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岁前不要买储蓄型保险

 一路花开灿烂 2011-09-26


    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一份保障充分的终身寿险显得花费有些过多。若想既不降低保障程度又可以减少保费负担,消费者应首先遵循“重大风险重点保障”的风险管理原则,然后再选择保险产品。从这个角度观察,定期寿险可能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唯一有效的选择。
当你面对这样两份人寿保单时,你会如何选择:
    同样都为10万元的保额,20年的交费期,但不同的是:第一份保单每年交保费2600元,第二份保单每年只需交240元保费。但第一份保单属于储蓄型的,也就是说所交保费是可以返还的;而第二份保单是纯保障型的,所交保费没有返还。
    在专业定义上,第一份保单叫做“终身寿险”,第二份保单叫做“定期寿险”。终身寿险所交保费虽然较多,但最终钱还会回到自己手中;定期寿险便宜、相对保障较高,但交出去的钱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目前国内大多数人的意识中,总感觉“不返还”的保险产品不划算,但终身寿险的保费又往往比较昂贵,于是在国内市场上,“终身寿险附加定期寿险”的产品组合长期存在。看起来这样“折中两面讨好”的产品既实现了人身保障功能又能满足返还需求,以至于它甚至成为了一种固定的保险规划设计模式。
    在大多数中国人对于风险保障概念才刚刚建立的阶段,纯保障型、不返还保费的定期寿险类产品,的确没有具备强大储蓄功能的终身寿险容易被接受,不仅仅在中国,尤其是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的保险市场均有此种现象发生。
    但到了保险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这种“终身寿险附加定期寿险”的组合方式已显出疲态,很多一线从业人员和专家都认为:应该到了要打破这种固定模式的时候了。


重新关注定期寿险
案例1:刚刚工作不久的张宁宁,每月收入4500元,她准备买一份保险,但自己以前从未认真了解过任何保险种类和具体产品。和代理人沟通后,在一大堆令她眼花缭乱的保险产品组合中,她始终搞不清楚自己最应该选择哪一种。
《钱经》观点:当我们第一次接触保险的时候,尤其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群,最好选择最简单、最容易理解而且保费尽量便宜的保单,定期寿险是应该首先被关注的。

教科书上定期寿险的定义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如果被保险人死亡,则保险公司按照约定的保险金额给付保险金;若保险期限届满被保险人健在,则保险合同自然终止,并且不退回保险费。
定期寿险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保单约定的期间内死亡,受益人才可获得保险金。

    定期寿险的保险期间短则1年,长则10年、20年,或者采取截止到某一年龄的方式,如到65岁或70岁。
    虽然各个市场的情况不同,定期寿险仍是全球保险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之一。由于定期寿险严格限定了只有在保单规定的期间内提供死亡保障,期满时无生存给付。所以,相比其他种类的人寿保险来说,定期寿险更接近于财产和责任保险。
    假使一幢价值10万元的建筑物,投保5年期的保险金额为10万元的财产保险。建筑物只有在5年的保险期内发生全损,保险公司才会赔偿全部保险金额。相同的,一个人投保了5年期间10万元保额的定期寿险,如果被保险人于5年保险期间内死亡,保险公司给付保险金10万元;若在保险期间之外死亡,保险公司则无任何给付。
    因为定期寿险的结构相对简单,相比于其他保险种类也更容易进行产品间的价格比较,所以便于投保人了解定期寿险的价格信息。这导致定期寿险市场的价格竞争比储蓄型和投资型保险市场更为激烈。由于定期寿险通常没有现金价值和红利,所以保单的比较只是基于保费便可以了。


第一张保单
应该选择定期寿险

案例2:今年刚刚28岁,自己创业已经半年的李强,忽然觉得有买保险的必要了。经朋友介绍,他与一位保险代理人经过几次沟通后,得到一份优先购买定期寿险的保险建议书。他很疑惑:自己已经不是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了,怎么还要首选定期寿险? 28岁创业者与23岁白领所需要的的风险保障难道是一样的吗?
《钱经》观点:购买保险的人群千差万别,保险需求也各不相同,但每个消费者首先必须遵循的风险管理原则是相同的——“重大风险重点保障”,然后再选择保险产品。从这个角度观察,定期寿险可能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唯一有效的选择。

    定期寿险对于收入较低而保险需求(通常来自家庭责任)较高的人群,就显得十分必要。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重点保障可能对家庭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如果目前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购买保费较高的终身寿险或其他分红、投资型保险,消费者就可以选择定期寿险,用以保证在遭遇损失时有足够的财务保障。
对于那些事业刚刚起步,收入暂时有限的人群来说,定期寿险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尤其在事业的初创阶段,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发展事业,而购买定期寿险刚好不需占用太多资金——为自身的发展投资,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初期阶段,无疑具有很高的优先级。
不仅仅在个人、家庭的风险保障方面,定期寿险还能对初创企业的风险给予一定的保障作用。

    新兴企业因为尚处于成形阶段,因此经营风险往往很高,企业趋于成熟尚需时日。此时,如果那些对企业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个别员工一旦死亡,必将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就势必将造成企业巨大的投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寿险是一种十分有用而且力所能及的避险工具,它不仅能够提供相应的保障,而且保费低廉。
     如果企业为这些员工投保了定期寿险,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损失。此外,很多私人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将企业资产和个人资产合而为一,一旦企业发生运作障碍,将直接导致家庭生活水准的大幅下降。在这些情形下,为保证自己家庭现金流量的持续和稳定性,虽然类似终身寿险的储蓄型保单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在财力并不十分充裕的条件下,定期寿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购买定期,
将余钱进行投资

