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三十六计 >> 第三十计 反语计之二

 词叟 2011-10-05

沙漠景观系列日志背景边框1 - 心灵之约 - .

第三十计 反语计之二

 

2.反话讽刺更为辛辣    

柳治徽是我国著名历史学者。所着(中国文化史),70余万言,多次印行,影    
响很大。    

有一天,一位自诩为“新学者”的青年跑到柳老那里,说:“线装书陈腐不堪,    
对社会简直一点用处都没有,不如付之一炬。”    

柳老微微一笑,口气平和地说:“你这个主意,我非常赞同。但我还有更好的    
建议。这行动不做便罢,要做须做得彻底。否则,这儿烧毁,那儿没烧毁,还是起    
不了很大作用。应当来一个全国统一行动,把所有的线装书通通付之一炬。不,这    
不够,把我国的线装书全烧毁,世界各国图书馆还有许多线装书被珍藏,不把这些    
书统统烧光,说不定它们还会‘走私’进来,又重新在中国蔓延,这样,我们就会    
前功尽弃了。所以,不仅中国的线装书要烧掉,全世界的线装书都要统一行动,全    
部烧光。这样,不但线装书不会在中国蔓延,而且外国许多汉学家,也不会孜孜不    
倦地钻古纸堆了。否则,他们如果来华访问,在经史子集上提出些问题,和我们商    
榷,我们瞠目结舌,无言对答,岂不贻笑大方,太难为清了吗?”年轻的“新学者”    
听后,面红耳赤,只好匆匆地道别。    

柳老作为一个堂堂的大历史学家,竟然赞同焚烧线装书,甚至必须烧完全世界    
的,其反讽之功实为老辣圆熟。“新学者”就是再迟钝,也不会听不出话中之刺。    
反讽之创意始于抓住听众的判断。用适度的夸张和乍听之下颇有道理的反话,    
使人从“信其有理”到“发现矛盾”,再进而抓住你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例如,欧斯卡·魏德常常说些机智的反话。他写过“我不赞成任何违反自然忽    
视的事”,“君子就是从未无意中动粗的人”,“我们随时都可善待我们毫不关心    
的人。”这些夸张的反话乍听之下很有道理,细细玩味才发现其矛盾的地方。    
有的反讽使用者有意通过自我嘲讽的方式将同情、慰藉和爱传达给对方:    
有一位推销旅行用品的新手,在路上碰到一位老前辈,就向他大诉苦。“我做    
得太不好。”他说,“我每到一个地方就受人侮辱。”    

面对这种诉苦,老前辈无疑是深有感触的,他觉得需要帮助这年轻人,但他却    
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那太糟了,”老前辈甚表同情,“我没法了解那种情况。40多年来我到处旅    
行推销,我拿出来的样品曾经被人丢到窗外,我自己也曾经被人扔出去过,被人蹭    
下楼梯,被人一拳揍在鼻子上。但是我想我比较幸运些,我从来没有被人侮辱过。”    
天哪,这还不叫侮辱?这是不折不扣的侮辱!这位老推销员运用反语和自我解    
嘲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那位年轻人的关心和同情。这种方式之所以有力量,还在于    
它传递这样一种重要信息;这一切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从而给对    
方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清朝有一学上名童引年,颇有名气,因此自视才高。一天,童引年游览吴山,    
骤然下起了大雨,匆忙间到一户农家避雨。家中有一老者,拿出一把纸扇请引年题    
字。引年轻视老者,随便题几字敷衍。他故意把羁(灶)字误写成龟字;孔雀两字,    
颠倒错写。心想乡下人愚笨不识文字,不懂词义,也不改正,并假托同年朋友黄殿    
撰的名字就把扇子还给老史。    

没想到那乡下老史拿着扇子看了看,笑着说:“老拙一直认为“酒鳖”二字,    
没有贴切的对,今天扇头上‘荣龟’两字,难道不是天设地造的对子吗?”又审视    
良久说:“我这乡下老妄自小没有读书,不知雀孔是什么东西?想来就是庚仓劳伯    
之类吧厂接着又露出肃然起敬的样子说:“中翰才名,足以响彻宇宙,何必假托殿    
撰之名。请你一定写上自己大名,称呼也须斟酌,殿撰其实是愚老门下的学生。”    
引年听着老史的话,心中羞愧汗流如雨。立即叩其姓氏住址,这才知道老者原    
来是浙中名进士,侨居吴地已经十年了。

 

 

                                                                

                         


词叟祝所有的朋友都能幸福一生!一生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