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的两个极端

 刚柔互用 2011-10-03

 

管理的两个极端

价值中国作者:陈义林

最近,在管理上遇到两个问题。

以前,在国企呆过,只要是管理者,哪怕是部门管理者,基本上都是不干实际的事情,整天开会、讨论、或关在办公室自己发呆或找人去麻将、去搓澡,顶多写个汇报、方案框架之类的事情,不会太深入的。管理者很“清闲”,自然免不了人浮于事、勾心斗角。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国企比大多数国企要好,起码可以对干事的人做得相对公平,比如,这个月、这个季度,干得多,质量也不错,会有明确的奖励,即使会延后几个月发奖金,干事的人觉得也还不错。

现在,在民企,看到所有的人都在干项目,即使是部门管理者,都扑在第一线,从做最基本的技术性工作到写方案,事事亲躬,体现了一个民企创业的艰辛和性格所带来的“勤劳”。但管理上明显缺位,基本是定出这个人一年拿多少钱(工资+奖金),到年底,只要不出特别大的差错,就是多少钱。所有奖金分别不出奖励和惩罚,“干多干少”无法体现,“一般就行”,与原来很多国企的大锅饭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每年有能力的人走得快。

因此很困惑。

经过分析,终于体会到“管理出效益”,国企不一定效率就低,民企不一定效率就高。关键在于管理者的素质和对管理的认知。

从社会效益看,如果管理者素质比较高,不用说国企效率就不如民企,相反由于国企的资源更加多而更能做出对社会有效益的事情。

在中国,很多企业做不大做不强,不是因为管理者懒惰,而是因为管理者太“勤奋”,忽视了关键问题。

不过,由于民企的所有权很清晰,如果能够把管理认真做好,做大做强都不是问题,华为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