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效了的核武器――当前准备金政策简析

 文山书院 2011-10-06
梁立俊  

    12月10号央行年内第五次宣布提高法定准备率0.5个百分点,至此我国大型银行的准备金已经提高至18.5%,中小银行15%。据说此次提高准备金率将冻结3500亿资金。粗略估计百分之十八左右的准备金率大约冻结银行资金超过10万亿多。按照常规的货币理论这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政策手段,相当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但是,诡吊的是这项政策在我国却不十分见效。从市场的表现看,房地产市场不但没有被打压下去,反而仍在上升(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环比上涨0.3%。)。股票市场表现也反反复复,方向不明确。CIP继续走高,突破5.1%。银行间资金余缺风向标的拆借市场,隔夜利息仅比央行贴现率1.80稍高(这种情况下,贴现窗口就有可能“随处常设而无效”),说明市场资金丰裕。看来如此之高的准备金率实际上没有遏制住流动性过剩的势头。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与银行准备金相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银行准备金的计提和管理。按照央行网站的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准备金计算方式大小银行各异,总的来说是同步计提法,也就是本旬月按上一个旬月的平均存款余额计提并保持。这里的要点一个是计提的基数是平均存款余额,而不是某一天的存款余额,另一个是存款准备金要保持一个计算周期,而不是仅保持一天,或者数天。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银行法定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是按照某旬月最后一天的存款余额,而不是一个旬月的平均数。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保持也仅仅在某旬月的某一天集中检查。如此这般,法定准备金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也就是说央行的“应收”存款准备金实际上远低于“实际”数额。
    第二个问题是央行支付的法定存款准金利息。一般来说,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应该支付利息的,这样才能对银行造成流动性和成本压力,逼迫商业银行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但是,目前央行给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息是1.62%。这个利息水平是央行支付给超额准备金利息0.72%的两倍多,是当前活期存款利息0.36%的近五倍。这样高额的利息率,如果商业银行按照流动性准备原则,法定准备金由活期存款构成,商业银行把超额准备金放入法定准备金账户不但可以抵消成本,而且收益相当可观。如此利率安排是央行为商业银行的安全性考虑,但超高的法定准备金利息不但使这项货币政策工具失效,而且迫使央行为支付法定准备金利息印票子,进一步恶化流动性问题。
    如此看来,对于目前的货币政策,央行应该做的不仅仅是提高法定存款准金率,而是大幅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利息,这样才能对银行形成紧缩压力,同时也使央行的基准利息结构不致颠三倒四,导致市场利率长期被扭曲。当然,央行消除准备金政策的“潜规则”也是提高货币效应的应有之举。另外,提高存贷款利息势在必行。有一种误解认为提高利率对汇率产生压力。但是,通胀降不下来,即使名义汇率不升值,实际汇率也在加速升值(↓实际汇率=国外价格/↑国内价格×名义汇率),而实际汇率才是影响贸易效益的根本因素。如果提高利率(提高实际利率)把通货膨胀降下来,即使利率压迫名义汇率继续升值,但实际汇率有可能保持不变(↓实际汇率=国外价格/↑国内价格×↓名义汇率)。实际上,从目前人民币汇率面对的国际环境来看,名义汇率升值已成定势,央行唯一为能有所为的是稳定,或者降低实际汇率――升息!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178号 邮编:510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