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吸气的辩证 铁杆中医论坛

 fdfsdlc 2011-10-19
长吸气的辩证

一位李女士,来我处就诊,自述近一段时间呼吸不畅通,经常感到气不够用,靠长吸气来维持呼吸,长吸气的频率每分钟大约有十次之多。为此,曾到附属医院做了心脏、肝脏、脾脏等多项功能检查,经检查一切指标都在正常值的范围内,并未发现异常,为了进一步确诊,又找到几位专家会诊,也没查出病因,因病因不清无法治疗。

来我处自述病情后,经脉诊观查,脉象为肝、脾两虚,余脉平。根据脉象断定,病在肝脾。肝气虚,为肝瘀气滞,肝横犯脾,造成脾气虚,病因在肝,所以,应以治疗肝脏为主。

长吸气这种病症,是我行医多年来接触到的第一例病例,缺乏临床经验,根据经络调整法的治则,进行探索性的治疗。首先调整肝、胆经络,使肝胆阴阳平衡,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再调整肾、膀胱经络,以之相补。治疗后,长吸气的病症,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病情为什么无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病情判断有误,二是采用的方法不正确,按经络法的治疗原则,病症没有好转应再次诊脉,观察脉象有无新的变化。再次诊脉,脉象发生了新的变化,肝脉平而脾脉虚,这种脉象的出现,说明肝脏经过治疗已恢复到常态,脾脉应为病脉。    脉象的变化,说明两种病症,肝脏经治疗得到恢复,而脾脏没有同时得到治疗,应与脾脏功能失调,脾经的经气运行不畅有关,有可能长吸气的病因在脾,应再次治疗脾脏,调整脾脏的经络。首先调整脾、胃经络,使脾胃阴阳平衡,然后,再根据“虚则补之”的治则,再调整心包、三焦、心、小肠经络相补。调整后的瞬间,长吸气的症状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长吸气的频率见低,病症好了一半。病症好转充分证明,脾脏才是患病的主要病因。再次诊脉,脉象为平,经过连续几天的治疗,病脉均在脾脏。共治疗五次,就恢复了呼吸的正常功能。

长吸气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是一种难症。这种病症即使用仪器检查,也无法作出准确地判断。此病中医认为气虚所致,属于虚证,西医认为亚健康,属于典型的病症明显而病因不清。

脾脏患病出现的长吸气,很容易与心脏病的气短混肴在一起,很难做出正确的识别。脾脏患病造成的长吸气和心脏患病的气短应是两种概念,是有区别的。脾脏患病的长吸气(气短)是外露的,直观的,而且频率很高,一分钟多次;心脏患病的气短是内藏的,频率不高,活动量大时气短加重。

所谓长吸气,是呼吸量达不到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依靠长吸气,缓解体内缺氧的一种状态,长吸气是脾脏患病的一种表症。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中脾主运化,主肌肉,统管全身的肌肉组织。当脾的功能失调后,脾经经气行走不畅或闭塞,就会促使脾经的经筋或某段肌组织出现收缩异常。

现代医学认为:长吸气是由于呼吸道管壁平滑肌收缩异常,呼吸道变窄造成的。从生理的角度上看,平滑肌统归脾管,呼吸道是气体出入的通道,呼吸道管壁周围布满平滑肌,越到管腔末端,平滑肌越多,而且呈螺旋状排列。在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气体在呼吸道出入畅通无阻、来去自由、舒缩频率正常。当脾脏运化功能发生异常时,就会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无规则的收缩,使呼吸道环状软管缺口部两端靠近,呼吸道口变小收缩,气的流量达不到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这时,就要依靠长吸气来维持和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氧气。所以,平滑肌的舒缩影响气道的口径,决定气量的大小。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调整脾、胃的经络,使脾脏气血充盈,运化功能加强,同时作用于呼吸道的平滑肌, 恢复呼吸道肌组织的生理功能,舒缩和缓有力,改善了呼吸的异常状态。

长吸气,是脾脏的功能失调所致,但对这种病症做出正确的判断,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病症并不难于治疗,对身体也无大碍,但影响你的生活质量。之后,又有几例同样的病症就诊治疗,治疗的时间均未超过一周。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肌肉。人体全身的大小肌肉有600多块,归脾统管,不仅如此,身体中的血管、气管,以及肠道中的平滑肌等均归脾统管。因此,脾的功能涉及到这些器官的运转功能。这个观点在临床中已得到证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