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即为民之政。作为一个民政工作者应增强“六种意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着力推动民政事业向前健康发展。 一、学习意识。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做一个政治通、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干到老、学到老,不断用新理论、新知识刷新自己的头脑,努力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公仆意识。牢记民政部门“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力所能及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当好人民的公仆。 三、节俭意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用节俭来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与素质。干工作、办事情、搞接待,时刻不忘花小钱办大事、花了钱办好事、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努力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来。 四、自律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注重德操修养,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守住“清水衙门”这块阵地,带头做到耐得住寂寞、防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清政廉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使全局形成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的良好氛围。 五、和谐意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全局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全局形成一种以人为本、张驰有度、勤奋工作的局面,为全局上下营造一种关系融洽、人心思进、气顺心齐、人文和谐的民政工作环境。 六、吃苦意识。在民政工作中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在民政工作中有许多事情需要下基层,走乡入户。比如入户调查低保户的生活情况,慰问困难户、五保户、军烈属,看望残疾人、孤儿、孤老人员等,都需要不畏严寒酷暑,刮风下雨。特别是遇到突发自然灾害的时候,更需要勇敢地赶往灾害的一线。 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有“八颗心”—— “爱心”:即爱民之心。面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只有深怀爱民之心,心里时刻想着百姓,竭尽全力帮其排忧解难,才能不辜负广大人民群众的厚望。 “热心”:即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首先必须热爱民政工作,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工作起来才会有热情,才能满腔热忱为需要服务的民政对象做好服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政工作中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和问题才会被热情所化解。 “忠心”:即忠于职责。如何成为一名忠于职守的民政工作者,民政部门长期倡导和实践的“孺子牛”精神作了很好的概括:崇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崇尚知难而进,一往无前;崇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崇尚艰苦奋斗,勤俭兴业。 “诚心”:即诚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要对民政对象、民政事业充满感情,把他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操心”:即勤奋敬业。心中时刻想着群众,想着需要服务的对象,把对群众的浓厚感情融入到民政工作过程中,做到脑勤、腿勤、手勤。 “净心”:即以一颗廉洁纯净之心来做民政工作。我们要用好手中的每一分钱,真正使每一分钱都能救助到最需要救助的群众身上,切实做到干净干事,廉洁从政。 “耐心”:即耐心热忱。在接待群众来访,特别是面对“最可爱的人”和“最可怜的人”时,需要民政工作者以耐心矫正他们的性格,以耐心融化他们的不满情绪,在人格上尊重他们,视他们为亲人,对他们的诉求,做到耐心细致地听,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对合理的要求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不合理的诉求,不厌其烦地解释疏导。 “细心”:即细致周到。对服务对象要体贴入微,悉心关怀。对待我们的工作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避免出现差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