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简史三字经

 桃李斋主 2011-10-11

楹联简史三字经

  (一)

天地开,物对应;日为阳,月为阴。1

华夏族,知天性,创对联,传古今。

溯其源,山海经:纪二神,诸鬼惊。

左神荼,右郁垒。古黄帝,发指令:

画双将,保安宁。此举出,见雏形。2

日月转,至两晋,口头对,已流行。

云间龙,为陆云;日下鹤,乃荀隐。3

入大唐,联具型,敦煌库,留身影。4

巧对师,温庭筠,属对时,用药名。5

后蜀国,孟昶君,祈新年,纳余庆。6

除夕夜,爆竹鸣;元旦日,桃符新。7

臣王瑶,立水滨;文思发,题园林。8

有范质,辞官隐;作扇联,颂风清。9

  1.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理论已渗透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2.《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Shēn)荼(shū),一曰郁垒(lǜ),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清孙枝蔚《题王幼华明府所藏钱贡<钟馗嫁妹图>》诗:“神荼、郁垒门前望,山魈担酒魅牵羊。”

 

  3.《晋书·陆云传》: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尝著缞绖上船,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云与荀隐素未相识,尝会华坐,华曰:“今日相遇,可勿为常谈。”云因抗手曰:“云间陆士龙。”隐曰:“日下荀鸣鹤。”鸣鹤,隐字也。云又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挟尔矢?”隐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抚手大笑。

  侯白《启颜录》:刘道真遭乱,于河侧为人牵船,见一老妪操橹,道真嘲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弄杼?因甚傍河操橹?”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因甚傍河牵船?”又尝与人共饭素盘草舍中,见一妪将两小儿过,并着青衣,嘲之曰:“青羊引双羔。”妇人曰:“两猪共一槽。”道真无语以对。

 

  4.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有: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5.温庭筠曾以“苍耳子”来对“白头翁”。前人书载:某日,唐宣宗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寻到相对之语。即让进士们对之,温庭筠奏道:可用“玉条脱”相对,宣宗听后很高兴,予以赏赐。另据《全唐诗话》载:张林言毁佛寺,时御史有苏监察者,检天下废寺,见银佛一尺以下者,多袖归,时号“苏捏佛”。温庭筠曰:“好对‘蜜陀僧’。”

 

6.《宋史·蜀世家》云:“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7.桃符:古代挂在大门上的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以为能压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五代时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其后书写于纸上,称为春联。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冰心《三寄小读者》六:“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

 

  8.蜀主孟昶好游山玩水,喜吟诗题联。“广政十二年,八月,帝游浣花溪,御龙舟观水嬉。时百姓富饶,夹江皆创亭榭,都人士女倾城游玩,珠翠罗绮,名花异卉,馥郁十里,望者有若神仙之境。帝谓左右曰:‘曲江金殿锁千门,殆未及此。’”(《十国春秋》)见此情境,兵部尚书王瑶吟联句云: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

 

  9.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初,周祖自邺起师向阙,京国罹乱,鲁公(即范质,因其入宋后封鲁国公)遁迹民间。一旦,坐对正巷茶肆中,忽一形貌怪陋者前揖云:“相公相公,无虑无虑。”时暑中,公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一联在上,陋状者夺其扇,曰:“今之典刑,轻重无准,吏得以侮,何啻大暑耶?公当深究狱弊。”持扇急去。

  按:此联源自杜牧《早秋》:

  疏雨洗空旷,秋标惊意新。

  大热去酷吏,清风来故人。

  樽酒酌未酌,晓花颦不颦。

  铢秤与缕雪,谁觉老陈陈?

 

楹联简史三字经

  (二)

    宋金联,登门楹,与话本,始联姻。1

  王禹偁,幼聪颖,毕士安,识精英。2

  杨大年,特机敏,人无对,他即应。3

  陈亚之,生广陵,拆字对,笑难禁。4

  王君玉,尚简净。续巧言,晏殊欣。5

  欧阳修,人共敬。存佳句,留汗青。6

  王安石,野狐精,喜甘饮,好苦吟。7

  苏东坡,富才情,联语妙,鬼神惊。8

  1.宋话本里有:“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羔羊”、“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碾玉观音》)“闹钟始觉山藏寺,傍岸方知水隔村。”(《志诚张主管》)等。后代的话本小说用对句已习见为常。

 

  2.宋朝王禹偁,字元之,年七岁能属文。毕文简公为郡从事,闻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以对曰:“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留与子弟讲学。一日太守席上出对云:“鹦鹉能言争似凤。”坐客未有对,文简写之屏间,元之书其下曰:“蜘蛛虽巧不如蚕。”文简叹曰:“此经纶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为小友。(元·佚名《金璧故事》)

 

  3.寇莱公在中书时,尝与同列戏语曰:“‘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者。”会杨大年来白事,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时称为的对。(《归田录》)

 

  4.蔡君谟与陈亚相友善。一日,以谑语嘲其名云:“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应声对云:“蔡襄无口便成衰。”(《诗话总龟》)

 

  5.晏元献(按:北宋晏殊,谥元献)同王琪(字君玉,引者注)步游池上。时春晚,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云:“似曾相识燕归来!”(《复斋漫录》)

 

  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才华横溢,文章冠绝一时。

 

  7.王安石曾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东坡见之叹曰“此乃野狐精也”。古代,有人视狐为神兽,苏轼以“野狐精”称王安石,即赞其精灵、机敏和聪颖,词中境界高远,笔法圆熟。王淑士《表异录》云:王荆公以“杀青”对“生白”,“苦吟”对“甘饮”,“飞琼”对“弄玉”,“带眼”对“琴心”,皆工。

 

  8.苏轼题广州真武庙联云: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真武是道教信奉的神,传说为龟蛇合体,后为人形塑像,披发仗剑,足踏龟蛇。苏轼极赞真武的雄武威猛。

 

楹联简史三字经
(三)

