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汉字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形体特点。 (一)甲骨文 又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样品。 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羊、牛、马、鱼、鸟、虫、犬 日、月、山、川、水、舟、虎 人、足、目、车、戈、斤、门 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是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载体材料,属于汉字的早期阶段,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 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的难易有关; 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 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 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 (二)金文 又称为“钟鼎文”,是殷商时期(主要是西周)青铜器上刻铸的文字。 牛、马、鱼、鸟、虫、犬、虎 日、月、山、川、雨、水、舟 人、手、足、目、车、戈、斤 金文的特点 因使用的书写工具和材料不同于甲骨,金文在形体结构和笔划等方面,有如下的特点: 1、笔划粗壮丰满,笔势圆转,出现了连贯的折笔; 2、字形接近长圆,大小差距缩小,渐趋整齐; 3、笔划粗细和结构布局较为匀称; 4、异体字仍然存在,但是比甲骨文已经大为减少; 5、限于材料和内容,金文的字数比甲骨文少,但是,金文的形声字明显多于甲骨文。 (三)大篆 又称为“籀文”,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种书体。广义的大篆也包括六国文字在内。 大篆的代表字样为公元前770年(秦襄公8年)——刻在石鼓上面的“石鼓文”。 牛、马、鱼、鸟、虫、虎 日、月、山、雨、水、舟 人、手、足、目、车、门 大篆的特点 因为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因此可以避免刀具或者铸造的“书写”限制,基本反映了当时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特点。 1、笔划粗细均匀一致; 2、大小接近方形,形体相对统一; 3、结构工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 4、限于考古发现,现存大篆字样数量不多。 (四)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的思想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以“泰山刻石”为代表字样。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是以小篆为规范正字进行字形解析的。 羊、牛、马、鱼、鸟、虫、虎 日、月、山、川、雨、水、禾 手、足、目、车、舟、斤、门 小篆的特点 小篆以毛笔为书写工具,具有圆转流畅的书体风格。 1、笔划均匀一致,笔形圆转勾连,笔势舒展流畅; 2、形体长圆,大小一致; 3、结构成分和方式空前统一,一个偏旁在字中任何位置都基本保持固定的形体; 4、异体字大量消失,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政府倡导的规范化字体。 (五)隶书 隶书又称“汉隶”,是流行于秦汉之际、追求书写快捷的一种书体。 牛、马、鱼、鸟、虎、龙、舟 日、月、山、川、雨、水、门 人、手、足、目、车、戈、斤 隶书的特点 因为篆书书写时费时费力,“徒隶”们迫于繁忙的公务文书而对篆书应急变通形成的写法。 1、笔划舒展平直,[FS:PAGE]由此确立了汉字“横、竖、撇、点、折”的基本笔划系统; 2、字形由长圆变为扁方; 3、打破篆书的形体结构体系,根据书写方式和结体部位确定构字成分的具体写法,出现了“隶变” 4、“隶变”主要指汉字由篆书变为隶书后,字的形体所发生的“隶分”、“隶合”的变化。 “隶分”是指篆书中同一个偏旁部首,在隶书中分化为不同的形体。例如: “河”、“益”、“泰”都含有“水”; “奉承”、“举手”都有“手”,在篆书中是同样的形体,在隶书中形体却不相同; “隶合”是指篆书中不同的偏旁部首,在隶书中因位置的缘故而同化为不同的形体。例如: “春”、“秦”、“奉”、“奏”、“泰”五个字相同的部件分别有不同的来源。 “鱼”、“燕”、“鸟”、“马”、“热”等字下面相同的四个点在篆书中也各有不同的来源。 因此,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学术界称之为“隶变”。 隶变是汉字结构体制的根本变化,在汉字发展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六)简牍 竹简和木牍的简称。根据地下出土发现,造纸术发明以前,曾经尝试过使用各种载体材料写字。 其中“竹简”“木牍”“绢帛”在战国、秦汉直至魏晋这一历史时期较为流行。 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诗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其中就用“竹帛”指代“书”。 孔子研究《易经》十分认真刻苦,有“韦编三绝”的说法,说的就是由于反复翻阅,把捆编竹简的皮绳磨断了多次。蜂, 虎,龙,马,鸟,池 川,地,日,山,驰,伐 和,斤,口,门,木,车
