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gs老张 2011-09-24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贺祥麟文 寄琴居士配图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读大学,我们的“西洋通史”老师是西南联大第一流的皮名举先生,他不但学问渊博,而且讲课艺术极高。当时为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西洋通史”采用的教材是美国海斯和梦氏(Hays and Moon)二人合著的《世界历史》,这教材连英文原文带中译本全校图书馆只有几十册,文科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一百余人全靠去图书馆“抢书”,轮流阅读,以解决课本奇缺的问题。就这样我总算把教科书通读了不止一遍。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一 

    这里想谈的是古代希腊伟大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前484?——前430至420)。他所著的关于希腊与波斯战争的《历史》一书是西方古代世界第一部记叙体的伟大史书。他的成就很大,举世景仰,名垂千古。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称他为“历史之父”,但是也有人称他为“谎言之父”。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究竟哪种对呢?去年在智利,我认真阅读了希罗多德《历史》的一些篇章,结论是:以上两种说法都对,希罗多德既是西方“历史之父”,同时又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谎言之父”。他的伟大功绩尽人皆知。这里,我想专门谈谈他的“谎言”。首先,他喜欢夸张,最典型的例子是说薛西斯大帝(Xerxes,旧译作泽尔斯大帝,(约前519—425)率领波斯500万大军远征希腊,事实上,据后人认真核对,估计实际人数只有36万人。“历史之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吹牛大王!其次,希罗多德写《历史》,所根据的绝大部分资料,既非史书,亦非文字记载,而是口头传说传闻,这些资料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便值得怀疑。第三,《历史》里许多绝对荒谬不经的故事,其神奇程度超过了我们任何丰富幻想。甚至连希罗多德本人都不得不承认,“我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记录下人们所说的(一切),可是我并不时常感到自己必须相信它们”。由此可见,希罗多德在获得“历史之父”的美名的同时,被称为“谎言之父”决非冤假错案,根本无反可平。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性:从另外一面来看,如果我们把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某些荒唐透顶的故事,当作童话来读,则它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童话,比《天方夜谭》还要天方夜谭。此类例子极多。我这里只举一个最精彩的:在有一篇叫做《拉姆斯普尼都与窃贼》的文章里。希罗多德谈到了一位古代埃及国王拉姆普西尼都,他富甲天下,举世无双,命令石匠在自己居室旁边,紧靠他的墙建造一座石屋,以储藏自己的财宝。石匠富于心计,筑墙时选了一个较轻的石块,一两个人即可搬动,将此石嵌在许多石头中间,不露痕迹。石匠临死前把这一秘密告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这块石头何在,距离两边多远等,以便儿子需要钱时去偷,偷了保证可以终生富裕。两兄弟后来去偷了几次,顺利异常。后来国王终于发现了宝库丢失很多,乃命令下人在宝库内设置陷阱,以捕捉窃贼。一天晚上,兄弟二人又去偷盗,哥哥先钻进去,掉进了陷阱。就对他的兄弟说,不行了,自己已经陷入陷阱,无法逃脱,请弟弟进来,把自己的头砍去带走,这样案发后谁也认不出死者是谁,就救了弟弟。于是,弟弟在万般无奈中只好钻进去杀了哥哥,把活动石块还原,带着死者的头溜了出去。次日国王发现了此事,勃然大怒,就下令把尸体悬挂在墙上示众,派兵守卫,只要见到有来凭吊之人,或者脸上有悲哀的表情者,一律立即捉拿归案。谁知那个弟弟手段非常高强,他于一天晚上赶了几头驴来,驴背上驮了许多皮囊的酒,走到这里。他把两三个皮囊的绳子弄松,皮囊略微下垂,一些酒便流了出来。酒一流出,他便用力痛打自己脑袋,大哭大叫,装着不知先抢救哪头驴子背上的酒。卫兵见此,立即去地上舀酒来喝。窃贼马上假装愤怒,大骂士兵不止。卫兵赶快来安慰他,而他也装作慢慢不生气了。卫兵进一步与他开玩笑,他也顺水推舟,送了一皮囊酒给士兵。这一来卫兵与小偷成了朋友,请他进房里一同痛饮。他乃再送一皮囊酒给士兵,终于士兵们全被弄得烂醉如泥。窃贼先把哥哥的尸体取下,又开玩笑地把每个士兵的右脸用剃刀刮得干干净净,带了尸体,赶着驴回家去了。次日国王发现了这一情况,下定决心,一定要捉住窃贼,就叫自己的女儿在房里接待一切男子,与之发生男女关系,条件是这个男子必须首先对公主交代自己毕生做过的最聪明、以及最恶毒的事各是什么。只要遇见这个窃贼,就抓住不放。公主遵命。谁知窃贼更加厉害,把一刚刚死去的人的臂膀割下,藏在斗篷中去见公主。公主提出上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最恶毒的一件事是割下了陷入国王宝库里陷阱的亲哥哥的头;最聪明的事是让卫兵喝醉了酒,我偷偷搬走了哥哥的尸体。”公主立即抓住了他的手不放,谁知在黑暗中他早已把死人的手递给公主,公主紧握不放,以为抓住了贼。他再次逃脱了。次日,国王一知道此事,大为震惊,同时极为佩服这个年轻人的智慧与胆量,在全国张贴布告,宣布赦免此窃贼之罪,只要他出来自首,当给他一笔重奖。窃贼相信国王不会骗人,真的去见国王。国王对他极端钦敬,便把公主嫁给了他。国王说:“埃及人的聪明才智胜过其他一切人,而这个人的聪明才智则胜过一切埃及人。”