  黄庭坚,籍分宁;觉天远,赏月新。1
  李清照,颇自矜,谈飘香,笑倒影。2
  陆放翁,出山阴,诗词著,联亦名。3
  朱晦庵,能自省。谨师传,遵考训。4
  完颜璟,偕妃嫔;土上坐,日边明。5
  元明间,联语兴;赵孟頫,书画精。
  撰对句,词彩缤,题妙联,得紫金。6
  朱元璋,都金陵,除夕夜,作微行。
  题佳联,赠平民,力推广,建功勋。7
  善谐讽,数解缙。道者来,贤人进。8
  李东阳,祖茶陵。联有意,对无情。9
  赏佳对,看唐寅。其好友,祝允明。10
  杨升庵,人聪颖,题楼阁,书寺亭。11
  青藤士,徐文清,常题联,撰书勤。12
  董其昌,谥文敏,读其句,适我情。13
  金圣叹,常沉吟,作绝对,于临刑。14
  李十郎,谱曲精,笠翁韵,天下行。15
  1.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题彭水故居联曰:“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其《词论》对众名家之词作了评点。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张子韶对策,有‘桂子飘香’之语。赵明诚妻嘲之曰:‘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此联对仗工整,其中“变”与“成”,皆为古代音乐术语。
  按:张九成(字子韶)对策中作“澄江泻练,夜桂飘香”。
  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目前已知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亦擅写对联,晚年将书屋取名“书巢”,题联曰:“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有对联多副,其题福建省南平建阳考亭书院联曰:“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5.完颜璟(1168—1208),小字麻达葛,金世宗孙,完颜允恭子。大定二十五年(1185)父死,封原王。次年拜尚书右丞相,立为皇太孙。二十九年(1189)世宗卒,即帝位,死后庙号为章宗,谥号为英孝皇帝。完颜璟善书法,知音律,喜汉文。在位二十年,文风颇盛,南北关系亦相对安定。其自作宫词云:“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卷尽,东风无处不杨花。”可想见当时盛况。《金台集》云:瀛岛中有一妆楼,相传为金明昌中李妃所筑。妃尝与章宗露坐其上,章宗曰:“二人土上坐。”妃应声曰:“一月日边明。”
  6.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据《坚瓠集》载:赵子昂过扬州迎月楼赵家,其主求作春联,子昂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7.朱元璋,明王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簪云楼杂说》云:“春联之设,自明孝陵昉也。时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人耳。太祖为大书曰:‘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8.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江西吉安吉水县人。相传解缙九岁时,其父偶携至江边洗浴,以其衣挂于老树上,出对云:“千年老树为衣架。”缙对云:“万里长江作浴盘。”又,解缙同父见一女子吹箫,父出对云:“仙子吹箫,枯竹节边生玉笋。”缙对云:“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解缙的讽喻联非常有名,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流传甚广。相传曾有联曰“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9.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坚瓠集》云:李东阳四岁时,能作大字。景王召见,置之膝上。六岁,与程敏政以神童同被英宗召对,过宫门,足不能度。帝曰:“书生脚短。”李曰:“天子门高。”时御馐有蟹,上曰:“螃蟹一身甲胄。”程曰:“凤凰遍体文章。”李曰:“蜘蛛满腹经纶。”帝又曰:“鹏翅高飞,压风云乎万里。”程曰:“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李曰:“龙颜端拱,位天地之两间。”帝大悦,曰:“此安排,他日一个宰相,一个翰林也。”
  陈眉公《见闻录》云:西涯李公善谑,居政府时,庶士进见,公曰:“今日诸公试属一对句,云:‘庭前花始放。’”众晒其易,各漫应之。公曰:“总不如对‘阁下李先生’也。”众一笑而散。此无情对在联史占有一席之地。
  10.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据《巧对录》载:唐伯虎闻友人夜半生子,出对云:“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祝枝山对云:“百年匹配,己酉两姓相当。”
  祝枝山(1460—1526),是明代书法家,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亦擅撰联。
  11.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之子,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之一,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江西庐陵。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联对多题楼阁、寺亭。名联有:“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阳壑春留千岁草;阴岩雪荫四时松。”
  12.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道人、青藤居士等别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巧对续录·卷下》云:四川长水塘有朝云庙,徐文长有一联云:“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盖第三字为活字,第六字、第八字同。“朝云”、“长水”确切,庙名地名巧对,是联尤为可贵。徐渭一生作联很多,龚联寿先生编著的《中华对联大典》载其对联100多副,这在明代实属罕见。
  13.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佳联有题上海松江拄颊山房“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题湖北省襄阳米公祠“小楼刻烛听春雨;白昼垂帘看落花”等等。
  14.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苏州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幼年生活富裕,后来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但后来因作文怪诞而被黜革.后来又去考试,改名金人瑞,结果高中第一.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并评注了不少古典书籍,是天下难见奇才。
  《巧对录》载:吴门金解元圣叹,善滑稽,恃才傲物,故罹非灾,实非其罪也。相传金弱冠,祈梦于忠肃祠,梦长木参天,上立一鸟,悟为“枭”字。知定数也。临刑,其子送之哀极。子本聪颖。金曰:“吾亦怜尔,尔知我之苦乎?有一对,尔属之。‘莲子心中苦。’”莲、怜借音巧合。子方悲号,久而未答。金曰:“痴儿,是何足悲乎?吾代尔对:‘梨儿腹内酸。’”梨、离亦借音,此盖志气早定,故临难不迷也。
  15.李渔(1611—1680),清代戏曲理论家、小说家。本名仙侣,字谪凡,一字笠鸿,号笠翁、笠道人,亦署新亭樵客、觉世稗官等,生于江苏雉皋(今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18岁补博士弟子员,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李渔又是著名的撰联高手,其所著《笠翁对韵》在诗联界影响极大。除《笠翁对韵》,尚有联书《芥子园杂联》。


楹联简史三字经(四)  

