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与歌的不同

 知道. 2011-09-28

诗与歌的不同
文/阿城

什么是诗,什么是歌,其实今文《尚书》里的“尧典”里已有答案:歌咏志,诗言志歌是抒情的。远古时人类直抒其情,及至先秦的贵族王侯,宗法社会血亲之间,或许婉转,情感表达还算直率,所以用歌,咏言的,我们现在还能从一般人酒后狂歌中体会当年贵族宴饮为什么用歌。或许有王者要表达志向,例如统一各国之类,就要用诗了。到了周代的春秋时期,为贵族服务的士这个阶层发展很快,言志的风气高涨。从《论语》看,孔子两次叫弟子,也就是士来言志,志又是怀抱。歌与诗同是韵文,最初只是功用不同。中国的歌,诗从来不讨论“韵”的有无,因为韵是前提,只讲究韵的对不对,因为中国语音有上古音,中古音及现代音的几次大改变,也就是字还是那个,但音变了,不得不区分讲究。所以用当今的普通话念《诗经》,几乎不搭韵,念唐诗,韵有所不搭,而用粤,闽方言度,就搭上了,因为粤闽方言保存的古音极多。“凤飞飞”读成“哄灰灰”,“咖啡”读成“咖灰”,都是粤闽方言五唇齿音的缘故,而我们知道古无唇齿音。歌大体是在方言的范围传唱,所以不太会有韵对不对的问题。

汪曾淇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说是跟一个人问路,问了之后一想,发现那个人每句话都在韵上,回来再找那个人谈,果然是出口成韵。

不过中国很早就对诗另有独特的要求,才产生了歌与诗的本质区别,即诗须产生意象,以至“诗言志”的传统虽然还在,但对什么是诗的判定已转为“产生意象的抒情散文才是诗”。这次转变,我认为是魏晋和南朝的玄谈结合传入的佛学而明确的,文短不赘。什么是意象?

意象就是韵文词句排列后,碰撞出一二不能再用其他语音叙述出来的东西,比一般说的感受、情绪要高的东西,王国维称它为“境界”,
境界有高低,我宁愿以最低为限,只要有了,就是诗了。比如“枯藤老树昏鸦”,三个限定词,并无动词,顺序读,其实也就是让它们碰撞,有一个东西产生了,但那个东西是说不出来的。诗,是“欲辩已忘言”。(好形象)
 
这样来分辨,原来《诗经》里大部分是歌,“乐府诗”是“乐府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言志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是意象诗。同样,有含失意的歌曲,“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按我的说法,有意象,按王国维的说法,境界低了;大陆摇滚歌手崔健的歌词“快快让我在雪地上撒野”是意象诗。

难关陈世骧曾经对张爱玲说,中国诗的成就如此之高,大可不必在意中国的小说。“散文诗”会有误,散文是直叙,是咏言,因此应该是“散文诗”,但我明白“散文诗”的意思是散漫五格律的诗,若产生意象,倒不如说成“诗散文”。日本有“俳句”,其实是意象诗。
 
所以说到这里,也没有“诗”这个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意象。这样,我倒要为张爱玲回陈世骧先生一句,中国现代小说常含有意象,正式中国诗的本质有了新的载体,在这个不读诗的时代,还是在意小说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