这个故事当然非常引人入胜,其情节之曲折离迷,令人拍案叫绝。把它放在《天方夜谭》中,决不比任何一篇逊色。可是,作为历史典籍,收入这样的海外奇谈,是否太过份了呢?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二)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这便使我想起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生于前145或135年,卒年不详)。我认为如果拿司马迁和希罗多德二人在历史学上的成就来比,司马迁要伟大得多。理由如下:(1)司马迁的巨著《史记》记叙的时间长,自黄帝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前后共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希罗多德的《历史》自传说的特洛伊战争(大约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写起,至他生长之公元前五世纪,包括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前490)、萨拉米斯战役(前480),和希腊联军大破波斯侵略者的普拉提亚战役(前490),一共只有六、七百年时间。(2)司马迁的《史记》为严格的史书,科学性强,他的治学态度也非常严谨,忠于历史事实。当然,他的工作条件可能比希罗多德的好,他曾埋头阅读和整理“石室金匮”(皇家图书馆)的藏书,占有丰富史料,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赫赫功勋,彪炳千秋。至于希罗多德,当然也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开西方历史学之先河,功不可没。他在《历史》中记叙了古代希腊、埃及等国的历史、社会、风习、宗教以至战争,博大精深。此外,他还写了巴比伦与波斯的历史,甚至还写了巴尔干半岛和南俄罗斯野蛮部落的活动。他既写了古代,也写了他所生长的当代,既写了他的故乡希腊,也写了埃及、巴比伦、与波斯的“东方文化”。但是,他的史学态度有时不够严谨,《历史》里写入了大量的传说和听闻,而不是历史。如他在讲述一些传闻故事时,甚至说“连我自己也不相信此事”。那他这方面与司马迁相比,差距很大。(3)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写史书的着眼点不同:前者最初只想写一部战争史,后来改为一部波斯帝国历史。事实上以后希罗多德接触到整个社会、文化,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他从薛西斯远征失败中得出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即:骄者必败。而《史记》呢?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传记为主。它共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这些内容错综复杂的文章共同构成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巨著。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批判性的历史著作,即使是对他当时生长的汉朝历史,他也是用冷峻的眼光来看待的。书里反映了他对人类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与独特看法,很了不起。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慧眼独具,他刻画了不少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生龙活虎的历史人物。今以《项羽本纪》为例,这一不朽名篇不但记叙了项羽一生的重大事件和他所建立的功勋,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项羽性格中的一些严重缺点、以及项羽在处理重要问题中的一系列不可原谅的失误,终于用自己的手,铸造了自己的灭亡。项羽“疏于战略,黯于用人,刚愎自用却又当断不断,企图以一夫之勇,一己之智来统一天下,终于不可避免地被雄才大略而机巧多诈的刘邦击败”(注1),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演出了历史上震撼人心的巨大悲剧。司马迁通过塑造项羽这一历史人物,为我们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太史公既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史记》里对众多历史人物的描绘,个个有声有色,感人良深,因此,即使仅从两部书在文学上的成就来比较,我认为司马迁的成就比希罗多德要更大些。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把东西方这两位古代历史学家的生平比较起来,司马迁显然是个很大的悲剧人物。希罗多德的一生比较平稳安定,而司马迁则否。他个人的遭遇非常悲惨,他所受到的挑战和考验之严重,是希罗多德所完全没有的。大家都知道,由于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作了一些解释,便被汉武帝误认为他在为李陵的投降匈奴辩解,一怒之下,判了司马迁死刑。按当时的惯例,犯死罪者有两种情况可以免死,一为出钱赎罪;另一则为受腐刑即宫刑。司马迁无钱赎罪,又因完成《史记》的责任心很强,不能自杀,乃接收了宫刑。刑余之人,他忍受了多大羞辱,含垢忍辱,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这些,他在《报任安书》中有详细记述,写出了他自己的巨大悲剧,以及他为了完成《史记》而忍辱负重,震撼了我们的灵魂。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希罗多德与司马迁

