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本课用一个小三连完成,整体教学思路如下: 读一读--演一演--比一比--练一练--辩一辩--查一查 师:同学们,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所谓\\\"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第一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聆听忠言,使其听之顺耳,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里就涉及到了说话的艺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欣赏一下古之雄辩家的风范。请大家打开书本到61页。 第一环节:读一读 师:\\\"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首先,我们齐读全文。相信在读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了。 (学生齐读,读到文中\\\"形貌昳丽\\\"、\\\"朝服衣冠\\\"、\\\"能谤讥于市朝\\\"、\\\"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处时,或停顿,或不统一) 师:发现问题了吧,同学们?老师暂时不说,因为既然大家自己能发现,那么就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吧。现在,我们就分组把重点字词和难解字词找出来,然后考考其他的小组,看看他们能得多少分,看看哪一组在第一轮角逐中能脱颖而出。 (各小组小声议论起来,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小组长把成员归纳的知识点整理到一张纸上。然后上黑板,各组交互完成任务,学生集体评改。学生有互相挑战的情绪,又有古文参考书,把重难点基本都能找到。第三小组以满分10分胜出。掌声鼓励。) 师:现在问题解决了,我们再读一遍,这次肯定能读得准确而响亮了是吗?(学生齐读,这次大有进步,由于文章比较简单,学生自主疏通大意,老师指正。) 第二环节:演一演 师:同学们,初学了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梗概,这里涉及到几个人物? 生:(异口同声)邹忌、妻、妾、客、齐王。 师: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由于身份不同,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开始嗲声嗲气的模拟,大家哄笑。) 师:好,有同学开始不分性别跃跃欲试了?(学生笑,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调,安静下来。)现在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和朗读旁白,也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对话,饶有兴趣。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并注意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 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已经发现了很多\\\"影视新秀\\\"啊,(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学生鼓掌,六位同学上台。老师恭敬地搬上一把椅子,请\\\"齐王\\\"上座。学生笑言:跑龙套的。) (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大个男生,表演到位。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 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同学们齐喊:好!)好在哪里?要说出理由,当个有水平的评论家。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如果这样表演会更恰当,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生1:我认为扮演妻妾的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妾的畏惧拘谨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 生2:表演最好的绝对是\\\"齐王\\\"嘛,多有君王气度!说起话来有霸气。而且,把这位君王谦逊,知错就改的一面也表现出来了。 生3:(扮演邹忌者):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因为说得毕竟是国家大事,他只是采用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 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说话的艺术。 第三环节:比一比 师:请同学们看小黑板,组内讨论或者组间交流,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出示小黑板,板书如下:) 1、邹忌的家事和国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来讽喻齐威王纳谏的? 2、浏览《纳谏与止谤》,比较齐王和周厉王对于纳谏的态度、措施以及结果,你对此有何感想? (学生开始比较阅读,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学生有疑问之处及时点拨。) 师:好,各小组长那里是不是都整理好你们组的意见了?(回答:差不多了。)看来不是特别有把握。没关系,我们先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不当之处全班集体解决。俗话说:两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何况我们有35个(算我一个)臭皮匠呢?(学生笑) 第二组代表:我们回答第三题可以吗?我们画了个小图表…… 师:当然可以。上黑板来吧。 (学生图示如下:) 人物——态度——措施 ——结果 齐王——纳谏——面刺、上书、谤讥,受三赏——战胜于朝廷 厉王——止谤——防民之口胜 于防川——流于彘 师:非常好,这样一比较,可谓一目了然。集体智慧,果然表现出色。那么你们对两者的比较结果有什么想法吗? 生:多听忠言,虚心接受,才能治理好国家。如果一意孤行,昏庸无能只能亡国。 师:有道理,大家不妨以此引申,联系实际生活,课后在小作文本上写个几百字的感悟。好,其他小组来挑战一下,你们是否同样能比较完美地来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呢?哪个小组? (几个小组长同时高高举手,老师指明第四小组回答。) 第四小组代表: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邹忌把国事和家事作比较,从“我”和徐公比美这件事,得出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因此“皆以美于徐公”,然后推及齐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因此得出结论:王之弊甚矣。这样很有说服力。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这属于哪种比较?(学生:类比)对,正因为两件事同出一理,比美的私事是为国家大事作铺垫的,设喻类比,由小及大,委婉动听,入情入理,所以齐王很容易接纳这个道理。如果邹忌单刀直入,直言进谏,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呢? 生:来人!拉出去砍了!“咔嚓!”(学生模拟砍头状) (师生笑。) 第四环节:练一练 师:现在大家一定非常想拥有伶牙俐齿,雄辩口才了吧?真希望能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遍天下无敌手。而且现今社会,还真需要你能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下面就请大家动动嘴,注意运用说话艺术,说服老师让大家看漫画。 (学生一下来劲了,七嘴八舌争论开来,具体过程略。) 第五环节:辩一辩 师: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邹忌的善于进谏的方法,也体会到了齐王勇于纳谏的精神,那么想要让君王纳谏,到底是君王本身的胸襟气度更重要,还是进谏的说话艺术更重要? (学生开始争论起来 。) 师:好,大家都有话要说了。但辩论讲究有理有据,在下一课学习《纳谏与止谤》这一篇课文时,大家要充分提取文中有效信息,了解历史实例,组成你的有力论据。到时,我们进行一场小小辩论赛,相信大家又会有精彩表现的。下课。 第六环节:查一查(在本单元教学完成后,带学生上电子阅览室完成) 1、查询邹忌和齐威王的相关史料 2、查询《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3、查询唐太宗与魏征、比干被挖心的历史典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