   王夫之,退世隐;风有意,月无心。1

  王士祯,号阮亭,年十一,善对应。2

  清圣祖,御笔擎,题殿宇,赠爱卿。3

  乾隆帝,亦好吟,登山顶,游水滨。4

  石成金,作联瑾,谈修身,说养性。5

  郑板桥,有个性,联语出,众所钦。6

  孙髯翁,称巨星,大观楼,得高名。7

  筑红楼,曹雪芹,大观园,作联评。8

  袁子才,居江宁,楹联新,创性灵。9

  刘石庵,谥文清,吹笛寻,野鹤听。10

  梁同书,语似锦。多雅游,得幽秉。11

  俐齿人,谓纪昀。同望月,对弹琴。12

    王文治,联上品。仰高贤,崇大隐。13

  1.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有多副对联脍炙人口,其题衡阳湘西草堂联曰:“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2.王士祯(1634—1711),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王渔洋先生年谱》云:顺治元年甲申十一岁,祖布政公课孙,尝邀从弟洞庭饮,洞庭工草书,酒阑,诸孙竞进乞书。布政公把酒命对,句云:“醉爱羲之草。”先生在旁应声曰:“狂吟白也诗。”二公皆大喜,曰:“此子必早成!”

  3.清圣祖(1654—1722),姓爱新觉罗,讳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君主、杰出的政治家。康熙亦擅诗联,其题苏州虎丘仰苏楼联云:“波光先得月;山秀自生云。”题扬州天宁寺联云:“禅心澄水月;法鼓聚鱼龙。”据传当年康熙下江南,至吴中,出游偶得兴致,作绝句前三句,欲让当地随行官员续完,但续句皆不中意,乃忧姑苏官员才学疏浅,特留诗联为勉。绝句为:“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尔勤箴官吏贤。”对联云:“膏雨足时农户喜,县花明处长官清。”

  4.乾隆帝(1711—1799),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为清代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一生诗文甚多,有《乐善堂诗文全集》、御制诗五集、御制文三集、御制诗文余集。乾隆帝所作对联甚多,其题北京先师庙大成殿联尤为著名:“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5.石成金(1659—1736),字天基,号惺斋,又号良觉居士,江苏扬州人。出身望族,天资聪颖,谙熟儒、道、释三教,通晓经、史、子、集。一生以教书著述为业,有《联瑜》、《传家宝全集》,话本小说《雨花香》、《通天乐》等。《巧对补录》载:石成金《联瑜》中载有数联,虽非巧对,而天成格言,似可附录。如:“每想病时,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善念自生。”“天最分明,只是性慢;人能算计,其如命何。”“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一生在君父恩中,问何报称;凡事看儿孙分上,劝且从容。”“话虽来到口边,三思更好;事纵放得心下,再慎何妨。”“戒色有神方,惟聋耳、瞎眼、死心三昧;养生无别法,只寡言、少食、息怒数般。”

    6.郑板桥(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于对联艺术方面堪称大家。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等。

  7.孙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题昆明滇池大观楼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髯翁去世,后人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字,旁刻一联云:古冢城西留傲骨;名士滇南有布衣。

  8.曹雪芹(1715—1763)名霑(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祖本为汉人,远祖曹世远后归降满洲,被编入正白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即为其所作。书中对联颇多,兼有评论。如书中题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极其有名,另有题联亦为人所赏:“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9.袁子才(1716-1797),即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颇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取名随园。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联如:“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不作公卿,非缘福命却缘懒;难成仙佛,为读诗书又恋花。”

  10.刘石庵(1719—1804),刘石庵即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对联墨迹以行书为多。题揖峰指柏轩联曰:“题诗雅有高人和;吹笛寻闲野鹤听。”

  11.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自署不翁、新吾长,钱塘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梁同书生性重孝,以书法著名。有集文同句为联:“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

  12.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纪昀,可谓联坛巨匠,其联语风格亦庄亦谐。如自题:“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贺牛某新婚:“绣阁团圞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

  13.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十三年探花,清代书法家。十二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书学米、董、后法二王,得力李北海。乾隆进士,殿试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后罢归。其佳对如赠友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题镇江焦山漱石山房联:“胜地千秋崇大隐;名山万古仰高贤。”


楹联简史三字经
(五)

