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声里的童年(十七)长城谣

 昵称7942270 2011-10-26
歌声里的童年(十七)长城谣
  作者:绿洲遗老 提交日期:2010-04-21 07:58:17 访问:1696 回复:13 楼主
  历史,总是有如东逝的长河,不停地流呵流的,人生岁月也就这样的流去了。每当我们在黎明时睡醒起耒,就要去面对新的一天,去直面这新的人生。走过的路上,还留着淡淡的足印,这些足印深深浅浅,曲曲直直,不知会给你留下什么样的记忆?在我的耳边,不时地会响起童年时代的歌。在我们童年里唱过的歌里面,有的还在传唱,历久常新。而有的歌却已在漫漫地淡出,能记得它们的人已经不多了。说起《长城谣》这支抗日歌。不要说现代人,就是对过往之时的很多老人来说,它也是陌生的。我在这里再次提到它,既有对抗日时期的纪念,也有对自己童年的怀想。《长城谣》旋律质朴自然,节奏平稳,无大变化。曲调容易上口,听起来亲切、优美感人。它虽然宛如昙花一现,却留下令人心怀难释的芳香。
  八十年代初,香港歌星张明敏来到北京,唱出了在大陆观众耳畔消失了多年而又熟悉的歌声:“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梁肥,大豆香……。”曲终了,激动得泪光闪闪的观众立即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久违了,《长城谣》。歌声终于唤醒了沉睡了多年的记忆,那激励人心的旋律,又让人忆及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长城谣》是刘雪庵和潘子农合作的名曲,原是为故事片《关山万里》写的插曲,后因小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影片便未拍成。说起《长城谣》不禁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影片虽未拍成, 但这首插曲却保留下来。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演唱,并由百代公司制成唱片发行国内外,使之家喻户晓,万人传唱,大大激发了海内外同胞的爱国抗日热情,成为抗日歌声中的名曲。解放以后,这歌已不再……。
  《长城谣》歌词只有两两段: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寇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这首歌曲的词意令人怀想祖国的大好河山,痛恨倭寇的残暴。故尔能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倾述了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起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在《1994永远的黄埔》演唱中,邓丽君与陆军官校合唱《长城谣》,令人久久难忘,感慨系之,
  作曲的是刘雪庵(1905—1985年)音乐教育家.四川铜梁人,出生於一户平民家庭。这是一位被载入《大英百科全书》的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可惜我们早把他淡忘了。受其兄影响,自幼爱好音乐,喜唱昆曲.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钢琴、小提琴及作曲。1930年来到上海,考进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本科师范组,跟肖友梅、黄自学习作曲、和声学,193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曾从事电影音乐创作、救亡歌咏运动等。四十年代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先后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授及系主任等职.曲有《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春城洛城闻笛》、《长城谣》、《追寻》、《红豆词》以及《流亡三部曲》中之《离家》(之二)、《上前线》(之三)等;钢琴作品有《中国组曲》、《《飞雁》《《枫桥夜泊》、《红豆词》等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深为当时的文化人所喜爱。然而,象家样一位一生致力于艺术创造的音乐家,历史却给他开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玩笑。建国后不几年,刘雪庵及作品便寂然无闻了。当年的《流亡三部曲》只剩下一部由张寒晖谱曲的《淞花江上》,《长城谣》没人敢唱,《抗战歌曲选》竟不见作者刘雪庵姓名。连许多的家乡人也不知道铜梁这块土地曾孕育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一曲被人移花接木的《何日君再来》使他蒙冤受屈达20多年。
  填词的是潘孑农(1909—)戏剧家.浙江吴兴人。电影作品先后有《弹性女儿》、《花开花落》《街头巷尾》、《大户人家》等.各片的主题歌与插曲,大部分均与刘雪庵合作。1937年曾以东北流亡老京剧艺人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为题材,为上海艺华影片公司编导《关山万里》一片,《长城谣》即系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