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毕淑敏讲《心理健康和人生幸福》

 玫瑰钢琴9 2011-10-04

5月14日晚,我有幸参加了“全球通VIP名家讲堂文化之约专场活动”,在北京国宾酒店聆听了毕淑敏的《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讲座,受益匪浅。

毕淑敏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外在和内在的标准。

首先,要坦诚接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接纳个人的不足,接纳世界的不完美,也能够自我控制。他深知,人的性别、父母、身高、形象、外表、年龄等都无法改变,要接纳自己的所有优缺点,喜欢和注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是真诚和具有安全感的,对事物具有等同感,能感知对方的快乐,是善解人意的。

其次,要认真修炼自己。心理健康的人是自信的,这种自信来自于知识、修养、气质、品位等;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勇于接受挑战;他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和工作是积极的,蓬勃向上的,能对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最后,要勇于表达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当悲则悲,当喜则喜,真情流露喜怒哀乐;心理健康的人善良仁爱,对事物灵活处置,具有弹性;心理健康的人愿意改变自己,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活在当下,以未来为方向,不像心理不健康的人只活在以往,活在无边无际的回忆和忧郁中。

毕淑敏对人生幸福的内心感受是:

第一,每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这个幸福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恩赐,也不是来自于一个客观的物质条件的出现。比如说,我们会觉得如果我们有房子住,我们会幸福;可是,我们知道,有一些住在很大、很美丽的房子里的人并不幸福。通常我们觉得,如果有了钱,我们会觉得幸福;我们当然也知道有些非常多的财富集于一身的人,并不幸福。如果我们是健康的,我们会幸福;我想有很多健康的人,说自己不幸福。所以幸福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个人化的问题,除非你自己在你的思想体系里建立起对于幸福的把握,否则你将无法掌握幸福。

第二,财富和成功并不能够确保幸福。国外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在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里做关于幸福的调查和研究,在地铁吹拉弹唱的街头艺人或者乞丐里关于幸福的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在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中感到幸福的比例和乞丐中感觉幸福的比例是同样的,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财富和成功不能确保幸福。

幸福是什么?听了毕淑敏的报告,我再一次肯定了自己的观点,幸福不等于金钱名利,不等于位高权重,不等于风光潇洒,幸福是生活中最平淡、最朴实的点点滴滴。幸福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幸福是自产自销、价廉物美的,幸福的感觉常常是从一念之间开始,在心里储存、发酵、繁衍……

人生需要保险箱,要围绕自己制定的人生目标,找到幸福的生发之点,要善于发现和享受幸福。在人生旅途上记录下所有美好的回忆,努力把自己的人生过得丰富、美好、精彩。因为“历史不记录回声。人的生命是长度固定的锁链,为了对抗死亡,为了在重复学习之余留出创造的空间,只要在生命之环上负载更多希冀与沉重。”“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毕淑敏语录)

相关链接:《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

作者简介: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学博士,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现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散文集《心灵处方》、《毕淑敏文集》《我很重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