  好手笔,彭文勤,股肱力,社稷灵。1
  李调元,笔不停,喜属对,思捷敏。2
  大博士,金棕亭,集句速,胜飞霆。3
  邓石如,以字行,右军帖,南华经。4
  乾隆间,有百龄,戏菊残,说荷尽。5
  知扬州,伊墨卿,联墨多,存集锦。6
  刘凤诰,喜观景,题佳对,沧浪亭。7
  阮芸台,号怡性,广博才,联可亲。8
  缪兼山,为才俊,四书对,流于今。9
  陈鸿寿,笔力劲,诗梦暖,琴言清。10
  齐彦槐,富才情,有弟子,号兰卿。11
  联话祖,梁茝邻,作巨著,史彪炳。12
  1.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一作云楣),江西南昌人,清代学者,楹联名家。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元瑞博学强记,时有令誉。纪昀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彭元瑞为十位副总裁之一。与蒋士铨合称“江右两名士”,谥文勤。
  彭元瑞为联坛大家,其题书房联云:“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今此联熟于人口。题杭州于忠肃祠联曰:“赖社稷之灵,国有君矣;竭股肱之力,死以继之。”
  2.李调元(1734—1803),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字美堂,号雨村,别署童山蠢翁。1734年,李调元生于四川罗江(今属德阳)。据传:李调元7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李调元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李父曾指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云:“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信口对道:“蚯蚓无鳞欲变龙”。应对之速,足见其才思之敏捷。
  3.金棕亭,即金兆燕,字钟越,一字棕亭,安徽全椒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四十年前后在世。幼称神童,与张鹏翀齐名。性不耐静坐,多言笑,时目为喜鹊。官国子监博士,改扬州郡学教授,吴锡麒谓其:“分笺角胜,落笔如飞,蹩辩追之,不能及也。”兆燕工诗词,尤精元人院曲。扬州各胜迹楹联,多集晋宋及唐人诗句。大都为卢雅雨属金棕亭为之。如“潭影竹间动(綦母潜);天香云外飘(宋之问)。”“城边柳色向桥晚(温庭筠);楼上花枝拂座红(赵嘏)。”等。
  4.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讳,遂以字行,后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人。少好篆刻,亦擅联。最著名之联为题邓家大屋内计有146字的“龙门”长联,即: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5.百龄(?-1815),张氏,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掌院阿桂重之,曰:“公辅器也!”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顺天府丞。百龄负才自守,不干进,邅回闲职十馀年。仁宗亲政后,始加拔擢。《巧对录》载一趣闻:
  百文敏公龄屏藩滇中时,眷一伶儿名荷花者,色艺俱佳。越数载,公总制两广。荷花适至,仍令居珠江菊部中,而荷花马齿加增,颜发已秃。公戏之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盖公号菊溪,下句以自嘲也。
  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州宁化人,故又称“伊汀洲”。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曾任惠州知府,扬州太守等官。伊秉绶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芜城怀旧录》称之:“扬州太守代有名贤,清乾嘉时,汀州伊墨卿太守为最著,风流文采,惠政及民,与欧阳永叔、苏东坡先后媲美,乡人士称道不衰,奉祀之贤祠载酒堂。”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其书法楹联作品见于《默盦集锦》。
  刘凤诰(1761—1830),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乾隆五十四年(公元一七八九年)进士,授编修。超擢侍读学士,提督广西学政。官至吏部右侍郎,以罪戍齐齐哈尔。释回,给编修。道光元年,因病回籍。道光十年,病逝于扬州。据传,中探花时,因其貌不扬(眇一目),乾隆皇帝心有所嫌,遂出对试其才:“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刘凤诰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刘凤诰题济南大明湖联流传八方,联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是位“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的大学者。阮元为乾隆进士,历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达。阮元博学多才,通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等,能书法,擅联语,其诸多佳联为后世传诵。如题杭州府贡院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笔者数年前所作《三朝阁老,百副佳联》,收其联颇多。
  9.缪艮(1766—?),字兼山,号莲仙子,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有《涂说》、《四书对语》。其集四书对联较有名。如“子为善;我欲仁”“言必信,行必果;视思明,听思聪。”《巧对续录·卷下》载曰:缪莲仙艮下第,自嘲一联云:“妻子望他龙虎日;功名于我马牛风。”亦极隽秀。
  10.陈鸿寿(1768—1822),清代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其联如:“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
  11.齐彦槐(1774—1841),科学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江西省婺源冲田人。年少时读书聪敏,下笔成章。诗学韩苏,文师桐城,精通文学,尤擅骈体律赋,善楹对。多有著作,有《书画录》、《双溪草堂诗文集》等,楹联著述有《梅麓联存》传世。曾赠女弟子张襄(字云裳,号兰卿)联两副:“几生修到梅花骨;一代争传柳絮才。”“前身来自众香国;佳句朗如群玉山。”
  12.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自称福州人。其所编著《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系列著作,创立联话文体,保存历代楹联资料,首建分类体系,开我国楹联史之先河。《楹联丛话》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楹联著作,在我国楹联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其七十诞辰,福州王叔兰以联寄祝云:“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富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

 

楹联简史三字经
(六)