已经发现的简牍有甘肃的敦煌、酒泉、居延、武威、新疆的楼兰、和田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等。 因为是使用毛笔为书写工具,写在坚硬光滑的竹简上,所以形成了独特的书体风格: 1、画短小、顿笔较多,笔势不够舒展,体现书写者个人风格; 2、字形大小相对均匀,个别处于句子结尾的字有末笔拉长的特点,好像表示舒缓放松的心情,带有了一定的书法特色; 3、异体增多,存在错别字等不规范现象; 存在简化写法,有些竹简书体表现出从篆书到隶书之间形体演变的过渡痕迹,因此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七)帛书 帛书是用毛笔写在绢帛上的一种书体。因为材料昂贵,所以没有大量普及;又因为绢帛容易腐烂,难以保存很长时间,所以考古发现也不多。 敦煌所见两件绢帛文书信件约为公元15-65年间的遗物;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老子》上下两卷、帛书《战国策》等,约为公元前168年以前西汉时的遗物。 帛书的特点: 1、帛书字体结构上还有明显的篆书特征,同时却隐含着隶书的笔法笔势; 2、笔划存在一定的波折,末笔的挑法已经呈现类型化的特点; 3、帛书战国策的字形已经看出解散篆书结构,显现隶书特征的轨迹; 马王堆汉墓帛书(1) 马王堆汉墓帛书(2) (八)魏碑 把石头作为书写材料可以追溯到秦代著名的泰山刻石。直到西汉时一般都以自然形态的石头为对象,并没有一定的形制。到了东汉,立碑刻石成为一种风气。字体也“与时共进”,由篆书到隶书,并在隶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魏碑体。 羊,牛,马,语,鸟,虫 龙,犬,虎,蛇,日,月 山,川,雨,水,禾,木 魏碑体的特点: 1、横画和捺画保持隶书的特点,常伸展到字形边界甚至超出边界; 2、字形与隶书相比呈扁方形; 3、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FS:PAGE]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九)楷书 又称为“真书”、“正书”、“正楷”,是汉魏时期在隶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规范书体。 因为是采用毛笔为书写工具,所以,在“横平竖直”的基础上,改变了隶书和魏碑的笔划波折,形成了独特的书体。蛇, 羊,牛,马,鱼,鸟 虫,犬,虎,龙,日,月 山,川,雨,水,禾,木 楷书的特点: 1、楷书笔形平直,没有波折;笔势伸展、大方; 2、字形变扁方为方正,大小均匀工整; 3、楷书确立了汉字形体规范,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十)草书 草书是相对于规范写法的一种简捷快速的写法。 因为要求快,所以笔划书写连贯,部件结构追求减省,正如“草诀”中所说的: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需完”。 草书在书写时只求形似,不辨笔划细部,但是,不是普通理解的“潦草”。 根据草书书写时对笔划细节的“模糊”程度,又可以分为“章草”和“今草”。 “章草”沿袭隶书笔势,但是笔划之间出现相互连贯、呈浑然一体的特点。 字与字之间仍然不相连贯。主要用于奏章,所以叫做章草。例如: 王羲之的草书。 “今草”完全改变了隶书的笔形特点,字内的相近点画连成一气,字与字之间笔势呼应,虽离而接、牵连不断,浑然一体。例如: 草书皇象书 王羲之草书 (十一)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简化笔划,适当加入了草书简洁流畅的书写特点,既便于书写又便于识别,因此较为流行。 行书中保留楷书的特点多的,叫做“行楷”; 保留草书特点多的就叫做“行草”。 米芾行书
来自: weileng > 《我的图书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章草的艺术特点
章草的艺术特点 章草的艺术特点 2014-01-15 17:02阅读: 汉代及魏晋六朝的章草属于原生章草,是最为规范的章草。当然作为一种承传,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也对章草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性误解,把章...
黄奉高|中国书法史之简帛书法
楚简与楚帛书的字体大致相同,字形扁平稍倾,篆书的圆曲笔划减少,书写更为流畅、秀丽,只是尚无隶书之波磔,文字学家认为其字体属于原...
汉字之衍【一】
(图 西汉 帛书 隶书)(图 汉简 隶书)布帛和简牍作为战国至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它们也展示着汉字的演变过程,由最开始的篆书逐渐演变...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对字源的否定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对字源的否定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对字源的否定来源: 时间:2008-09-22 01:47 点击: 次 收藏 我要投稿。隶书在破和立的过程中,通过对结成汉字形体和结构的同化、异化、讹化、位移、简...
中国书法展现汉字构形之美——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
中国书法展现汉字构形之美——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绍刚。您如何看古文字中的书法,以及古文字书法与近代汉字书法的关系?在罗振玉、董作宾等甲骨文早期研究者的提倡下,一些学者和书法篆刻家...
赵学清丨略论悬泉汉简的语言文字学价值
悬泉汉简是继居延汉简后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数量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汉简。悬泉汉简中常用书体还是隶书,这一时期的隶书处于古隶向八分...
浅谈中国古代文字字形的演变
如果除去特殊用处的书体和形体稍变而形成的书体,描绘汉字书体演变的大脉络,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汉字的书体发展归结为两大阶段五大书体。但隶书的形成是个渐变的过程,上文已经说到,战国时一些文字就有...
论汉字与书法艺术
论汉字与书法艺术摘要:文字的基本作用是它的记录语言的交际功能。汉字是书法艺术的符号载体,书法是汉字的审美艺术化。我们概括说来:中国书法艺术就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关键词: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形体变迁的第三阶段:魏晋以后的正楷
隶书从此向真书过渡,汉字的方块形象,也就由八分书奠定了基础。楷隶以后,魏晋时代继有波势挑法的八分书出现了一种新书体——楷书,楷...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