    也许,我写得太严肃了,气氛太沉闷了一些,为了变换气氛,我愿意把希罗多德请出来给我们再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吕迪亚国王罗伊斯(Croesus)建立了吕迪亚帝国,占领了许多地方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他把雅典政治家梭伦(Solon,前630—大约前560年,就是所谓雅典“七贤人”之一、著名的“梭伦改革的创始人”)请来参观自己的宝藏,然后问梭伦:“谁是您所见过的最幸福的人?”梭伦答曰:“一个名叫忒尔斯(Tellus)的人”。“为什么?”“因为一,他所在的城市(雅典)非常繁荣,他有五个儿子,每个儿子又都有孩子,所有儿孙全部成人并健在;二,此人死得光荣。在与邻国城邦战斗中,他为同胞而战,英勇破敌,并英勇牺牲,成为英雄。雅典人民在他倒下的地方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倍极哀荣。”“那么,您见过第二个幸福的人是谁呢?”“是阿戈斯(Argos)城邦的两兄弟克勒奥庇斯(Cleobis)和庇同(Biton)”。这兄弟二人生活富裕舒适,孔武有力,不但在竞技中获胜,而且还有一件事更能说明问题:一天,阿戈斯人庆祝神后赫拉(Hera)节,这兄弟二人必须乘牛车去神庙参加盛典,可是临时因为牛在田里耕种,回来迟了,二人乃于匆忙间自己作牛,拉了车送妈妈去神庙。群众看了敬佩之极,围着二人赞美。群众愈集愈多,母亲在极度欢乐中祈祷神后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凡人能有的最大幸福”。祭神和欢宴之后,二人在庙里睡着了,双目紧闭,再也没有醒来—神后真显灵了,给兄弟二人以凡人最大的幸福即在欢乐中不知不觉地睡着及死去。国王听了大为失望,认为梭伦根本就不懂得富人的幸福。梭伦回答说:“您诚然很富有,还统治了众多人民,但我在确实知道您快乐死去前,不能回答您这一问题。”国王后来的遭遇非常悲惨。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是残废人,另一个被人误杀。他本人呢,在统治了14年后,被波斯军包围及俘虏。波斯人把他放在一堆干柴上准备烧死他。临死前他想起当年梭伦的警告,追悔莫及,一连叹了三口气,然后不断呼喊梭伦的名字。波斯王问他梭伦是何许人,他据实以告。波斯王听了极为感动,乃命令灭火救人。熟料火已经烧得很大,无法扑灭,克罗伊斯于惶急之中,热泪满面,大呼阿波罗救救自己,就在此时,天上突然乌云密布,暴风雨立刻降临,大雨很快熄灭了火。于是,克罗伊斯终于得救。

    这类荒谬绝伦的故事,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到处都是。“历史之父”确实同时也是“谎言之父”。然而,希罗多德毕竟是西方第一个历史学家,他的极端浪漫主义的写作,被后人谅解了,西方“历史之父”的这顶桂冠仍然一直牢牢地戴在他的头上。他头上的光环依然闪闪发亮,照耀万里,虽说有人不服气,又有什么办法!

 

————————————————————————————————

(注1)              引自钱伯成主编:《古文观止》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2月第一版,上册P190

又:本文所有古代希腊人名地名译名和人物生卒年代全部核对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出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