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儿肠套叠

 weishudong 2011-10-15

 婴儿肠套叠

    【适应证】

1.非手术治疗适应证
     (1)病程不超过48h,便血不超过24h。
     (2)全身状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者。
     (3)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者。
     2.手术治疗适应证
     (1)灌肠禁忌证者。
     (2)灌肠复位失败者,或有腹膜刺激征疑有肠坏死者。
     (3)慢性肠套叠或复发性肠套叠,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4)疑为小肠型肠套叠者。
    

    【禁忌证】

非手术治疗禁忌证:
     1.病程超过48h,便血超过24h。
     2.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委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
     3.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
     4.立位平片显示完全性肠梗阻者。
    

    【操作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结肠注气整复法:适用于发病24h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膜刺激征、无严重腹胀者。将气囊肛管(Foley管)置入直肠内,用自动控制压力仪,将压力从8kPa(60mmHg)逐渐调高,不超过12kPa(90mmHg),见到套叠影逆行推进,由大变小直至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回肠,提示复位成功。
     患儿应留院观察,注意有无症状再现。口服药用炭片2g,6~8h后排出的粪便内含有炭剂,证实肠道通畅。如症状仍未消失,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复位不完全或复发。
     (2)钡剂灌肠整复法:先将盛钡容器置于患儿水平体位以上60cm高度,将钡剂注入直肠内,见到套叠影后,将容器提高到90~100cm,继续缓慢注入钡剂,套叠影逆行推进,变小,渐至消失,钡剂进入回肠,提示复位成功。患儿留院观察处理,同结肠注气整复法。
     (3)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法:采用生理盐水或水溶性造影剂为介质灌肠。复位压力为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为300~700ml。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向回盲部收缩,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液体急速进入回肠。满意的复位是见套入部消失,液体逆流进入小肠。
     2.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腹或右上腹横切口,在套叠远端肠段用挤压手法使其整复。复位成功后务必详细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肠套叠起点,必要时一并处理。对复发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手法复位后如未发现病理起点,存在游动盲肠者可行盲肠右下腹膜外埋藏固定法,以减少复发。如阑尾有损伤,呈现水肿和瘀血时,可将其切除。
     (2)肠切除吻合术:术中见鞘部已有白色斑块状动脉性坏死或套入部静脉性坏死,施行肠切除吻合术。
     (3)肠外置或肠造口术:当患儿存在休克,病情危重时,或肠套叠手法复位后局部血液供给情况判断有困难时,可将肠袢两断端或可疑肠袢外置于腹壁外,切口全层贯穿缝合,表面敷盖油纱保护,24~48h后,待休克纠正,病情平稳,再行二期肠吻合术。观察可疑肠袢循环恢复情况决定还纳入腹,抑或肠切除吻合。如肠切除后患儿全身或局部循环不满意,无法行肠吻合时,可行肠造口术。
    

    【注意事项】

1.肠套叠非手术治疗时结肠注气或钡灌肠压力应严格控制,不可压力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肠穿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2.套叠复位后应密切观察,防止复发或迟发肠坏死。
     3.手术治疗中采用手法复位时应用手轻柔地自套叠远端向近端挤压脱套。切勿牵拉套叠近端肠管以防造成套叠肠管损伤或导致肠穿孔。
     4.术中应严格掌握套叠肠管切除术、肠外置或肠造口的适应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