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集县的诗洞话和永固话的共同之源——标话

 昵称8011481 2011-10-27

怀集标话成古粤语活化石

——怀集县的诗洞话和永固话的共同之源——标话

  

 

 

 

 

日前,中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蓝庆元再次来到怀集县永固和诗洞镇,考察这里的乡民世代所讲的独特语言——标话。 

  而讲标话的人,由于其以前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历史上也形成了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鲜为外人所知…… 

  

 

           

渊源—— 

  古汉语与百越语言融合而成 

  据蓝庆元研究员初步考证,讲标话的怀集汉人祖先是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由中原迁来,比怀集县讲白话的汉人先祖迁来怀集要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被当地讲白话的村民称为讲标人 

  讲标人的祖先当年迁到怀集诗洞、永固等地后,因与当地的百越族土著人(壮、侗族的先祖)聚居一处,语言相互融合,天长日久就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标话。由于标话完全不同于广东境内的广府话(白话)、客家话、潮汕话,被考察的语言专家、教授称为古粤语的活化石 

  

讲标人”—— 

  怀集县约有10 

  由于讲标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很少跟讲白话的汉人交往,标话因此世代相传,一直沿用下来。讲标人既保留了古汉语的音节、又融合了壮族、侗族的部分语言,因此十分难懂。 

  怀集县的永固、诗洞两镇是标话的主要地区,桥头、大岗、梁村三镇也有部分村庄讲标话,人数大约10万人。封开县、阳山和广西贺州的部分乡镇也有人讲标话,但是人数无法统计。由于讲标人自古居住在汉、壮两族的交汇之地,他们沿袭了汉族和壮族的传统语言和风俗习惯,成【旧闻】粤语故乡在封开不在广州?中大语言学家论证

为独特的讲标人 


“正宗汉语追踪”:http://club.dayoo.com/view-7698160-1-1.html


  由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怀集县的讲标人如果讲标话,讲白话的怀集人听来如听天书。 

  永固镇政府干部梁黎威说听到标话就头痛:一次,我用白话向一位讲标话的阿婆问路,一连问了十几遍,但是阿婆根本听不懂白话,一个劲用标话问:奶文屋荡(问什么地方)?后来是一位会讲白话的讲标人上来当翻译才解了围。我跟讲标人打了十几年交道,也专门学过标话,现在仍然只能听懂部分标话 

  由于标话是古粤语的活化石,因此许多词汇跟白话、普通话完全不同,讲标人抹桌子读作坐床什么东西读作门西眼泪读作水眼早饭读作饭早”…… (本人觉得诗洞话的词句有很多是倒过来读或者主谓倒装,如“青菜”用诗洞话说则其意为“菜青”;另外,现在的诗洞话中的用语包括原始的词句和随外来文化传入的新词句和概念)

  在当地,讲标人聚姓而居,多为单姓自然村,其中植、黄等姓氏为大姓,像6万多人的诗洞镇,至少有1万多人姓植。 

 

 

 

 

 

 

 

 

习俗—— 

  妇女喜欢穿大襟衫 

  讲标人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广东其他地区一样,只不过多了农历四月二十一的食大王节、稻谷成熟时的吃新谷节。到了这两个节日,讲标人(包括外嫁女)都要回家吃团圆饭。 

  除了语言与众不同,怀集县讲标人妇女的服饰也与本县讲白话者不同,讲标话地区的妇女都喜欢穿着古老的大襟衫。改革开放后,怀集县许多讲标话的少女外出打工,她们回家探亲时穿的都是时髦服装。但是她们如果回乡结婚生子,从此以后就会与祖辈一样穿上大襟衫。 




    讲标人—— 
   就是讲标话的人,主要居住在紧靠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粤西北山区,具体人数难以统计。标话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因此讲标人实际上也是汉族。他们聚姓而居,多为单姓自然村,在语言和风俗上兼具汉族与壮族的一些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