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朴雅致铜墨盒

 飘雪下江南 2011-09-20

古朴雅致铜墨盒  

 

古朴雅致铜墨盒 - 心路飞飞 - 心路飞飞

古朴雅致铜墨盒 - 心路飞飞 - 心路飞飞

古朴雅致铜墨盒 - 心路飞飞 - 心路飞飞

古朴雅致铜墨盒 - 心路飞飞 - 心路飞飞

古朴雅致铜墨盒 - 心路飞飞 - 心路飞飞

古朴雅致铜墨盒 - 心路飞飞 - 心路飞飞

中国的文房用品,每一种都充满了文化方面的乐趣。流行于我国近代历史上的铜墨盒,与源远流长的文房四宝相比,也许历史并不算长,影响也不是四海皆知;但这满载着文化情趣的文房用品,却让人有一种一见倾心的喜爱,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知道这种铜墨盒的,大概是1997年以后吧。当我有一次在一名老同志那儿第一次见到铜墨盒时,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墨盒,用白铜做成。白亮的铜色闪闪发光,柔和细腻,光滑平整。特别让人惊叹、让人长久注目的,是那上面所刻的图案,是那么自然,那么谐调,那么生动。这是一种书画与刻绘结合的美。在铜面上,把一幅画,包括所题的一首诗,竟然刻绘得栩栩如生,和谐洒脱,真的让人激动,让人赞赏这艺术的美。

  回来后,我一直牵挂着铜墨盒。我看了许多能找到的资料和介绍。这些精美的铜墨盒真的是一片文化的天地。

  铜墨盒的起源和流行,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而又让人信服的说法。许多考证或推理都有一点依据,但是这种依据又可以被许多理由轻易地否定。因为太牵强,或者说太附会。南京曾出土一件明代初期的铜墨盒,长10.2cm,宽9.8cm,高5cm,外有木盒。但这并不能说是最早的铜墨盒,这时期也并没有使铜墨盒流行起来。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铜墨盒的起源与流行并没有直接的或很近的时间关系,而且铜墨盒的发明也并不是一个人的独有。

  关于铜墨盒的流行发展,我却欣赏一个传说,说的是嘉庆时一个秀才准备去赶考,其夫人为了让丈夫方便考试,便研了许多墨汁,装在一个梳妆用的金属盒里,为了防止外溢,又在里面铺了一层丝棉。秀才到京后,其方便的“墨盒”一下子便被读书人看中。于是,铜墨盒便应运而生,在文化圈子里流行起来。为什么要用铜做呢?这是因为铜结实耐用,容易携带,不必担心被轻易地碰坏,也不必担心被墨汁轻易地腐蚀。而且铜质细腻光滑,可以做成各种造型,越用越亮洁美观。特别是文房讲究一种文化情趣、一种文化品位。在上面题刻一首诗,进而画上一幅画,总是相得益彰,增添浓浓的书房气息的。

  铜墨盒的形状有许多种,流行的铜墨盒主要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还有其它特殊的形状。每一种形状都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线条或笔直,或圆滑,如此的和谐,如此的精美雅致。铜墨盒往往是用红铜做底,盒身、盒盖多为黄铜或白铜。在清代主要是黄铜,民国时多为白铜。盒身内壁上部有一圈薄薄的边沿,与盒盖相吻合,严实合密。这种设计既简单实用,又美观大方,置于案上,稳稳当当,玲珑秀气。

  别看铜墨盒的盒面虽小,艺术表现却别有洞天。诗书画印无一不有独到的表现。其实这就是一幅特殊的作品,特别是创作。将书法、绘画、印章,将纸上的文化用刻绘的形式表现在洁亮的铜质上,这又多了一份创作,一种匠心的表现。

这种表现不仅影响了一个时期的一种文化,也造就了一代艺术大师的事业。在铜墨盒流行的清朝及民国时期,士大夫不仅把铜墨盒置于文房,也请名家绘刻,作为礼品互相馈赠。一些学校还在上面刻上文字,用作学生的奖品。

陈寅生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而且,正是陈寅生,正式开创了这门刻字艺术,并将其推广开来。陈寅生,名麟炳,顺天(今北京)人。是清同治秀才,能书善画。清同治元年在北京开设了“万礼斋”,后又改为“万丰号”。他的刻铜艺术无论是文字书法,还是花鸟鱼虫,或是山水人物,都自然流畅、生动有趣,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

