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中的“憋”

 和谐shhkjy 2011-10-11
 “憋”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两种:1、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2、闷,不舒畅。凡是与“憋”沾亲带故的都让人感觉不舒服。比如:憋闷,憋气,憋话,憋便,憋屈……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憋”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在娘肚子里“憋”了近十个月,才“呱呱”坠地,那“哇”的一声啼哭,似乎向全世界宣告“我来了!”,然后便开始了“憋”的生涯,直到临终前一口气又憋了过去,一切随之结束。
  难怪有人将人生中的“憋”形象的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既憋不住尿,又憋不住话,谓之幼稚;虽能憋住尿,但憋不住话,谓之不成熟;既能憋住尿,又能憋住话,谓之成熟;虽能憋住话,但憋不住尿,谓之衰老。
  可见,“憋”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理方面的;一是心理方面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
  来自生理方面的“憋”。这种“憋”就是字典里的第一种解释。人体有“三废”:废气(屁)、废水(尿)、废物(大便)。人体要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必须把这“三废”从体内顺利排出,哪个渠道不畅通都不行。然而我们在处理这“三废”的时候,往往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能顺其自然,不能随心所欲,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一个字“憋”!直到条件许可了,再尽情释放。明知这样做有损健康,但没办法,这是每一个正常人生活中常遇到的事。
  来自心理方面的“憋”。这种“憋”较之生理方面的“憋”要复杂得多。也就是字典里的第二种解释:闷,不舒畅。人在婴幼儿时期无需“憋”,不管是生理方面的,还是心理方面的,因为年龄原因,他们无需控制,也无法控制。从童年时期人就开始学“憋”,在重要场合,在关键时刻,儿童常常因为“童言无忌”,说了在大人看来不该说的话,而遭到大人们的无情呵斥:不说话能憋死你呀?!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乱说话了,性格孤僻的孩子与这个原因有一定的关系。长大一点到学校读书了,成绩好、表现好还倒罢了,成绩不好的,表现不好的,经常被老师训斥、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种时候怎么办?一个字“憋”!走上工作岗位了,单位里不合理的制度,超负荷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合理化的建议不被采纳,紧张的人际关系,面对着上司难看的脸色。这种时候怎么办?一个字“憋”!结婚成家了,与父母之间、夫妻之间、儿女之间,各种生活琐事,鸡毛蒜皮,林林总总,磕磕碰碰,常常搅得人心烦意乱,但日子还得继续。这种时候怎么办?一个字“憋”!在人际交往中,各种关系纷繁复杂,家庭之间,邻里之间,亲朋之间,上下级之间等等,有时也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一些矛盾,如果不想让矛盾激化,那这种时候怎么办?一个字“憋”!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难免与官方打交道,常常会遭遇不公,因此受到委屈,受到冤屈,受到憋屈,没办法,“胳膊扭不过大腿”,“当官的嘴大,老百姓嘴小”。这种时候怎么办?一个字“憋”!……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天哪!人“憋”到这种程度,还不“憋”出病来?
  是的,你说的太好了!人“憋”到这种程度,不但能“憋”出病来,而且能“憋”出祸来。心理障碍哪里来的?“憋”出来的;抑郁症哪里来的?“憋”出来的;精神病哪里来的?“憋”出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自杀?“憋”出来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精神崩溃走极端,做出烧、杀、抢、掠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憋”出来的……这都是长期“憋”的结果啊!
  所以说,这个“憋”,不管从生理角度来讲,还是从心理角度来讲,对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尤其是心理上的“憋”,危害更是不可估量。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憋闷的事,憋屈的事,要学会处理,学会排解,学会释放,学会倾诉,把“憋”带来的负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朋友,人生苦短,让我们走出“憋”的阴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