  包世臣,两眼明,读奇书,入佳境。1
  余应松,有闲情,谈风月,无主宾。2
  黄右原,吐巧音,性若兰,躬洁冰。3
  陶云汀,著印心;留地位,答升平。4
  松心子,张维屏,行云水,见真性。5
  王有光,匠心运;集谚联,成嘉庆。6
  林则徐,慎忠勤;联含韵,人有品。7
  镶黄人,谓麟庆。人未起,我先行。8
  李彦章,字兰卿;山如诗,屋低艇。9
  陈继昌,乃精英,中三元,世人惊。10
  吴熙载,特聪颖,联墨印,三者精。11
  何绍基,处世谨,集帖联,尤知名。12
  张集馨,斋时晴;读圣贤,不负心。13
  严保庸,入翰林;赠树人,挽玉麟。14
  曾国藩,创湘军;公事余,联丰盈。15
  蔡振武,有文心;省试院,题联菁。16
  1.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自称:“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其书论《艺舟双楫》等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变革影响甚大,至今为书界称颂。包慎伯有自题所居楹联:“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2.余应松,生卒年不详。字小霞,清广西人,嘉庆进士,曾任广西三防塘主簿,大滩司巡检,桂州通判。梁章钜言余应松“工作联语。”并集句赠其联:“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余应松题大滩司佐杂官厅联云:“此间只可谈风月;相对何须问主宾。”
  3.黄奭(1809—1853),字右原,原名黄锡麟,江苏甘泉(今江都)人,清代辑佚家。出身于扬州盐商之家,家宅为扬州的个园,少年于扬州安定书院读书时,其才华受到两淮盐运使曾燠赏识,专门研究经学。黄奭辑佚丛书名为《黄氏逸书考》,又名《汉学堂丛书》,其收录古籍近三百种。《楹联续话》载其集字联“躬洁冰雪,夷然清皓;性发兰石,生自馥芬。”(《祝睦后碑》、《帝尧庙碑》)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云汀,晚号髯翁,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先后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布政使和巡抚,其为官清正,又好提携后进,成就了晚清的一批中兴大臣。著有《印心石屋文集》、《奏议》、《陶桓公年谱》等。题苏州沧浪亭联曰:“歌咏若斯,我辈自宜留地位;风光如许,诸君何以答升平。”
  5.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因癖爱松,又号松心子,晚年自署珠海老渔、唱霞渔者,广东番禺人。嘉庆九年中举,道光二年成进士。此后于湖北、江西任州县地方官,一度署理南康知府。为官清廉,于道光十六年辞官归里。题玉岩书院联云:“行云流水见真性;明月清风来故人。”
  6.王有光,字观国,号北庄素史,诸生。性颖悟,通经史,能以古事参今事,四方就质疑义无虚日。居北杨庄,杨维桢别墅也。人称北庄先生。其《吴下谚联》四卷刻于嘉庆,博采谚语,加以注释,亦庄亦谐,俗不伤雅。
  7.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等,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工书联、擅诗文,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等。其自题署堂联流传极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8.完颜麟庆(1791—1846年),清代官员、学者。字伯余,别字振祥,号见亭,满洲镶黄旗人。系出金章宗完颜璟,世系绵长,至清代累世高官,被誉为“金源世胄,铁券家声”。自称“抚三尺剑以寄志,披一品衣而息肩”。据传,麟庆年十二时,入学稍晚,舅舅恽秉怡任塾师,罚令跪,并以“红日满窗人未起”命麟庆对,应声云“青云有路我先行”。
  9.李彦章(1794—1836),字兰卿。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进士。曾在苏州和广西思恩为官,有惠政。娴诗工书,精鉴藏,擅楹对,为宣南诗社成员。联作以名胜题咏为主,有《榕园楹贴》传世。题广西环江西邕书院船斋联曰:“池边小屋低于艇;江上青山崤似诗。”
  10.陈继昌(1791—1849),原名守睿,字哲臣,号莲史,广西临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因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称。《楹联续话》载其集句联。
  吴熙载(1799—1870年),原名廷扬,字熙载,五十后以字行,号让之,亦作攘之,尝自称让翁,江苏仪征人。易宗夔《新世说》卷六《巧艺》载:“吴让之多艺,刻印第一,次画花卉,次画山水,次篆书,次分书,次行楷……咸丰庚子乱后,生计日蹙,一家十数口,恒乏无藉。其妇不贤,时以家庭细故相勃谿,至凭僧庐鬻字以为活。自书楹联云:“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
  12.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何绍基平生谨慎,性格刚正。《楹联续话》载云:“何子贞太史绍基工书,无帖不摹写,尤喜临《争坐位》帖。每集帖字作楹联至百十副,兹择其尤工稳者录之如左。云:‘心同佛定香烟直;目极天高海月升。’‘美富文才传左国;清微画品数南宗。’‘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
  张集馨(1800—1878年),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人,江苏仪征人。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供职。1836年,受道光皇帝的“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此后三十年间先后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仕途险恶,张集馨明哲保身,如履薄冰,曾自撰一联曰:“读圣贤书,初心不负;用黄老术,唾面自干。”
  14.严保庸,生卒年不详。字伯常,号问樵,江苏丹徒人。道光、咸丰年间曾任朝官,是清代戏曲创作家、学者,喜联擅对。会试归途投泰安知府徐树人募资联曰:“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故裘。”挽彭玉麟联云:“百郭风清,揽铜柱高标,定有英魂棲大树;九重雨泣,痛玉关乍入,不留生面画凌烟。”
  15.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一生著述颇多,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名联如:“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16.蔡振武,字宜之,号麟洲,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蔡振武督学四川时,决定改变全省府州考棚楹联单一的现象,他深入各地考察,参阅各地《志》《乘》,为各考棚撰出各具特色的楹联。同年仲秋,蔡振武又把各地楹联汇集成册,为四川考试史及对联史留下了一笔珍贵资料。


楹联简史三字经
(七)
   吴可读,显忠心;携雪堂,留余音。1
  左宗棠,彰英名;说忠义,题励清。2
  方濬颐,亦擅吟,槛外声,杯中兴。3
  何莲舫,生江阴;得闲趣,养未尽。4
  喜题联,金安清;钱王祠,湖心亭。5
  刚直公,彭玉麟,合精灵,极盛景。6
  汪炳璈,续洞宾,晓烟饶,夜雨沁。7
  薛时雨,若闲云,撰妙句,传于今。8
  郭嵩焘,籍湘阴,千古事,一生心。9
  何又雄,通粤音;食云吞,邀月饮。10

  1.吴可读(1812—1879),字柳堂,甘肃兰州人。性颖悟,善诗联。以筹建甘肃贡院、尸谏慈禧太后名震朝野。吴可读在同治灵榇安葬后,原准备自缢而死,以白绫书联曰:“九重懿德双慈圣,千古忠魂一惠陵”。但梁木腐朽,难承其重,改服毒自尽,其忠其诚可鉴。有《携雪堂对联》传世。

  2.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甘肃省忠义总祠联曰:“浩气壮山河,马革归来成烈死;春秋绵俎豆,黄河九曲咽忠魂。”曾于甘肃省酒泉筑清励楼,并撰对联云:“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3.方浚颐(1815—1889),字子箴,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后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退出政界后,至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同治年间方浚颐重建平远楼,撰联云:“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联语造句雄浑,写景极为切当。

  4.何栻(1816—1873),字廉昉,号悔余,江苏江阴人。道光进士,授编修,官至吉安知府。诗才绝艳,书法亦佳,工于楹对。有集苏诗联句三千余副之《衲苏集》存世。题扬州何园蝴蝶厅联云:“种邵平瓜,栽陶令菊,补处士梅花,不管他紫姹红嫣,但求四季常新,野老得许多闲趣;放孤山鹤,观濠上鱼,狎沙边鸥鸟,值此际星移物换,推愿数椽足托,晚年养未尽余光。”

  5.金安清(1816一1880),字眉生,号傥斋,晚号六幸翁,浙江嘉善人。室名偶园、耦园。工诗,熟谙古今掌故,有《六幸翁文稿》、《偶园诗稿》、《宫同苏馆全集》。金安清题钱武肃王祠联曰:“十四州一剑霜寒,辟门天子,闭门节使;三五夜群婓玉艳,陌上花开,江上潮来。”题浙江杭州西湖湖心亭联云:“春水绿浮珠一颗;夕阳红湿地三弓。”

