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声
冯伯华同志(1919--1993) 是我国化工战线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出生在宁波慈城镇一个贫困的店员家庭。在普迪学校小学毕业后,就由父亲带到上海当印刷学徒工。1936年7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新四军,他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和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52年,冯伯华担任永利宁厂党委书记、厂长兼南京磷肥厂党委书记、厂长,开始了从事化工事业的生涯。1956年调化工部工作,历任化工部氮肥局副局长、氮肥工业设计院、化工设计院和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院长、化工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他对化肥工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都提出过极有远见的意见,在领导化工科研、外事和计划等工作方面卓有建树,冯伯华同志40多年如一日,情系化工,为祖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国化肥产量按有效成份计,1950年仅为1.5万吨;到1992年已达2000万吨。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被公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府的一大成就。我国农业上的成就和化肥工业的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解放初期我国化肥生产主要靠南京永利宁厂和大连化学厂两个老厂。1952年到1956年初,冯伯华组织领导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公私合营化工企业——永利宁厂的生产恢复、扩建改造等艰苦的重建工作,以极快的速度和较小的投资对老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扩建,不到8个月的时间,就将年产6万吨硫酸装置建成投产,用1年左右的时间就将合成氨生产能力由年产2.5万吨扩大到4.5万吨,使硫铵产量成倍增加。在他主持和推动下还实现了一批对全国化肥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开发成果,如以白煤代替冶金焦为原料制合成氨的原料气,试制成功多层卷板高压容器、自行开发了硫铁矿沸腾焙烧炉(这二种设备都是国内首创)等等。1956年在氮肥工业设计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期间,领导该院完成了省、地、县三级氮肥厂定型设计,为60-70年代氮肥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以生产碳酸氢铵为主的县级氮肥厂发展最快,产量占全国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他曾为华北一批中型氮肥厂的设计和选厂、引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氮肥装置做过很多工作。为加快磷肥尤其是高浓度复肥工业的发展,他力排众议,克服重重阻难,终于促使一个由科威特出资,利用突尼斯的磷酸和中国合成氨的中阿化肥有限公司(SACF)在秦皇岛建成,受到了党中央领导的好评,被称为“南南合作的典范”。1987年8月,他承担了《2000年化肥发展战略研究》软科学研究任务,邀集40多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深入调研,并亲自执笔完成了这项课题。这份研究报告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评为国家计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研制“两弹一星”的任务。聂荣臻元帅提出抓新型原材料、精密仪器仪表和大型设备是“开门七件事”。而从化工材料来看,1958年我国生产的塑料只相当美国产量的1%,英国的2.5%,而且大多是些老品种。中央要求化工部提供高能燃料、氧化剂和一批国防急需的新型化工材料。化工设计院承担了这些产品工业生产装置的设计任务,在任务又多又急、设计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冯伯华院长实事求是、雷厉风行,亲自制订方案,落实任务,抽调70多名年轻有为的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设计室,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不仅满足了国家对国防化工产品的需要,同时还建立起了一支过得硬的技术开发设计队伍。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技术高峰征途中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冯伯华领导的化工设计院为此曾作出了不少贡献。至1965年7月我国试制成功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共1.28万多项,品种上可以满足导弹、原子弹、航空、舰艇、无线电方面科研和生产需要的90%以上。许多过去靠进口的新型材料,基本上能够自己解决了,为新型材料立足国内打下了一定基础。
乙烯是石化工业的龙头产品,是生产有机原料的基础,其生产规模、产量、技术都标志着一个国家石化工业的发展水平。冯伯华在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任院长时,先后主持了我国几个大石油化工基地的规划,参加了以克拉玛依油田轻烃为原料建设乙烯厂的选址工作,茂名30万吨乙烯厂的预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和南京扬子乙烯工程、吉林30万吨乙烯厂的选址等工作。并组织与外商谈判引进了13套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化肥装置,为石油化工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冯伯华对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都提出过很有价值的意见。1989年他担任《发展我国乙烯工业的若干问题》软科学研究组组长,邀请30多名专家,从国家国情和大化工的利益出发,对如何发展石油化工进行研究论证。他不辞劳苦实地考察调查,主持论证会多方面听取意见,精心修改研究报告。该报告曾获国家计委科学技术进步优秀成果奖。
1993年11月3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因病在北京与世长辞。冯伯华同志为祖国化工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精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高尚的思想品质,坚强的工作毅力,勤奋好学、开拓进取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