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建管并举到轻建重管

 情系大连 2011-09-19

从建管并举到轻建重管

本报记者 张建

    【编者按】科学的规划设计是城市道路能否确保“畅达”的基础和前提,伴随着城市人口、车辆、建筑的疾速增长,城市道路的科学规划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回应市民提出的城市交通拥堵、不畅等问题时,市规划局局长作出回应。

    日前,本报“微博·民声”和“打开天窗说亮话”等专栏传递了市民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热点和建议,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路网以及停车场的建设和发展等问题。昨日,市规划局局长王君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百姓关心的交通问题,市规划局正着力解决。通过编制《大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大连市主城区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轨道交通站点换乘静态交通设施专项规划》、《大连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研究》以及《大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等多种规划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矛盾。

    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哪里?王君说,目前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动态和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是提高出行效率最有力的手段,同时配合管理手段。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着力点将转移到管理上。

    我市具有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城市空间结构,车流、人流集中,城市各组团间交通需求量大,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供需不平衡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市规划局已经制定了以轨道交通和道路网络为主的动态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方案,以及静态交通设施建设规划,全面构筑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为了缓解停车矛盾,在我市对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中,对各类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大幅提高。以住宅为例,我市核心区停车配建指标为1~2车位/户,这远远高于国家制定的0.5车位/户标准。此外,根据交通需求状况,实施区域差别化建筑物配建停车策略:中心区 “适度从紧”、现状建成区“适度供给”、新开发地区“按需充分供应”、外围换乘区“适当超前”,通过强化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建设,将逐步缓解我市停车难局面。

    对于动态交通设施建设,我市已编制了到2020年的城市交通的详细规划。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5%,其中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35%以上。那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呈“放射+网状”布局,各条线路的走向基本与城市客流集中的线路吻合,大大增加了交通瓶颈区域和瓶颈地段的交通设施容量。根据规划,核心区轨道网络密度达到0.45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接近一半的城市居民步行不超过500米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

    道路网络方面,规划形成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路网系统。重点完善城市组团间快速通道,疏解核心区交通压力。

    对于未来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何缓解交通压力问题,王君说,那时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相对较完善,城市交通建设的重心将由提供通道资源转移到调整出行结构上来,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控制、引导出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