  6.彭玉麟(1817—1890),字少鹤,后改雪琴,号退省庵主人,谥刚直。祖籍湖南衡阳,生于安徽安庆,清末水师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联语亦颇多,如:“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蠡水烟,湓浦月,浔江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极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7.汪炳璈,字仙谱,谱一作圃,湖南宁乡沩乌乡人。清道光举人,由胡林翼、刘长佑等举荐官至保定知府,后历任贵阳、遵义、安顺、铜仁、镇远、大定等府知府。汪炳璈工吟善画,联语尤精,每至一处均有题咏,享有“风流太守”之名。曾续镇远紫皇阁联:“西来潕水云山,野渡舟横,两岸晓烟饶画意;东面蜃楼海市,洞庭月落,五溪夜雨沁诗魂。”据传上联乃吕洞宾所题,历千年无人能对。

  8.薛时雨(1818年—1885年),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曾主讲杭州崇文书院三年,应聘主讲江宁尊经书院兼惜阴书院,凡十六年。在南京题联颇多,如题南京书舍:“赋江南春,六代莺花归眼底;后天下乐,十年休养系心头。”题金陵督署退思园:“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题南京淮清桥桥门:“白下富莺花,旁人错比谢安石;青山狎猿鸟,此地曾栖雷仲伦。”题南京薛庐:“同洛社遗风,杯渡轻便增酒趣;仿山阴雅集,波纹曲折象文心。”

  9.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字伯琛,号筠仙,更号玉池老人,筑室曰养知书屋,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光绪间官至兵部左侍郎,充出使英、法大臣,是为我国遣史驻外之始。归国后,在湖南讲学以终。郭嵩焘工书,行书尤妙,擅作联,有《云卧山庄联语》。据《郭嵩焘日记》记载,郭曾于湖南至江苏舟行中集联语“以消永日”,如:“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

  10.何淡如(1820—1913),名何又雄,字淡如,以字行。广东省南海县人。读书时名文雄,因当枪手至试院应试,被考官识破,于是被开除学籍。后自嘲,将名字中的“文”字去除头上一点,改为“又”字,故名又雄。擅作联语,尤以广东方言(即粤语、广州话)写谐联著称,不露半点斧凿痕迹,当时颇负盛名。所撰对联极为广州市井小民所传诵,其诗其文亦有传世,然不多见。如以唐诗对广州俗谚曰:“有酒不妨邀月饮;无钱哪得食云吞。”


楹联简史三字经

(八)

  赵之谦,居绍兴;书远帆,歌花影。1
  翁同龢,字叔平,文章真,见性情。2
  总教习,王闿运,湘绮楼,联语劲。3
  张之洞,陶然亭。联有趣,对无情。4
  金武祥,喜升平。水绕棠,泉烹茗。5
  吴昌硕,名俊卿,集石鼓,人多吟。6
  钟云舫,以字行。长联出,耀古今。7
  赵樾村,有胸襟;倡审势,颂攻心。8
  林琴南,生于闽;以若狂,对同庆。9
  张季直,知联音;二十年,十八品。10
  吴恭亨,存雅兴,对联话,四海行。11
  小神童,易顺鼎,借犬吠,应鹤鸣。12
  1.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居士,浙江绍兴人。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均从其处受惠良多。赵之谦擅书画,喜制联。郑逸梅称其“生平联作,多不可计,联语又极隽妙”,“都很耐人寻味”。赵之谦有自题宅院联句,曰:“阶前碎月铺花影;天外斜阳带远帆。”
  2.翁同龢(1830—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别署均斋、瓶笙、松禅、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为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卒后追谥文恭。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天骨开张。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其联作亦得名家赞赏。有自题联云:“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
  3.王闿(kǎi)运(1833—1916年),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绮楼笺启》等。有《湘绮楼联语》收其联语作品,如题湖南省衡阳雁峰寺联曰:“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4.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谥号“文襄”。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据《清稗类钞·卷四》载,张文襄早岁登第,名满都门,诗酒宴会无虚日。一日,在陶然亭会饮,张创为无情对,对语甚夥,工力悉敌。……最后,张以“陶然亭”三字命作无情对,李芍农侍郎文田曰:“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矣。”众大笑,盖“张之洞”也。
  5.金武祥(1841—1924年),字粟香,又字菽乡,江阴人。早年游幕,后以捐班于广东候补,署赤溪直隶厅同知。后因丁忧归,不复出。收集书画古董甚多,研究甚力。于江阴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尤勤。工诗擅联,清末以擅写七绝而扬名诗坛,为清末民初著名诗人、楹联家。题江苏常州惠民桥下升平茶社联曰:“泉烹苦茗能留客;水绕甘棠到惠民。”
  6.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死后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刻有沈淇泉(卫)所撰联语:“其人为金石名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玉潜为南宋爱国志士唐珏的字,塘栖人。故称。)吴昌硕集石鼓联多副,另有题赠联流传,如题西泠印社联曰:“印岂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7.钟云舫(1847—1911年),云一作耘,名祖棻,清代秀才,楹联家,自称硬汉,号铮铮居士,清重庆府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以长于撰楹联著称,故有“联圣”之称。其长联的代表作有112字的《成都望江楼联》;1612字的《江津临江楼联》或称《拟题江津县城楼门联》;890字的《六十自寿联》;现悬于成都望江公园的《锦江城楼联》。其《振振堂集》中收录楹联1856副。其题行业联颇有特色,如题四川江津某雨伞店联曰:“虚心原具冲风力;瘦骨犹怀向日心。”题四川江津某骡马行:“万里风云,仗我骅骝开道路;一鞭雨雪,看它龙马显精神。”
  8.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晚号石禅,云南剑川人。光绪乙亥举于乡,历官至四川川南道,署按察史司。入民国,赴广东任政务总裁,护法之役长军政府交通部。幼负才名,著述等身。清末著名白族诗人、学者、书法家。鼎革后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等职。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即其手书。蔡锷、李根源皆其门生。
  9.林琴南,即林纾(1852—1924年),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自幼刻苦好学,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译有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林纾有《春觉斋联句》、《春觉斋联句偶存》。据《历代小说笔记选》载:清穆宗大婚,闽中无论男女,笙歌至夜,四鼓不休。林纾见坊额曰“普天同庆”,即对以“举国若狂”,闻者大笑。
  10.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市长乐镇(即今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吴恭亨于《对联话》中评其联曰:“张啬翁对联理境莹澈,才大又足以驱使,故左右逢源。叙事说理,博大昌明,又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曾题门联云:“官成十八品,世阅二千年。”
  11.吴恭亨(1857—1937年),字悔晦,湖南慈利人。近代古文家、诗人。以游幕、教读为业,能诗文、工联语。所著《对联话》,上承梁章钜《楹联丛话》,保存了道光年间至民国初年不少名人的联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另有《悔晦堂对联》、《悔晦堂丛书》等。如:桑植四三年来,兵盗纵横,百姓痛苦,无可控诉,其县人贺龙起编一队,逐去南军之盘据者,人如释重负。会贺之父六十生日,予代作二联,见者以为实纪。一云:“酿酒寿公,我所思多收数戽麦;提刀杀贼,儿之功隐若一长城。”
  12.易顺鼎(1858—1920年),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易顺鼎生性聪慧,工于诗文,擅长对联。据传,五岁时,其父出个二字上联:“鹤鸣”,逗他对句。易顺鼎对道:“犬吠”。父又言:“可用什么来对‘犬吠’?”易顺鼎答:“猿啼。”易佩绅命他再对“猿啼”。“凤舞。”他答道。“‘凤舞’更不可无对。”“龙翔。”易顺鼎对得天衣无缝。