  还有一位艺术大师,他叫张樾臣,名福荫。河北人。曾在“明远阁”墨盒店从事刻铜,在民国初年开“同古堂图章墨盒铺”。他广结文化名人,刻铜作品多采用名家画稿,如陈师增、张大千、齐白石等图稿。名家的画作和纯熟的刻艺,使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这时期还有一位名家叫姚茫父,名姚华,字重光,贵州人。光绪进士,曾任北平女师和美专校长。姚茫父是书画名家,著有《弗堂类稿》,与张樾臣是好友,常为樾臣制作铜墨盒提供画稿,并署名茫父,有时也自刻作品,署名姚华。诗、书、画、印、刻都有高超的艺术。

  名家的影响、名家的艺术,使人们以拥有名家的杰作而自豪,在民国时期,就有大量的仿品流行于世。这不仅作假了当时的时代,也为我们今天的收藏提供了一种“炼眼”的机会。

  前几天,我去本地旧物市场拍一张照片,一个小伙子拉住我,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方圆形的铜墨盒,一定要我给照一张相片不可。我见他有墨盒,也想看一看。他边拿边说:“是寅生的。看值多少钱。”我一笑,“是真的吗?”“没错,人家都给二千了。”我不置可否,接过来,又递给了他,墨盒形状不错,是一只老墨盒,上有两行篆书。只是刻绘呆板,落款“寅生”二字全无寅生的洒脱。“还是不要照了。”“为什么?”我本想说是仿的,不过,许多人都是很爱面子的,而且,古玩行里有许多过去的规矩,但我还是明白地说:“没什么太大的价值”。

  因为爱在旧物市场上看看,也就知道了一些收藏的许多佳话。也是在这个市场上,有一位藏友前几天从一外地熟人处购来一只五老图铜墨盒,绘刻精细,朋友们见了都啧啧称赞。过了几天,这卖铜墨盒的外地人又想购回。原价200元,想出500元购回。藏友禁不住真情所感,又退给了他。我想,好的藏品人见人爱,君子成人之美。这也算是一个收藏的小故事吧。

  收藏铜墨盒可以使我们体会一种艺术的感染力,也会使我们有一种系列收藏的成就感。黄铜墨盒一般为清代所制,就像清代的铜钱、铜镜一样。因为那时的金属冶炼所产的多是黄铜。民国时期则流行一种白铜。虽然年代离我们较近,但许多人都更喜欢白铜墨盒。白铜似银,不仅更光滑、洁亮和细腻,还因为上面的图饰有一种很好的艺术表现力,感染人的艺术冲动。

  过去的铜墨盒仿品多是仿名人刻绘,文字线条大多较呆板,缺乏自然流畅的感觉。现在,因为收藏市场的繁荣,也就多了许多现代的仿品。这种用流水线制作绘刻的现代工艺品,在许多地方是当作真品来出售的,有的里面还故意放上一层棉花和墨汁,以增加旧的感觉。其实,墨盒身上闪闪的“光刺”和通体一样的铜质,一般还是容易鉴别的。其它仿品则要细看细比较。还有的是用过去的铜墨盒,在上面重新绘刻图案文字,以增添其艺术性,这往往要从图饰是否古朴、谐调等方法来区别了。

  随着收藏的普及,铜墨盒早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兴趣。对于大众收藏者来说,收藏铜墨盒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看品相。品相是藏品的生命。铜墨盒要平整完好、不损不裂。虽然铜墨盒是金属材质,不像瓷器等易碎易裂,但盖部边沿材质较薄,而且许多流传下来的铜墨盒为使用品,多残留有墨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腐蚀,边沿易腐烂,四角易开裂,因而要特别加以注意。

  二看艺术性。艺术体现藏品的价值。一般来说,无绘刻或绘刻粗糙的铜墨盒收藏价值不大。要选择那些书画隽秀、布局和谐、刻工精细、线条明快的墨盒来收藏。这里面,要注意名家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和文化内涵上都是有很高价值的。只有具有较高艺术品位的东西才有收藏价值。

  三看材料。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也有黄铜所制。民国以前多为黄铜。一般来说,白铜所做的铜墨盒光泽柔亮,摩滑细润,在上绘刻文字图画表现力强、背景突出,特别为人们所喜爱。可以说铜质越白亮,越有收藏价值。有道是白铜似银。

  四看形制。铜墨盒多为方形或圆形,尺寸在10厘米左右。为了某种用途或喜好,也有一些制成特大型或超小型的墨盒。

  收藏,各人有各人的体会。我喜欢铜墨盒,却没有收藏铜墨盒。我爱看,爱到友人处观赏。不求所有,但求所见。我曾给陕西一家报纸写过一篇关于铜墨盒的小短文,专栏主编来电话说,在刊发前给当地一位收藏老者看了,老者收藏有一百多方铜墨盒。我既为报社的负责任而感动,又为老者而高兴。一百多方铜墨盒,那是老者的一种岁月积累吧,又或是有老者的一种无限寄托,或有着对中国悠悠文化的一种深深情感吧。(梁德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