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管理措施分析

 昵称7627023 2011-09-19

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管理措施分析

来源:项目管理者联盟

        摘 要:技术管理是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一,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技术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

  关键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现场管理

  引言

  技术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使技术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对其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本文讨论了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必须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从项目技术管理的时间性来看,项目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共同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由于过于注重工期、成本控制等合同敏感指标的实现,往往对技术管理不够重视,当作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附属,致使项目技术管理流于形式。实际上,项目技术管理是从技术保证的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实施、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的动态控制、提出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项目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特别是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技术管理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技术管理水平较低,会使整个项目管理陷于混乱,严重时会导致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造成工期和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2 项目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

  2. 1 施工准备阶段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制定“四新”项目应用计划;组织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原始资料(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资料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劳动力组织方案、设备布置方案、材料组织方案、工期优化方案等,并据此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组织人员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等安全技术方案;接受公司技术部门的技术交底。以上技术准备工作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对工程施工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充分收集各生产要素信息。

  2. 2 施工阶段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要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四新”计划应用产品的检查、验收和管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道工序;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并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对涉及本项目的技术标准、规范、上级技术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及时识别、确认其时效,确保项目施工符合当前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和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2. 3 竣工阶段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总结、评价;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汲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好编写企业标准的准备。通过本阶段的总结,可以使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这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 项目技术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 1 项目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未能认真执行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方案,导致相关部位工程质量下降或留下安全隐患。如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中,一般会要求对刚拆模后外露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覆盖养护,但不少工程项目并未按照方案认真执行,使混凝土出现表面干缩裂纹甚至导致其实际强度降低。二是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未按规定进行记录、收集和整理,导致工程技术资料不能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有时甚至存在着严重错误,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验收和工程进度。项目内部技术管理资料的缺乏、错漏,也给今后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带来了困难,同时难以为项目其他方面的管理传递正确有效的信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对项目技术管理重视不够,未建立或落实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二是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小。应当在公司一级的管理制度中明确对项目技术管理的要求,明确各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在项目部内部制定并执行相关的技术质量管理奖惩措施,从制度上明确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 2 提高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当前由于企业新开工项目的迅速增加,许多新成立的建筑公司急需引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而房地产、监理等相关行业又吸收了不少施工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这些因素导致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和部分在岗的技术管理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施工企业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企业的人才资源。培训对象应当包括企业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新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培训形式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等。另外,也可以考虑通过外聘的办法来解决。

  3. 3 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许多企业和项目部不重视竣工后的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使得技术管理总结程序得不到有效地实施。一个工程项目施工完毕,如果项目部所获得的成功经验或教训没有保留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合理化建议未存档和整理,这些宝贵的资源随着项目部的解散而流失,也就无法带动企业整体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一种管理资源的浪费。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竣工后期技术管理总结制度和企业技术资料数据库,由指定部门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将结果传送到各相关部门,应用于各项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新管理程序的建立、企业标准的建立等,或通过企业内部各种类型的学习交流活动来提高各项目部和所有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

  4 结语

只有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能,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