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侃侃粤语简史

 jxjby 2011-10-02
侃侃粤语简史

摘自一向中立的维基百科

秦漢時期
自上古時期,嶺南地區便居住著被稱為「南越」的人群,鮮有漢人居住。秦朝時,秦始皇派軍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數以萬計華夏族人來到嶺南地區定居,當時的華夏族語言開始在傳入嶺南地區。公元前203年,趙佗統一嶺南各郡,成立獨立的南越國。遷入嶺南地區的華夏族人與南越族雜居,但是與嶺南越族土著相比,南遷的華夏人屬於少數。這時產生了一種以南越語爲主,融合當時南遷華夏人語言的混合語,這種語言就是古粵語的雛形。

偶的总结:岭南人本非汉人,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和中原汉族通婚,没有证据说明岭南人或岭南语完全汉化。只能说有些汉人移民岭南。


魏晉南北朝時期
漢朝以後華夏族融合當時的其他民族演變成了漢族。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處於戰亂動蕩的狀態,許多中原人為了逃避戰亂,舉家南遷,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峰期。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隨之傳入這一時期的漢語,進一步與在此之前形成的古粵語混合,較大地改變了古粵語的面貌。不過此時的粵語與中原漢語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這一時期是粵語之成長時期。

偶的总结:汉朝以后,岭南汉族人口增加,改变了岭南语,但古粤语只能算是更接近了或吸收了更多汉语。历史上很多民族都是如此。

唐朝時期
至唐朝,嶺南地區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與漢族雜處的土著居民逐漸與漢族融合。而在漢族分佈較少的地區,土著居民繼續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這一階段粵語進一步受中原漢語影響,成爲一種相對中原漢語而言有獨立的語音體系、詞彙系統及語法結構的語言。唐朝是中古粵語定型的時期。

偶的总结:粤语在唐朝吸收了更多汉语,但是土著仍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粤语定型,和全国别的汉语方言分开发展。

宋元明清時期
唐朝以後,已經自立門戶的粵語跟中原的漢語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獨立發展。到了宋朝,中原漢語開始向現代官話方向發展,與粵語原本就很大的差異在此以後進一步拉大。元明清時期,建都大都(北京、燕京),以北京話為官方語言,而粵語在嶺南獨立發展,逐漸形成現代粵語的特色。

偶的总结:宋朝以后汉语朝官话发展,和世界其他语言一样是发展而非被别族同化。由于粤语本来多有俚语,变成独立发展。

清朝中後期
而至清朝中後期,由於清朝閉關自守,僅留下廣州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故相當一部分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語言是粵語而非北方漢語,不少京官為了與外國人經商,亦常常學會粵語,使得粵語在清朝中後期非常流行。在這一時期有大量的粵人遷移到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等各地,粵語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

偶的总结:由于闭关,粤语和外国交流广泛,被认识。而且粤人多移民,更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国。被误认为中国话。而粤人独特的习俗也被以中国传统传播世界各国。

近代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當時在國會內訂立國語時,要求粵語成為中國國語的呼聲相當高。當時廣東籍議員掌握了過半數議席,粵語成為國語理應不成問題;惟孫中山慮及中國之統一問題,逐一向議員遊說以北方漢語作為國語。最終,粵語以一票之差(一說為三票)敗北,北方漢語成為中華民國國語[。

偶的总结:粤人由于多出洋经商,有钱有势,议会粤籍人士过半。所以当时差点成为国语。所以当时的官话成为国语。延续了汉语的发展。


偶的总总结:粤语是以岭南文化和俚语为基础,吸收汉语而形成的语言。粤人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岭南土著文化和俚语。粤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成分。是汉语的近亲或分支,但不可能是继承者。岭南文化独特,不能代表中原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发展的,不是停滞的不前的。有些说粤语的朋友认为普通话不是汉语是不对的,官话在宋朝已经通行,而那时侯粤语已经和“北方话”分道扬镳。注:“北方”在岭南泛指岭南以北的地区,也就是中国其它省份。如果说江南话代表汉语还说的过去,说岭南就有点强求了。中原吸收了别的民族的语言的汉语还是汉语,岭南土著俚语吸收了汉语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汉语的代表。大家能看到的是粤语如此流行,和岭南人的勤奋是分不开的,值得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