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的最高境界是: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1、想清楚什么?
听众是谁?他们想听什么?他们想怎样听?
1>1、听众是谁?
- 这个问题本质是要判断下面几个问题: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
1>2、他们想听什么?
- 想听关于上面几点的阐述: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
1>3、他们想怎样听?
- 用最少的脑力理解我的思想!!!
- 无论智商多高的读者,可用的思维都是有限的。一部分会用于识别、解读词语。第二部分用于找出各种思想(词意句意)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用于理解表述的思想。
- 所以读者想这样听:通俗易懂,层次、逻辑清晰,表述思想明确。
- 举个反例:为什么大家大多都不喜欢看专业及学术著作,首先字词句就费劲了,行行百度。其次是写一大坨文字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第三最可恶的是有些专家的“逻辑”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普通人能理解的水平,我们被迫不断地在上下文寻找(某种)联系,妈的谁不烦啊?读起来这么痛苦谁想去看?
2、如何说明白?
将思想(信息)归类分组,然后找出逻辑抽象概括(组成金字塔),自下而上思考。
- 例如,我想写一篇关于红茶的文章
- 于是我收集了好多红茶的资料,然后我把这些资可按品种、历史来源、生长环境、品质特征、制造工艺、营养成分、作用功效等归类分组。
- 然后抽象概括,主题如,喝红茶能长生不老<作用功效<营养<工艺<品质特征<生长环境<品种<再加点历史、名言、诗句什么的,这文章就写成了,要写广告软文,就再穿插点客户需求。
结论先行,自上而下表达
1)、文章任意一层必须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总结概括。
- 例如,本文第一句是对1、2、3…的总结概括;而「1」是对1>1、1>2、1>3…的总结
2)、每层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 检查方法:看看能否用单一名词表示。如“建议、原因、问题、改变等”
- 例如:你把小明揍你的事儿告诉妈妈,妈妈跟你说:当老师在时…(一万字)…;周围有人时…(一万字)…;落单时…(一万字)…这三万字,就可以用“建议”来表示。
3)、每层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 演绎:大前提(大主/大谓/大宾)、小前提(小主属于大主)、结论(小主/大谓/大宾)。例:人都会死,我是人,所以我会死。
- 时间:一点、二点、三点;早中晚;前后……
- 空间: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北上广……
- 程度:重要、次要、次次要、次次次……
4)、总之
- 每个一个表述都应引发读者的疑问。例如,本文第一句就引发了大家对想清楚什么?怎么说明白?说什么?怎么说?的疑问。
- 纵向用疑问/回答理清思路。例如,本文用1>1.1
- 用横向结构回答上层问题。例如,本文1.2.3……是回答第一句引发的疑问。而1>1、1>2、1>3又是回答「1」所提出来的问题。
3、说什么
主题、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主题、疑问
金字塔的顶端是一个主语+谓语(谓+宾)的句子。这个主语即文章「主题」,谓语是回答读者的疑问。
- 例如如本文开头的「表达的最高境界」是主语即主题。
- 而读者的疑问「表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则由后面的谓语来回答「是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当读者了解某个「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就会引发读者的「疑问」,而给出这个「答案」就是你写作的动机。「主题」就是读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某个问题的答案。
背景
一个公认的事实。
冲突
指推动情节发展,并能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有时是某种阻碍。
- 例如:背景…………冲突…………读者疑问
- 要完成某任务…………发生了妨碍任务的事情…………该怎么办?
- 存在某个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实施?
- 存在某个问题…………有人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可行吗?
- 采取了某项行动…………示达到预期效果…………为什么没达到?
关键句要点
- 就是分段落的中心句。
- 关键句要点应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是背景、原则、内容、计划、效果、条件等这些夫助于传达文章信息的抽象词汇。
- 不仅要能回答主题思想引起的读者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结构,文章太长要把关键句要点都列出来,然后给他们起个小标题。
4、怎么说
1)、提出主题(如不确认直跳2)
2)、设想读者的主要疑问(如不确认直跳4)
3)、回答读者的疑问
4)、引入背景
- 用讲故事的形式:深夜,两个外地人在一座古堡中相遇……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相关。
- 对孩子而言,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就是他们已经听过的故事……
- 对大人而言,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就是他们熟悉或了解的故事……
- 对大人而言,世办上最坏的故事就是他们根本不懂又不能理解的故事……
5)、列出冲突
- 基本形式: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 开门见山:答案……背景……冲突
- 突出忧虑:冲突……背景……答案
- 突出信心: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6)、由上面答案引发新的疑问,确定关键句要点
7)、关键句层次上宜用归纳推理,少用演绎推理。如用归纳法,需概括单一名词。
-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 归纳推理,同级思想应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8)、对读者的新疑问,重复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