 

楹联简史三字经
(九)

  康有为,曾赴京,万言书,天下惊。1
  梁鼎芬,耿耿心;题书斋,萧萧鬓。2
  松江县,有雷瑨,滑稽谭,丛话新。3
  大学士,江峰青,闻箫声,看云影。4
  胡君复,出武进,古今联,汇选精。5
  书香家,吴芝瑛,赞秋瑾,有雄名。6
  蔡元培,字鹤卿,勉新志,证寒心。7
  国学师,章炳麟,寿黄侃,挽黄兴。8
  方尔谦,生广陵,称联圣,非虚名。9
  梁启超,室饮冰,集宋词,赠嘉宾。10
  1.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1895年4月,曾连夜起草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此万言书,并送交都察院。此为“公车上书”。康有为能书擅联,有自题联曰:“大翼垂天四万里;长松拔地三千年。”自题60岁寿诞联曰:“傀儡曾遣登场,维新变法,备历艰辛,廿年出奔已矣。中间灰飞劫易,几阅沧桑,寿人笙磬忽闻,北海劫来如梦幻;歌舞业经换剧,得失兴亡,空劳争攮,一世之雄安在?此时雾散烟消,徒留感慨,老子婆娑未已,东山兴罢整乾坤!”
  2.梁鼎芬(1859—1920),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弹劾李鸿章,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传世联语较多,门类齐全,颇具功力。题书房联曰:“读书学剑两无成,此心耿耿;钟鼎山林俱不遂,双鬓萧萧。”主讲湖北两湖书院时题宅门云:“往事忆觚棱,身别修门二十载;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3.雷瑨(1871—1941年),字君曜,别号娱萱室主,笔名云间颠公、缩庵老人等。松江县人,家住城西秀南桥堍。雷补同族弟。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工诗词,善文章。初任扫叶山房编辑,编有《清人说荟》初集、二集各20种,《娱萱室小品》60种等。其《楹联新话》、《文苑滑稽谭》载有丰富的对联资料。其题新式婚礼联,别有趣味。
  五千年古俗,仿自周婆,纳采问名,乱纷纷许多旧法。笑诗咏弋凫、传称反马、记详奠雁、史重担羊,六礼须遵,大媒翁险乎忙煞。迨堂前合卺,听吉语鼓乐喧阗;更房内开筵,讲谑言声音嘈杂。只赢得三杯清酒、一袋水烟、数块花糕、几包喜果;
  四百兆同胞,染来欧化,删繁就简,光秃秃两个新人。忆自由握手、起点接唇、进步抱腰、极端换影,双方既洽,介绍者何等现成。况琴韵清扬,唱校歌只须同学;且证书互递,读颂词仅有男宾。祝从此热力增加、精神膨胀、爱情固结、团体坚凝。
  4.江峰青(1860—1931),字湘岚,号襄楠,安徽(今江西)省婺源县人。能诗善画,画作笔墨超逸,画品较高。清末官吏,近代社会活动家。1931年因病逝世,终年71岁。著有《江峰青四种》、《莲廊雅集》、《里居楹语录》、《魏塘楹帖录存》等传世。题江苏省扬州二十四桥联曰:“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5.胡君复,江苏武进人。生于清朝末年。民国时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了《集联汇选初集、二集》、《古今联语汇选初集》、《古今联语汇选二集》、《古今联语汇选三集》、《古今联语汇选四集》、《古今联语汇选补集》等联书,是近代规横最大的联语集成本。其本人亦擅楹语,功力颇深。其题江苏常熟虞山读书台联曰:“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集句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联曰:“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6.吴芝瑛(1867—1933),字紫英,别号万柳夫人,桐城县高甸人。生于诗书之家。父吴康之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等地知县。伯父吴汝纶,系民主主义教育家,为曾国藩的入室弟子。芝瑛自幼聪慧,静处深闺,博及群书,工诗、文、书法邑人誉为“三绝”。光绪二十四年(1898),芝瑛随夫移居北京。居京时,与女侠秋瑾近邻,朝暮相处,遂成至交。在一次万柳堂的聚会中,吴芝瑛题联赠秋瑾:“今日何年,共诸君几许头颅,来此一堂痛饮;万方多难,与四海同胞手足,竞雄世纪新元。”另有题秋瑾墓联曰:“一身不自保;千载有雄名。”
  7.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其赠北大毕业生联语颇有名,联曰:“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8.章炳麟(1869—1936年),又名章太炎,初名学乘,字枚叔,因敬慕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汉族,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书法家、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贺黄侃50岁寿诞联曰:“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挽黄兴联曰:“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9.方地山(1871—1936年),名尔谦,字地山,又字尔止,别署大方,江苏扬州人。书法挺峭,有山林气。曾被袁世凯聘为家庭教师,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从其学诗作文,并与之结为儿女亲家。方地山善制联语,尤擅撰嵌名联、趣联,有“近代联圣”之称。曾以《打樱桃》剧中书僮语“我想平儿,平儿不想我”,对《翠屏山》剧中杨雄语“您说石秀,石秀也说您”,为人称道。喜集文物,尤以古钱币为多。其自题联:“依于金石能长寿;但善词章非壮夫。”显其考古、诗文方面之所好。
  10.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擅集句为联,其集宋词联甚著名,曾集词书赠弟子徐志摩。联云:“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梁启超对此联甚为得意,曾言:“我所集最得意的是赠徐志摩一联……此联极能看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记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别有会心。又尝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霄。”(《饮冰室诗话附录》)


