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五德:“忠、孝、节、勇、和”

 小袤 2011-09-20

新五德:“忠、孝、节、勇、和”

 

树甲简评:归纳的很好,做起来并不这么简单,贪腐到会自首,一切矛盾都迎刃而解了。

 

:忠诚、忠良、忠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其实是客观存在,括弧内为树甲简评,下同)。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对普通的人(主要是对君忠,不忠要杀头的)、所有的人,都有一个的问题。孔子时代,并不稀奇(君主是极少数,为何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先秦可称君者不多!)。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他是愚忠的代表,却不得君用之只好鲁国搞学文),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讲的是君王忠于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放在教学首位,说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报效祖国对立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历史上确有这种情况,为帝王牺牲了,如何尽孝?),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统一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又尽到孝敬父母。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节:气节、名节、操守、节制。崇尚理想、信念、信仰。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在《滕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讲气节、重操守、重名节、轻利欲,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熔铸成为不图名利、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柱和一个人永葆铮铮铁骨的人格追求。  
  :勇敢、坚强、刚毅。中华传统文化对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悬命为仁曰勇弃命为仁曰勇胜敌壮志曰勇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一言蔽之,就是勇敢果断、徇义不惧、刚健不屈。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这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刚健精神,是中华民族饱经磨难、历久弥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不竭动力。  
  :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求同存异。中华传统文化把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以治国。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权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论。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墨子·间诂》卷三)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文化还把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