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找到以前的老照片,此照有些疑似,模样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滴!)
1907年满铁开始经营后不久,就在抚顺开始了矿井气和煤气的制造尝试。1910年,满铁在大连开办了“大连瓦斯制作所”,开始了在东北的瓦斯(煤气)制造及经营历史。在此后的十多年间,满铁先后在抚顺、大连、鞍山、奉天(沈阳)、安东(丹东)等地开设了瓦斯制作所。1924年,满铁的第六座瓦斯制作所在长春开建。
1925年7月,庞大的满铁将瓦斯事业从本部剥离,在大连成立了属日本“国有”性质的“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接手了原由满铁经营的瓦斯事业。此时的“长春瓦斯制造所”正处于建设之中,当年11月,长春所建设完成,形成了日供煤气5600立方米的生产能力,随后此制造所也从满铁分离,成为“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长春瓦斯制作所”。该所以满铁附属地为服务对象,陆续扩建着附属地内的煤气管路,逐步将煤气通往了各单位和住户。
(这是现长春站前,原满铁附属地内老建筑遗留的“瓦斯用户铭牌”)
1932年“满洲国”设立后,这里没什么本质变化,只不过名称中的“长春”换成了“新京”。1933年7月,“满洲国”公布了《瓦斯行业管理规范》,算是对此行业的设立、经营、质量、安全等内容有了统一的规则。这个行业之所以受到重视,它不光是供应居民生活用气,更重要的是供企业单位的生产用气。相比于蒸汽加热等方式,煤气作燃料在当时是个比较新的技术,再加上东北具有大量储量丰富的优质煤田,也为这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日本当时远达不到东北一样的煤气普及率,不是没有技术,而是没有那么多的煤田资源!这么丰腴的东北,那个不想要?!一百多年来,为了这块曾经富得流油的地方,发生了多少明争暗斗?!
1937年,随着满铁附属地行政管理权的取消,按照规定,属于“日本国企”的“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不是“满洲国”的法人。于是,由日满合资,设立了属于“满洲国法人”的“满洲瓦斯株式会社”,除了属关东州的大连外,将其它的新京(长春)、奉天(沈阳)、鞍山、安东、抚顺等“瓦斯制造所”都移交给了“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后来,又陆续在锦州、哈尔滨等地开设制造所,在东北合计有八个城市开通了瓦斯供应。当时与丹东一江之隔在日本统治下的义州(现朝鲜新义州),也是由“满洲瓦斯”来供应煤气。

1945年8月“满洲国”消亡后,南满洲瓦斯株式会社全部停业,长春所自然也停止生产。1947年1月,国民政府接收长春瓦斯制造所,更名为“长春市煤气公司”,经过八个月的修复整顿,9月份开始恢复供应煤气,当时还留用了部分日本技术人员帮助恢复生产。但仅仅生产了两个月后,因为战事紧张、交通断绝,因为断煤而再次在11月停产。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长春市煤气公司”,并与1949年1月更名为“国营长春煤气厂”,当年的4月恢复生产并向用户开始供应煤气。在此后的四十年间,这里是长春最大的煤气加工厂,而能用上煤气的住户,那是特殊的一份荣耀!“三气房”(水电、供暖、煤气)可是当时令人羡慕的住房条件!不过,那是的人们还顾不上环保的要求,这个煤气厂的附近,可是终日烟雾弥漫,遇上风天,满街都是煤尘、烟灰,再加上那些起起落落的煤气大罐,真不算个居住的好地方!
进入到九十年代后,长春市在东郊修建了新的“东郊煤气厂”,这个存续了七十年的老厂子终于也迎来了搬迁。后来,“长春煤气厂”变为“煤气公司”,再后来,改为“长春燃气集团”,不光有煤气,还开发了天然气,从公主岭、双阳拉了几条天然气管道。2000年,“长春燃气”成了上市公司,还是中国此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呢!不过城市煤气的历史在长春已经走到尽头,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煤气将被天然气完全取代。
(这是新建的东郊煤气厂)
在这座煤气厂迁走后,原址处盖起了名为“太阳世纪居”的居民小区,那可是长春第一个高档的封闭小区。2000年,又盖起了“太阳家居城”,逐步成为长春家居市场的一个大卖场。当初这里还真汇集了不少高档消费的场所,十几年前,这里的酒店、KTV、洗浴城的设施,正经是长春档次不低的去处呢!!
(这是位于西三条街上老煤气厂大门的地方,现在的太阳城)
这是在老煤气厂原位置上兴建的小区“太阳世纪居”,快有二十年的历史了
这是在原址处兴建的家具大卖场“太阳家具”,长春热闹的家具大卖场之一
还是那句话,当初日本人满怀憧憬地来到东北大陆,认真异常地设计着这里的未来,似乎一切都设计好了,可就是一样没算计好:野心膨胀地迅速扩张,导致了更迅速的灭亡!我老想知道,如果日本人知道这个“满洲国”只有十四年的寿命,是不是会另换个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