楹联简史三字经
(十)


  入现代,联复兴,领路人,抒豪情。
  扬国粹,立虹旌,建学会,聚精英。1
  对联刊,五洲名,楹联报,华夏行。2
  五代会,思路清,新会长,孟繁锦。3
  倡团结,鼓干劲,固根本,联律定。4
  字句等,词对品,节律同,结构应。5
  平对仄,仄对平。形相称,意联紧。
  重联教,育雏鹰,新举措,夏令营。6
  登春晚,亲百姓,大征集,全民庆。7
  国运昌,国粹兴,望前程,万里明!
  1.虹旌:彩旗。唐钱起《重送陆侍御使日本》“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
  据《中国对联大辞典》记载:中国楹联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4年11月5日至7日在北京召开,宣布成立中国楹联学会。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代表和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及各地书画联家寄来贺信、贺联、贺诗及书画作品。顾平旦主持会议,魏传统致开幕词,常江作筹备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中国楹联学会章程,推选了首届理事会和领导人员,交流了经验。
  2.《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创刊于1985年元月,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对联杂志,从最初的双月刊,发展到如今的半月刊。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刊,杂志创刊20年来,一方面及时传达学会的声音,指导全国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致力于对联艺术交流、培养联坛新人。杂志不仅发行到全国城乡及世界各地华人居住区,发行量最高时达13.5万份;从1993年起,还连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2000年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入中国期刊方阵。《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上半月刊以对联赏析和理论探索为主体,面向社会大众,普及对联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下半月刊从2006年1月份问世以来,得到了全国读者的热情关爱和精心呵护。杂志社始终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倡雅俗共赏风格,服务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作品展示为重点,以群体参与为依托,通过一个个有奖竞技擂台的设置和教授评联、获奖之路、四季联苑、联人随笔、联赛信息等亮点栏目,使大家在互相切磋、互相启迪中实现创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如今,杂志更具艺术性、趣味性、欣赏性和可读性,读者可以在快乐中参与,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中国楹联报》创刊于1987年,“作为学会机关报,它成为弘扬楹联文化的一面旗帜;作为团结沟通全国联友的桥梁,它是一块文化磁石;作为楹联界的信息平台,它是展示‘楹联中国’的一个窗口;作为楹联界的学术阵地,它是提升楹联智慧的一座宝库。”(孟繁锦《为建设和谐楹联文化鼓与呼》)
  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11-12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70多名代表,代表全国2,300余名会员出席会议,并行使权力,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楹联学会领导集体。名誉会长:马萧萧、常江。会长:孟繁锦。笔者有幸与郭殿崇副会长代表江苏省参加了此次大会。
  中国楹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指出,楹联作为独立的文体,应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运行规则。长期以来,联界在很大程度上习惯于套用诗律,没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掌握的联律,长此下去,势必影响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论述,在我国楹联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进一步把握楹联发展规律,尽快制订出一套既符合楹联文体自身特点,又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联律,已成为楹联文化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基于此,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在广泛开展联格文则讨论的基础上,遵循“求大同,存小异”、“严而不死,宽而不滥”的原则,适时地制订了《联律通则(试行)》。《联律通则(试行)》自2007年6月1日公布以来,得到各级楹联学会及广大联友的普遍关注和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会在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联律通则》又作了认真的修改。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联律通则(修订稿)》。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5.《联律通则(修订稿)》第一章《基本规则》里的六条分别是:
  第一条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6.2006年7月28日—8月1日,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对联艺术为宗旨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活动在北京黄河京都大酒店开营。此届夏令营活动,是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对联》杂志下半月刊执行总编薛宗翰先生个人独资首创,由杂志社与北京然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50余名对联教学老师、课外辅导员、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了夏令营活动。
  首届夏令营的举办,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的高度重视,中国楹联学会孟繁锦会长对这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欣然题词,称其为是“中国楹联第一营”!如今“全国青少年对联夏令营”活动成了楹联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被人们誉为当今联坛的“希望工程”。
  写春联、贴春联、对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为了进一步突出中央电视台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民族文化性,烘托春晚年俗气氛,强化与观众的联欢互动,央视在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前后进行了春联有奖征集、应对活动。据报道,主办单位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应征联50多万条,以平均每人应对5条计,参加人数有10万之众。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央视就进行过类似活动,但此次活动的规模、意义及其影响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活动必将在中国楹联发展史的巨著中留下令人难忘的一页。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