案例3:王辉,民间理财高手,精通金融投资,在股票、基金等方面上的投资回报收益颇丰。但对于保险的了解不是很多,只听周围朋友谈起过储蓄型分红保险,知道保险的回报远没有在基金等上面的高。但是,他也有担心,万一发生了人身意外事件,自己在投资领域赚的钱足够多吗,真得能救家庭的燃眉之急吗?
《钱经》观点:王先生在投资方面算是高手,因此,基本没有必要购买分红险或储蓄险来进行保险理财。而定期寿险具有保费低、保障程度高的特点,一来可以在王先生万一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离开人世时,给自己的家庭及时送上一笔赔偿金;二来不会占用王先生大量的资金,基本不会对其投资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目前市场上新出现了这样一种保险购买方式:即使个人有充足的财力购买储蓄型保单,他们也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定期寿险。原因是,这样在保障相同的情况下,投保人就可以节省出一笔资金,然后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其他金融工具,比如现在行情不错的股票、基金和投连险等。如果一份定期寿险的利益加上投资收益的总和,超过了一份储蓄型寿险保单的收益,那么这种选择就是非常明智的。
    通过建立这样一个“购买定期,将余钱进行投资”(简称“买定投余”)的安排,定期寿险不但完成了自己“本分内”的保障责任,还能对家庭的资产进行一次合理的配置,让有限的资金分别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如果构想完善,运作合理,“买定投余”计划就十分值得一试。需要注意的是,这项计划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运作,通常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比如,投资者如果想通过购买人寿保险以外的途径储蓄,但是又无法按计划定期提存一笔金额,“买定投余”计划必将以失败告终。


终身寿险的一些“尴尬”
终身寿险的本质特征是:无论被保险人何时死亡,保险公司都将支付死亡保险金。可以说,终身寿险名副其实地为个人提供了终身死亡保障。终身寿险根据生命表定价,而生命表假定所有的被保险人都在某一年龄死亡,保险公司一般采用100岁作为保单的终止年龄——即假定所有的被保险人都会在100岁之前死亡。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不过是保险公司在定价时的一个假设而已。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终身寿险,即终身寿险相当于一份100岁到期的定期寿险保单。终身寿险保单都拥有现金价值,也就是说,保单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退保或解除保险合同,都可以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而且,每份终身寿险保单都附有一张现金价值表,此表显示不同时点保单所具有的退保现金价值。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终身寿险都具备了更高的灵活性和价值。对于保险需求超过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消费者,或是希望以购买人寿保险方式进行储蓄的消费者来说,终身寿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的保险需求不超过15年,那么,购买一份终身寿险保单就有些过于浪费了,因为昂贵的前期费用降低了保单的短期和中期价值。但对于需要终身寿险保单人来说,更多意味着是一种半强迫式的储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储蓄计划的最终实现。
    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讲,一份保障充分的终身寿险显得花费有点过多。若想既不降低保障程度又可以减少保费负担,消费者应首先遵循“重大风险重点保障”的风险管理原则,然后再选择保险产品。从这个角度观察,定期寿险可能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唯一有效的选择。

    即使个人有充足的财力购买储蓄型保单,他们也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定期寿险。原因是,这样在保障相同的情况下,投保人就可以节省出一笔资金,然后将这笔资金投资于其他金融工具。



如果你的保险需求不超过15年,那么,购买一份终身寿险保单就有些过于浪费了,因为昂贵的前期费用降低了保单的短期和中期价值。
1.建议购买保险时,首先关注纯保障的定期寿险和重大疾病保险。
    不要轻易相信某些代理人的忽悠,盲目购买储蓄型保险。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今年的年终奖是1000元,领导说我先不给你,我分10年给,每年给你101元,这样你的总收入是1010元,大于1000元,你同意吗?你肯定会说:不行!道理很简单,因为货币有时间价值。目前代理人在宣传储蓄保险时,就是不懂或隐瞒了这一点,他们给客户的讲解就和上面的例子一模一样。
2.对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建议只需拿出年收入1%左右的资金购买保险,而并非教科书上通常所说的10%。
    仔细琢磨、计算一下自己的风险保障需求,并尽量折合成现金的数量,这项工作并非想像中那样困难。但出乎我们预料的是:我们自己的计算结果往往都会小于代理人替我们计算出来的结果。原因其实很简单,也无可厚非:实际上很多保险代理人并不愿意去接消费型定期寿险保单,所签到的保费比较少,相对的佣金收入也就更少了,而付出的劳动却比较大。
3.经济实力越强的人,保险期就可以越短些。
    因为自身可以在10~20年积累足够的财富,去抵御生、老、病、死。因此建议选择:保障期险为20年的定期寿险。
4.30岁之前,不妨考虑用购买终身寿险的钱,自己投资。
    即使存银行或者买国债,也可以得到3%以上的年收益回报。而且利率上升时,银行和国债的回报率也会随之上升。
     关于储蓄型保险的分红问题,首先分红是不确定的,因此,在计算收益率的时候就不应该考虑这些所谓的低、中、高各种收益率情况,如果一定要计算不确定的,那么计算基金和股票好了,肯定会把保险比得无容身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