地面上看上去时,客屋部分的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油毡的时候,为了防止屋面漏雨屋顶往往是带坡的,单坡,双坡,四坡或多面坡,遍及全世界,坡屋顶本身没有民族性,硬山亦然,无非是节省一点材料而已,中国传统建筑的坡屋顶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已特有民族风格的,这一点正是香山饭店的一些小面积的坡屋顶所不具备的。 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面的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 整个香山饭店的装修,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磨砖对缝,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这一点看起来似乎简单,但最难作到。 贝聿铭的另一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图。 建筑需要重复,建筑上的部件、装饰和色彩也都需要重复,只有重复才可能产生韵律,只有重复,重复到使人感到音调的时候,来点儿小小变化,才给人以格外丰富的感觉,只有在重复中产生的丰富才是真正的丰富,也只有重复才能使一栋建筑、一组建筑群、一个小区、一条街道、一座城市成为一个统一体,才谈得上风格,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是一范例。 从平面布局来看,对中轴线这一几乎是传统生命力的东西,贝聿铭理所当然的加以利用,事实上这条轴线从入口处的广场就已开始,穿过入口,中庭中低主要庭院中在原址上重建的“曲水流觞”但贝聿铭较多的是受到江南地带的影响,面不学北京拘谨的四合院,他结合山中的古树保护,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因而形成了现在这种格局,规整中略带轻巧,而且并未忘记R20;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这一基本元素的重复运用,大量的室外庭外庭组织成了他对历史传统的理解,如果说这一点并不很具新意的话,那么,真正能体现其作口价值的则是建筑本身的外形式的处理。
来自: 又一本 > 《贝聿铭》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留在北京的作品——香山饭店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留在北京的作品——香山饭店。在中国首都北京,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香山饭店,是四十年前贝大师留在北京的一件建。翻...
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这些世界知名建筑都出自他手!
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这些世界知名建筑都出自他手!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
【海南周刊·人物】贝聿铭的“中国自传”
【海南周刊.人物】贝聿铭的“中国自传”1928年,贝聿铭随父亲贝祖诒从香港回到上海,由于祖父一直住在苏州,所以贝聿铭几乎每年都要回苏...
【景观笔记】贝聿铭和他的香山饭店/NO.105
贝聿铭希望在客房多、占地面积庞大的香山饭店重新创造出老家苏州私家花园的小巧玲珑感,但贝聿铭童年时代的那些带假山的花园规模太小,...
现代“新中式”建筑的鼻祖——贝聿铭的两个作品
现代“新中式”建筑的鼻祖——贝聿铭的两个作品。当代最早的、能够完全跳出古典建筑框框的、但又在现代建筑中表现出一定中式意境的建筑...
建筑大匠图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生于广州。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每一扇门后都是一道秀美的风景线如画般美景建筑大匠—贝聿铭www.h7u.net魔天记贝...
探寻大师之路•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五大作品
探寻大师之路?贝聿铭?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五大作品。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曾获得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
缅怀贝聿铭先生,感悟崇高品格
缅怀贝聿铭先生,感悟崇高品格。没有任何绘画的基本功的贝聿铭远渡重洋,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老师在看了贝聿铭最初的绘图...
园林国宝陈从周和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贝聿铭、周文中、赵无极
园林国宝陈从周和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贝聿铭、周文中、赵无极。八十年代《纽约客》杂志刊登了标题为《贝聿铭改变中国建筑还是中国建筑改变...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